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原作者 黃大米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賺錢有數〉。首圖來源:玄史生, CC Licensed。)
【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日前美食外送平台 foodpanda (熊貓)修改薪資計算方式、調整「預儲電子錢包」規定,引發熊貓外送員 16 日串連北中南外送員發起「罷送」行動,且不排除春節後展開大規模抗議遊行。熊貓官方 20 日主要針對「預儲電子錢包」提出解法,望能平息外送夥伴的怒氣。
面對可能發生車禍、消費糾紛等高風險,為何仍有許多民眾願意加入美食外送平台當「外送員」?你想過這現象可能起源於台灣人的低薪窘境嗎?(責任編輯:黃梅茹)

外送員示意圖,首圖來源:玄史生, CC Licensed。
文/黃大米
台灣年輕人不努力嗎?那你就錯了。勞動部長許銘春在立法院備詢時,證實台灣從事外送食物的勞工多達八萬人,為什麼一個剛興起又很辛苦的行業,卻能立刻吸引了這麽多人投入,答案是,這行只要你願意投入時間,你就賺得到錢。
薪資跟不上物價、虛浮的加班費,讓年輕人搶當高風險外送員
台灣的勞工低薪已久,加班費像鬼,聽過的人多,碰到的人少,常常加班都像在做功德,迴向給即將往生的自己。
二十年前我剛畢業,在我眼中五萬元算高薪,二十年後,對很多年輕人來說,五萬依舊是高薪,但二十年前的五萬薪水很好花用,現在的五萬,以台北來說,如果你是北漂族,扣掉房租、水電、交通費跟返鄉的花費,五萬只是可以過日,別的不說,物價這幾年翻了幾倍,那天我在超商看到一罐花生麵筋,我印象中過去只要二十幾元,現在超商的售價是五十元,連配稀飯的麵筋都漲成這樣,薪水花起來輕薄如紙,千元大鈔,一帶出門就消失,民眾常覺得沒買到什麼,錢就不見了。
當物價翻飛,薪水不漲,房價又高到摸不起、也不敢想,這樣的環境,真令人絕望。
因此,出現一個行業,不會要你共體時艱,不會要你把加班當來店禮,免費贈送給公司,只要你有接單,就有錢賺,雖然辛苦,卻相對公平。也難怪年輕人雖然知道,每天騎車跑風險高,還是躍躍欲試,因為努力就可得到回報的感覺,他們很久沒有感受到了。甚至有雜誌針對此現象做了專題報導,標題是「當上班族 20 年,薪水還比不上一個送餐的。」後來,這個上班族就離職去當外送員了,苦等公司加薪,不如靠自己外送接單。
外送員車禍事件頻傳後,肇事責任還在釐清,他們的投保問題因此被重視,這些不是千金之子,想靠勞力替自己翻身的辛苦人,值得政府去幫他們爭取更好的勞動條件。不論是僱傭還是承攬,勞動法規面需要更與時俱進,才能保障勞工的權益,尤其在機器人、AI 等等數位衝擊下,產業變化會更加劇烈,企業在存續不易下,以約聘人員會越來越多,加上新行業的崛起,都需要政府早一步感知到產業的變化,及早調整勞動法規,而不是要等到出人命了,才來檢討,畢竟一條人命是一個家的破碎。
外送員現象,反映台灣社會兩大問題
台灣最可悲的兩件事情,第一是,拚搏一世,比不上早年買房一次,賣肝一世,比不上重新投胎一次。人生的努力根本不重要了,你早年是否買房,以及你爸爸是否有錢給你頭期款,成為貧富最大的關鍵。
第二件悲哀的是,薪水停滯如死水。
就算你是個從小沒輸在起跑點的學霸,一路狂奔超前,沒想到,最後被台灣經濟環境絆倒,大家薪水一起卡在五、六、七萬,很難再攀升,更辛酸的是,那個在小學,坐在你附近,不愛唸書,成績被你狂電的同學,選擇早早去學一技之長,從學徒混到出師,開店當老闆,收入高到讓你看不到車尾燈。
當一堆人,一窩蜂加入外送員的行列,是台灣人勤奮精神依舊存在的最好證明,卻也是台灣產業讓人看不到前途的悲哀。
(本文經原作者 黃大米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賺錢有數〉。首圖來源:玄史生, CC Licensed。)
推薦閱讀
【3 年 foodpanda 外送員的心酸自白】從僱傭到「承攬關係」:我沒了基本時薪、要自費勞健保和車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