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中國地圖臉書Dcard,經編輯合併。

中資來台投資不同於其他外資,很可能有政治企圖,透過「中資」包裝的經貿手段,中國就能滲透台灣,達成「兩岸統一」。

面對隔岸的中國,本可以拿來防範敵人的《中資來台投資許可辦法》卻對中資門戶大開,使得中國可以輕易透過政府標案等方式買下台灣的公司,進而蒐集個資,分化族群。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沈伯洋便提出警告,政府制度上的不作為,等於拱手把台灣的安全都讓給中國。

蔡對中方針與馬政府不同,民團籲修中資來台規定

《中資來台投資許可辦法》為馬政府執政時期的產物,透過寬鬆的中資來台規範吸引大量的中資投資,再藉由經濟整合的方式,讓台灣漸漸走向兩岸政治統一。

不過後來上任的蔡政府,其對中國的政策方針,早已朝擺脫依賴中國單一市場的方向前進,並透過擴大內需市場以及新南向政策之力,密切發展與東南亞國家間的經貿關係。

但在馬政府執政下衍生的法規政令,並沒有因著蔡政府的對中態度改變而有所修正。經濟民主連合召集人賴中強在8日的一場記者會上就指出先前在馬政府大量開放的中資可投資項目當中,有 95% 製造業別項目開放中資,包括半導體封裝測試、工具機,甚至包含公共建設,如大眾運輸、電腦系統設計等。

經濟民主連合呼籲蔡政府,應儘速召集國安會與經濟部,共同來修訂對中資的法規政令。而出席同場記者會的台灣基進黨立委陳柏惟則質疑,「如果連美國、日本都全面檢討中資,那台灣的體質有比美、日好嗎?如果沒有,更應全面檢討這些規範。」

中資意圖分化台灣族群,鑽規範漏洞個資全買走

除了影響產業,若不對中資設限,台灣的網路門戶也很可能被攻陷。

在台灣,大選前熱烈討論候選人、政見是稀鬆平常的事情,但整體而言,通常在大選完,網路社群對選舉的討論熱度就會降下來。不過從疫情爆發到罷韓結束的這段時間,研究中國資訊戰的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沈伯洋,則觀察到異狀。

沈伯洋發現,在台灣常使用的臉書、Dcard等社群媒體上,有越來越多來自中國的帳號針對特定族群製造仇恨性言論,試圖挑起台灣內部的敏感神經,進而分化族群,產生對立。而中資是整個系統背後的支撐者。

然而,在現行「中資來台規範」沒有修訂的情況下,中資的滲透可以輕易透過政府標案,掌握台灣民眾的個資。舉大同公司為例,大同目前承包的項目有個人生物特徵系統、內政部移民署出入境電腦設備、全國戶政系統,甚至是國防部參謀本部資通電軍指揮部公文管理系統。

若中國出資把大同買下,一天內就能把公司擁有的所有個資帶走,並把去識別化的資訊和個資連結,分門別類,再藉由社群操作,達到中共想要製造台灣內部不同族群對立的目的。

至於面對政黨輪替、中國資訊戰、香港情勢變化,及法規實務的漏洞,台灣能怎麼做?經濟民主連合智庫表示,蔡政府應盡快限縮中資來台投資,建立有效審查規範,不要讓自己的國安門戶大開。

推薦閱讀

【如果當時台灣沒有禁止出口】澳媒調查披露:過去 2 個月,中資企業要求員工搜刮全球 20 億片口罩運往中國

【台友邦吐瓦魯狠拒 123 億中資】不因人民幣犧牲 40 年友誼!吐國將在太平洋組「挺台組織」抗中

【倫敦政經學院拒收中國統戰錢】LSE 教授痛批:大學拿中資損害學術自由,更羞辱學者智商

(本文歡迎合作夥伴轉載分享。首圖來源:中國地圖臉書Dcard,經編輯合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