【我們為什麼要選擇這篇文章】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自古至今,中國社會對於「讀書」能翻轉階級的價值觀根深蒂固,父母親捱餓受凍也要省出錢,為的就是給孩子唸書,圖一個翻身、出人頭地的機會。

中國高考為全世界最艱難的大學入學考試之一,每年有超過 1 千萬高中生應考,而現在卻連環爆出公務員協助竄改或賄賂,讓自己的孩子「冒名頂替」,再次觸動中國社會不公的敏感神經。(責任編輯:李姿萱)

圖片來源:SupChina Twitter

中國近來連續曝光幾起多年前被冒名頂替上大學的事件,媒體關注當事人「被偷走的人生」該如何賠償,一般民眾則質疑,社會本就不公平,沒想到連應當最公平的大學入學考試都不可信。

16 年後才發現遭人冒名頂替上大學

南方都市報 11 日報導,出身農村的陳春秀, 16 年前大學入學考試(大陸稱「高考」)收到落榜的通知,但她日前打算報考成人教育學校填補心中的遺憾,卻在填寫報考資訊時發現,「陳春秀」已經在山東理工大學就讀過還順利畢業,原來, 16 年前,她的錄取資格被他人冒用,對方冒她的名上了大學。

19 日下午,山東省教育廳發布通告稱,對冒名頂替入學,零容忍嚴查處。

才過了幾天,另一名叫苟晶的女子, 22 日在山東教育廳網上信訪受理平台實名檢舉,說她曾在 1997 年和 1998 年連續兩年在山東高考中被冒名頂替。她在檢舉信中說, 1997 年的頂替者是她高三班主任的女兒,而這名班主任曾經在 2003 年跟她懺悔道歉。相關部門回應已介入調查此事。

南方都市報 19 日報導,從 2018 年至 2019 年,山東省的 14 所大專院校就排查出 242 人涉嫌冒名頂替他人上大學,其中山東廣播電視大學涉嫌冒名頂替的 135 人。

儘管多所學校表示,學歷清查公示後無人向學校提起異議。但許多媒體質疑,山東已經清查了,其他省分呢?「中國到底還有多少人被冒名頂替」成為話題。

高考是翻身唯一希望,頂替事件再觸動社會不公

陸媒這幾天熱議,連央視主持人康輝都曾在自傳中說,自己當年考大學險些被別人頂替。當年康輝填報的志願是北京廣播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前身)。當時的河北省,他和另外兩人都通過了專業、文化課考試,且自己成績最好。但等待許久後,卻拿到其他學校錄取通知書。後來在其父親追查下得知,自己的成績被競爭者的父親以職務之便瞞報,幸好及時發現與處理。

冒名頂替事件在中國社會不斷發酵,引起了民眾的憤怒,因為在中國這個特權社會,教育尤其是大學入學考試,被認為是少數能公平改變命運的管道;網友的反應認為,冒名頂替上大學是「欺負貧窮人、老實人」,更可議的是,公務人員在其中扮演了協助的角色。

人民日報對此事發聲,26 日刊文指出,「只有告慰每一起頂替事件中的受害者,才能讓高考公平不被踐踏,讓『讀書改變命運』真正激勵寒門學子」,並稱「教育公平不容冒名頂替蠶食玷汙」,要求對冒名者和配合違法者追究責任。

深圳新聞網的評論則質疑:冒名頂替這一程序如何暗箱操作?參與鏈上都有哪些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才能維護教育公平這一不容逾越的底線。」

大學入學考試存在弊端,再次觸動中國「社會不公」的敏感神經。在社群平台上,一名網友說:「高考是改變窮苦百姓的唯一一條出路,要是這個出路被有錢或者有權的人攔著了,那就是千千萬萬的普通人都出不了頭了!」

推薦閱讀

【投稿】高考取代科舉讓中國人徹底瘋狂!不只學生,家長與老師都是受害者

強國的詭異邏輯:作為競爭對手,為何中國家長擠破頭也要把小孩送去美國?

【中國高考太狂】防止作弊使出殺手鐧,考生須經「指紋認證」與「人臉辨識」進場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中國冒名頂替上大學層出不窮 觸動社會敏感神經〉。首圖來源:SupChina Twitter,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