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4月27日不僅是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成立的第100天,也是台灣連續三天零確診的好日子。
對此,指揮官陳時中不僅送上龜苓膏給記者們,也在記者會中花 20分鐘介紹 防疫100天的台灣模式,釐清社會自疫情發生以來,對武漢肺炎普篩、快篩的爭議。(責任編輯:徐子捷)

圖片來源:上報,由指揮中心提供。
文/吳亦軒
全台防疫大作戰,4月28日正式踏入第一百天,而連3日零確診,累計16天無本土案例讓民眾振奮,但也有人擔心無症狀感染者的問題。中央疫情流行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28日記者會分享精準防疫100天的「台灣模式」,並回答社會最想知道,台灣是否需要全面普篩的問題。他分析後指出「綜合經濟和效益考量之下,目前台灣防疫戰略不會改變。」
快篩後續花費更多,陳時中:目前台灣防疫戰略不會改變
陳時中指出,大家最擔憂會不會有無症狀感染者,造成未來社區傳播的源頭,這是大家關心,也是社會被廣泛討論的。但他說經過計算,就算目前不普篩不快篩,台灣三個月後的無症狀感染者,也只會導致10個沒有感染源的案例,並增加17個確診個案。綜合經濟和效益考量之下,目前台灣防疫戰略不會改變。
陳時中解釋,目前台灣使用的PCR核酸檢測,和普篩使用的快篩(抗體、抗原篩檢)間的差別,他說,PCR和快篩之間最大的差別就是敏感性及特異性的不同,敏感性和特異性越高者,篩檢的準確率也越高,反之會出現越多的偽陽性和偽陰性,後續還要再次篩檢;而PCR的耗時為2到4小時,花費的時間比快篩的15分鐘高,成本也高。但因為敏感性和特異性較高,因此準確率也較高。
陳時中表示,1800萬人中可能有無症狀者,到底多少我們不知道,但以最大最小值去估,去做普篩的成本都很高且效益很低。他表示,目前台灣使用PCR核酸檢測篩檢6萬個新冠肺炎通報病例,一名PCR篩檢要花3000元,總花費18億元。若使用快篩進行全面普篩,一人雖然只要200元,但總花費會來到46億,表面上看起來成本較低,但因快篩產生的偽陽、偽陰機率較高,後續再篩檢的花費會更多,效益和經濟成本的考量之下,台灣目前還是會維持通報病例用PCR來篩檢的方式。
「篩檢陰性不代表不會染病,保持社交距離才是防疫之道」
但漏掉的人到底會怎麼樣?花這些錢讓不漏掉的都找出來讓傳播變低,這是要考慮的。陳時中說,若真正有漏掉的個案,經過一百天的結果,三個月在社會中趴趴走,會不會對社會造成影響或傷害?他說「有影響,但是答案很清楚,十個。」產生十個查無感染源的個案,而他們會讓十七的人感染,陳時中表示「都是我們可以把他醫療好,照顧好的。」
至於,大家常問別的國家為何要這樣做普篩,為何台灣不做?陳時中說,「很簡單,因為他們罹患率很高」他說,例如韓國、義大利疫情狀況嚴重,只能透過封城、大量篩檢,進行個案分流治療;待疫情獲得控制後,仍要採取逐案疫調方式。但台灣個案數少,透過醫師評估症狀,準確通報採檢,並由衛生單位精準疫調,及早掌握密切接觸者,有效控制疫情,這有科學依據。
陳時中提醒,「篩檢陰性不代表不會染病,保持社交距離才是防疫之道」,如果普篩後,民眾自以為陰性就放鬆防疫戒備,丟掉口罩、不保持社交距離、隨意出入人潮擁擠處,病毒反而可能找上門。

圖片來源:上報,由指揮中心提供。
推薦閱讀
【防疫如作戰,專業很重要】韓國瑜的醫護普篩政策,可能讓高雄醫護體系承受莫名壓力與崩潰的風險
「即使今天檢驗結果陰性,明天仍可能轉陽」一一 陳建仁秀 13 國數據解釋「台灣不普篩原因」,再預測疫情緩和期
【台灣這一仗還沒打完】武肺病毒「很難」消失!陳建仁 20 日線上防疫通識課,邀全民上課護台灣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上報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全台PCR篩檢成本約690億 陳時中:台灣不普篩有科學根據〉。首圖來源:上報,由指揮中心提供。)
更多上報好文請看: 【戰疫百日】振奮!連3日零確診 累計16天無本土案例 破12萬人響應捐口罩 陳時中籲:繼續展現援助世界的心意 「本土持續零確診」將放寬防疫措施? 陳時中:依科學證據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