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合作媒體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特派專欄 蔬果種苗供菲律賓農民 台灣女婿成農技重要推手〉。首圖來源:中央社。)
【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台灣農業技術發達,更有「台農不論碰到多貧瘠的土地,都能透過改良技術種出作物」的說法,現在,台灣的技術也有助於他國的農業。
一位台灣女婿在菲律賓推廣台灣的蔬菜、水果種苗,讓菲國種滿台灣品種的水果,也為菲國農民帶來收益,而他透過長年的農業交流,觀察出台菲農業能如何合作,創造更多農業產值。一起來看他如何將台式蔬果發揚光大。(責任編輯:黃梅茹)

HARBEST AgriBusiness 公司創辦人洪宗介是台灣女婿,也是在菲律賓推廣台灣農業技術重要推手。圖為洪宗介介紹公司溫室裡種植的蔬果,首圖來源:中央社。
駐菲代表處正推動在菲律賓設立台灣農業推廣中心,為此提供協助的洪宗介是菲律賓華僑,也是台灣女婿。他引進台灣種苗和機具到菲已 23 年,成為推廣台灣農業技術重要推手。
他從播種開始教,一步一腳印帶菲國農民種台式水果
洪宗介( Toto Barcelona )曾在台北工作 4 年,與妻子相識、結婚後搬回菲律賓,並於 1997 年創立 HARBEST AgriBusiness 公司。
洪宗介告訴中央社記者,HARBEST 成立後,開始進口台灣種苗來菲律賓,並與大學農業系所合作試種,但因為沒有接觸到農民,花了兩年時間,種苗銷售都沒有起色。
為了讓菲律賓農民感受到台灣種苗的優點,洪宗介開始讓他們試種台灣的西瓜和洋香瓜種苗,「那時候菲律賓市場不太了解,香瓜本地品種也不好吃,還要加糖。那時候花了 5 年開發,教農民種,還有怎麼樣可以賣出好價錢,用什麼管道把水果賣出去」。
了解農民需求後,洪宗介開始進口台灣農業資材來菲律賓,但進口後發現,以蔬果栽培銀黑布為例,因為農民不會使用,放了一年還賣不出去,於是又開始想辦法,到各省辦訓練班,教導農民農業技術和如何使用這些資材。
他表示,訓練班從播種開始,教導菲律賓農民整地、移種、管理、水耕、蟲害防治等技術;步上軌道後,種苗、農業資材、訓練班都開始盈利,也認識各省省長,對業務推廣大有幫助。
幾年後,HARBEST 又引進台灣的噴水帶、滴水灌溉系統和中耕機,並在菲律賓農業部推動下,在全國開設訓練課程,把溫室、灌溉系統和雜交種子推廣到菲國各地。
洪宗介之子洪源安( Julius Barcelona )已開始接手父親生意。他表示,因為媽媽是台灣人,他每年會到台灣 2、3次,「我幾乎每次回台灣,還會再瘦下來,因為台灣的蔬菜水果都超好吃」。

駐菲代表處正推動在菲律賓設立台灣農業推廣中心,為此提供協助的洪宗介(右3)是推廣台灣農業技術重要推手。圖為洪宗介和兒子洪源安(右1)與駐菲代表徐佩勇(中)等人合影,圖片來源:中央社。
洪源安說,台灣人吃得比較清淡,「像甘藍菜拿來煮湯,丟點排骨進去,味道就非常好」,還有他母親喜歡吃鳳梨,「台灣的鳳梨超甜,但菲律賓鳳梨沒有這麼好吃,她在菲律賓一直很失望」。
他表示,大馬尼拉地區約1200萬人口,每天還有數百萬人到馬尼拉上班,加上年輕一代越來越重視健康和均衡飲食,蔬果需求越來越大,但目前這樣的需求還無法被滿足,因此商機無限。
洪源安說,菲律賓最大的問題是灌溉系統和基礎農業建設不完備,也不像台灣改良出這麼多品種的蔬果。
他讓台灣瓜類在菲律賓聲勢大漲
他舉例,台灣木瓜品種「紅妃」是菲律賓現在最廣泛種植的木瓜品種,因為菲律賓木瓜輪點病很嚴重,「紅妃」最耐這種病毒,「菲律賓農民很喜歡這個品種,對菲律賓農民的幫助非常非常大」。
洪源安說,現在不少菲律賓農民用台灣方式種水果,「幾乎菲律賓的洋香瓜品種都是台灣的,種法也是台灣的,銀黑布、覆蓋布,30 年前沒有人知道為什麼要用,但現在學到台灣的方式,很多農民使用」。
他認為,台菲氣候環境和農業型態相近,雙方合作機會很大。
洪宗介指出,菲律賓很多農民第二、第三代家裡有土地,但不具備種植技術,只好把地租出去;台灣青年農民雖然技術很強,但台灣較缺乏土地、人力,因此台菲青農可以加強交流。
他表示,期盼台菲政府建立平台,讓台灣青農來菲租用土地種植作物,並建立產銷班和加工廠,不僅開發菲律賓市場,產品還可以銷售到亞洲其他市場,發展潛力無窮。
推薦閱讀
【阿拉伯人也能吃到台灣萵苣了】不再只賣鄰國!台灣開發「冷鏈技術」成首航中東「武器」
【用台灣「可可」跟世界做朋友】狂掃 38 面獎牌!屏東福灣巧克力奪「世界冠軍」,網讚:台農業真的狂
【時力議員廖郁賢專欄】當台灣農業大縣雲林的農業發展,只發展了「發大財」口號
(本文經合作媒體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特派專欄 蔬果種苗供菲律賓農民 台灣女婿成農技重要推手〉。首圖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