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不只衝擊各國公共衛生體系,更嚴重打擊民生就業。圖片來源:pixabay
畢業季即將來臨,以往 3到 5月是各地舉辦實體就業博覽會的旺季,今年因防疫考量,被迫一場接著一場取消。在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的衝擊之下,28萬應屆大專畢業生的就業前景慘澹。
職缺供給量創 4 年新低,重挫畢業生信心
武漢肺炎不僅造成公衛危機,對經濟的打擊更是前所未有的強勁。各國在疫情爆發後,為控制病毒擴散,紛紛下達禁足令,管制人流、物流。而種種防疫措施也衝擊著民間消費和企業營運。
雖然台灣在防疫上打了勝仗,但經濟層面仍蒙受打擊。據《 聯合報 》報導,因疫情影響,有 3成的企業選擇延後徵才,這也讓人力銀行網站上的全職工作機會,比去年同期減少 7%,創四年來新低;另外,新鮮人的起薪也微幅下滑0.69%,平均起薪為28K。
不只職缺數量減少,30歲以下原預計出國工作和求學的年輕人有近 4 成暫緩前往海外,選擇先留在台灣求職,造成整體勞動市場供給量增加,種種因素都讓應屆畢業生的求職信心相較去年悲觀。
疫情下的中國 874 萬畢業生漫漫求職路
年輕人工作機會減少不只發生在台灣,今年中國 874 萬的應屆畢業生恐怕面臨更嚴峻的求職危機。年初中國為控制疫情下達封城命令,各行各業紛紛受到停工、貨物運輸停擺的窘境,環環相扣的生產鏈連帶衝擊中小企業的招聘意願。
中小企業因規模不夠大,財務承受衝擊的能力也相對小。據中國 BOSS直聘求職網站統計,這些中國不到百名員工的「小微企業」,對應屆畢業生的需求,比去年同期已下跌60%,而這些企業向來是應屆畢業生的主要工作單位。
籠罩在武漢肺炎的陰影之下,2020年的經濟局勢並不被看好,除了重創世界兩大經濟體中國和美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也發出警告,預測全球經濟總量將萎縮3%。總體而言,應屆畢業生的求職路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推薦閱讀
【這群中國人會不會起身反抗】中美貿易戰被忽略的苦主:中國今年 400 萬畢業生即將失業
【不就好棒棒】大學畢業起薪 28 K 創新高?社會物價之高,身為畢業生對這數字實在無感
台灣高達 89% 年輕人待業中——失業是大環境造成,這藉口要繼續用一百年嗎?
(本文歡迎合作夥伴轉載分享。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