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挑選這篇文章】
首批247名滯留中國大陸武漢市國人搭乘包機抵台,一人被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湖北台灣同胞返台救援會長徐正文5日證實,第一批返台者實際數字為247人,比救援會名單多出3人,而其中一名就是確診病例。而弔詭的是,這多出來的3人原本不在名單中。
對此,陸委員會5日強調,由於首批返台包機出現一名確診病例,加上首批名單不符合雙方原先協調之預期,未以有特殊用藥需求、慢性疾病患者、小孩及老人等為優先,故第二批協助載送滯留台人的包機「今明2天不會有」。
為什麼武漢回台包機第一例確診,必須停止後續撤僑班機?一位醫師分析「武漢回台包機第一例確診」對台灣造成什麼傷害。一起來看。(責任編輯:謝佩如)

圖片來源:中央社
文/劉貞柏醫師
武漢回台包機的第一例確診,造成的衝擊是什麼?本篇沒有任何事實根據,只有邏輯推敲的討論。
為什麼回台包機第一例確診,暫時不能有第二波台商包機:因中國的篩選有漏洞
開門見山:第一例確診的後續影響,就是暫時不能有第二架次的包機回台。(因為流程問題,以下解釋。)
我們要接回來的,是同胞,不是病毒。感染病毒的台灣人,只能在地治療,不能把病毒送來台灣,是回台包機的核心宗旨。
我們原本依靠中國的篩選,把不帶病毒的台灣人用包機送回台灣。一下飛機就確診,代表病毒量已經頗高之外,還代表著:中國的篩選有漏洞。
如果中國的篩選盡心盡力,那麼更要停止包機:盡心盡力都 防止不了病毒上飛機了,漫不經心的話豈不是更慘?總之,先不討論陰謀論啊,生化戰啊,藉機打壓台灣什麼的 ,通通擱置。就醫療處置的結果而言:不能依賴中國篩選。
因為幾個小時前才被確認沒病毒,飛航幾個小時後,下機就確診。這代表:這條路行不通,這條路有問題。

首架武漢台商包機在3日深夜抵台,協助處理相關事宜的台北市家長會長協會總會長徐正文(前中)4日在台北內湖受訪,說明首批武漢台商返台後現況,及後續台商返台建議。圖片來源:中央社
回台包機不是逃難船,更不是回台醫療專機!台灣要接回來的應該是這些人
我們要接回來的,是同胞,不是病毒。哪些同胞呢?是那些「未受感染的,優先需要醫療如糖尿病 或其他一般醫療需求,但卻不包含武漢肺炎病毒的,不小心 被困在疫區的,想回台灣待著的台灣人。」
注意到了嗎?
若是經常往來中國的,生意做很大的,整天飛來飛去的,其實不需要上飛機。「回台包機不是逃難船,更不是回台醫療專機。」回台灣之後又匆匆要飛去中國做生意的,根本不需要列入包機名單。
越小的小老百姓,最優先回來。越高職務的,講話越大聲的 ,名單應該排在最後面,甚至不需要排在名單上。反正用了老半天,沒幾天又要飛去中國了。
大家知道什麼是「隔離檢疫」嗎?是針對沒有武漢肺炎病毒,但又有被傳染疑慮的群眾,進行 14天的觀察。
現在有第一例確診,那麼接觸過的人、鄰近座位的乘客、上 過的廁所,種種一切,都從「隔離檢疫」規模提升到「準治療規模」。進入到治療規模,就不是檢疫人員可以處理—這需要感染科醫師及醫療團隊親上火線。一位感染科醫師上火線,正常醫院裡頭就少了一位感染科醫師,而且這個空缺不是輕易能立刻補上的。
於是台灣的常規醫療環境裡頭,就立刻少一位感染科醫師。 而這位感染科醫師,由於隔離檢疫的關係,短時間之內就算暫停確診患者的治療,也不能馬上回到常規醫療環境。那需要感染科醫師的其他患病民眾怎麼辦?一個蘿蔔一個坑 ,少了就少了呀!這就是:醫療資源的排擠效應。
總之:衝擊很大,也更能理解部長的挫折。從封城疫區把台灣民眾接回來,看來這條路,將比預想的來得更為崎嶇漫長。(其實已經斷了,因為這次的事實證明:中國的包機流程無法阻止病毒上飛機。)
推薦閱讀
【一線媒體人員看見的陳時中】聲音啞了、腰都彎了!如果沒人做部長口中「有意義」的事,就得等生命自我凋零
「亂丟口罩」恐讓你我的口罩白戴了 ──醫院停車場、路樹縫成武漢肺炎「病菌溫床」!ICU 醫生:丟口罩和戴口罩一樣重要
【用「化學反應速率」得知武漢肺炎結束時間】台大教授用「一張圖」精算疫情結束日,網友讚:跪著看完這篇
(本文經原作者 阿柏醫師的喃喃自語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 連結 。首圖來源:中央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