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中共 20 年前制定了一個目標:「2020 年消滅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成為中國今年最大挑戰,外界相當關注中共是否能達成。
儘管中共黨媒對目標很有信心,在社論中樂觀表示,今年「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貧困問題,將歷史性地劃上句號」,然而現實卻是:中國人在失業潮中迎向 2020 年。(責任編輯:黃梅茹)

圖為示意圖,非當事人,首圖來源:Marc Curtis on pexels。
2019 年最後一天,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年賀詞中自豪地說,中國人均 GDP「將邁上 1 萬美元的台階時」,北京一家建築公司的前項目經理、37 歲的黃先生只想討回他 1 萬多人民幣的失業補償金。
黃先生來自河北,在建築行業已經做了十多年。去年 7 月,他和一家公司簽了一年的勞務合同,可是不到半年,公司就以效益不好為由讓他走人。
「這幾個月沒活兒,讓我歇幾個月,說等有活了再用我。我也同意了,但這幾個月你得給我補償金啊,」 他說。
中國缺乏可靠的就業和裁員數據,黃先生認為,他所在的建築行業里,失業率高達60%。「到處都是沒有工作的人,很多人都在啃老,」他對美國之音說。
「你被裁了嗎?」成為中國人之間的熱門問候語
失業無疑是中國人年底的熱門話題,「你被裁了嗎?」成了同事間開玩笑的問候語。互聯網上哀鴻遍野。「昨天公司倒閉了。年底了不好找工作,呆在出租房裡不敢回家,不想讓父母擔心,冬天冷又感冒了,唉,都年底了怎麼這麼不順啊 !」
「2019 最後一個月里我失業了,老闆捲款跑路,工資沒發,因為合同並沒有解除,所以想領失業金也不可能,去勞動仲裁只給你一個字,等!」
「2019 就像坐過山車一樣,畢業,就業,失業,再就業,再失業!⋯⋯ 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已經換了兩個工作,至今一事無成。」
「我在北方18線小城市有個親戚,42歲,今年年初失業至今,打零工中,一個月只有1000多,但他有積蓄。一線城市有一家親戚,兩口子50多歲帶一個上中學的孩子,三口人回爸媽家啃老。」
過去幾年中,經濟下行已經導致中國不少工廠和建築工地停工。 2019年這股寒流也波及中國的白領和中產。
「國內 IT 論壇,V站(V2EX的簡稱,一個類似「知乎」的中國程序員聚集的網站)職場板塊裁員問題霸板,之前都是曬 Offer,比收入。」
「中西部二線城市,中高檔小區,且不說就業情況,小區里撿垃圾的人越來越多,是業主撿垃圾,不是職業回收的。從起初的 6、7 個發展到 20 多。」

圖片來源:截自百度。
百度指數提供的數據顯示,2019年,在百度上搜索「找工作」的人數激增,遠超過去八年來的平均值,去年 4、5 月間達到峰值,突破 50 萬次。
2018年,中國國家統計局首次正式發佈的城鎮調查失業率在5%左右。 今年9月,官方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增長為5.2%。學者對此普遍持懷疑態度。
「目前有幾百萬民工已經回到農村,沒有工作,全年的 800 萬大學生就業十分困難,這個調查失業率和去年居然持平,」中國政治經濟學者何清漣質疑說。
通過比對美中兩國的PMI(經理人採購指數)、GDP 增速等經濟指標,何清漣指出,官方的統計數據有水分。
「中國失業率非常嚴重,」她說,「中國國家總理李克強每隔個把月就要談一次穩就業問題事實上,最近又在國務院談,要把失業當作重要的事情來抓。」
中國夢已成「幻影」
儘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年賀詞中把國家形勢描繪得一片大好,還用時髦的「硬核力量」形容民眾的愛國主義熱情,但是何清漣說,如今看來,習近平2012年提出的「中國夢」不過是一場幻夢。
她對美國之音說,受美中貿易戰影響,2019年中國對外投資金額比2018年下降了50%左右,外匯儲備急劇減少。更重要的是,中國失去了世界工廠的地位,大量外企遷出,出口貿易萎縮,國內消費又無法支撐如此龐大的經濟體,習近平的強國夢成了「無源之水」。
一天前,美國雜誌《外交政策》發表的全球經濟展望指出,大多數主流預測認為,2020年全球經濟會出現增長,但這種積極願景會被中國經濟的不明前景、債務問題和貿易緊張關係蒙上陰影。
中國老百姓已經體會到經濟下行的壓力。
「豬肉都30多(一斤)了,」北京那家建築公司的前項目經理的黃先生說。說到新年願望,黃先生說,2020年他只想找份穩定的新工作,再繼續和前東家打官司。
「我從來沒走過『勞動法』,我也試試《中國勞動法》到底管不管用啊,」 他對美國之音說。
延伸閱讀
美國生活不是用錢就能買!月子中心助中國產婦砸百萬「為子拿綠卡」,讓美國人怒提反制機制
【打傷林書豪才是中國人驕傲?】林書豪在中國被打到渾身傷:全因中國人「維護主權」心理作祟
爸爸,有中國囚犯在我的聖誕卡上求救——女童在英國超市買慈善卡,卻挖出一連串中國監獄「秘辛」
(本文經合作夥伴 美國之音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习近平“中国梦”成幻梦,中国人在失业大潮中迎来2020年〉。首圖來源:Marc Curtis on 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