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挑選這篇文章】

中美的媒體外交戰再度升級!中國 2 月 19 日對 3 名《華爾街日報》記者下達驅逐令,讓美國在 3 月 2 日反擊 ,將 5 家中國媒體企業列為「外交使團」;不僅如此,美國更規定中國官媒今後只能雇用 100 名員工,而因此大砍了 60 名中國媒體人員。美國國務卿卿蓬佩奧對此回應,是希望與中方在人員數目上,實現「推遲已久的均等」。

為何美國將中國5家官媒「升級」成外交使團,反而是懲罰?美國所謂的「均等互惠」真正代表的意義為何?一起來看這場精彩的中美外交攻防。(責任編輯:謝佩如)

美國國務院2日宣布大砍5家中國媒體駐美的中國籍員工,包括被列為「外國使團」新華社、中國環球電視網、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中國日報與美國海天發展。(圖片來源:Pixabay)

文/TaiwanWarmPower

美國把中國5家媒體機構「升格」為外國使團有2層意義

有時候看看外交上的對弈,美國還是真的有一套。

先從中國開始說起。由於中國政府最初隱瞞疫情,導致疫情爆發,蔓延到世界。中國政府除了對內壓制訊息外,對外也開始利用宣傳機器美化政府作為,像是「蓋醫院很迅速」、「中國人民為了抗疫作出重大犧牲」等等宣傳。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將注意力轉移到小小的事情上面。之前華爾街日報刊出了一篇評論,標題是「China Is the Real Sick Man of Asia」,內容談的是中國的金融市場可能會有崩潰的危險。

中國外交部對於這個標題非常不悅,在推特上追蹤蒼井空的新發言人趙立堅第一次出場就強攻此點。由於華爾街日報拒不公開道歉,最終中國驅逐了三名華爾街日報的記者。

國怎麼下第一手呢?在中國驅逐記者的前一天,美國國務院宣布將五家中國主流官方媒體機構認定為「外國使團」,視作中國政府的一部分。這五家媒體機構分別為新華通訊社、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中國國際廣播電台(CRI)、《中國日報》發行公司,以及《人民日報》發行商美國海天發展公司。

把中國的新聞機構認定為外交機構有兩層意義:

第一,當然就是對外說明中國的新聞機構其實是被政府控制,因此當然應該把他當成政府的駐外機構來對待。

第二,將這些中國的新聞機構交由國務院來處理。

美國國務院要求這五家機構提交在美工作人員的姓名、個人資料及人事變動決定,並向國務院登記在美租賃或持有的房產清單。未來這些機構若在美租賃或者購買新的房產也需提前獲得許可。

美國對中國外交上的互惠,其實是互婊

圖片來源:flicker,CC-LIcensed

在這邊要說明一個概念,國家間互派外交機構,機構的名稱、數量還有人員額度都是要互惠,也必須要經由駐在國同意的。不是說想要改名就改名,想設多少點就設多少點、要派多少人就派多少人。兩國間一定會有設定駐外機構的協議,這個協議中會有相關的規定,駐在國政府有很大的權力可以決定要接受到什麼樣的程度。

接著,美國下了第二手:限制中國在美國媒體機構的人數。

美國對那五家被認定為中國駐外機構的媒體限制了雇員人數:新華社只能有59人,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30人,《中國日報》發行公司9人,中國國際廣播電台(CRI)2個。另外一家《人民日報》發行商美國海天發展公司則因為沒有中國籍的僱員而暫時無須減少人數。也就是中國新聞機構原本大約有160名的中國籍員工,將會被要求減少到100名左右,大砍37.5%。這些中國籍員工將會失去簽證,也意味著他們可能要離開美國。

美國人也有自己的說法,「互惠」就是美國人提出的原則。國務院指出,目前只有75名美國記者在中國工作。縮減你也是剛剛好而已,而且美國還「鼓勵」中國共產黨對新聞自由做出更大的承諾。

互惠即互婊。「互惠」真的很好用,在外交上,沒說出來的事情更重要。互惠原則那個沒說出來的反面,就是「互婊」。

你動我3人,我把你新聞機構變成我國務院可以管轄的駐外機構,然後再動你60人。怎樣?婊人也要婊得漂亮,中國這種隨意驅逐的作法,很難贏到什麼支持。美國這種一步一步來的婊法,更值得我們學習。

這場在新聞領域的中美外交大戰,非常精彩,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推薦閱讀

【網諷:你得病我得名】停辦恐損 7553 億!國際奧會宣布「東奧如期舉辦」,打臉日本奧運大臣「延期說」

【美國舉台灣被打壓為例示警】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將改選秘書長,中國代表若選上將讓中國「控 1/3 聯合國機構」

【40 萬人連署彈劾文在寅】豪捐 200 萬口罩給中國、和習近平熱線!南韓宣布「禁口罩出口」也止不住民憤

(本文經原作者 TaiwanWarmPower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 連結。首圖來源:piqsels,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