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台灣人近年買實體書者少,閱讀電子書、借書者越來越多,《公視》曾報導數萬本庫存書被送往回收廠待銷毀的現象,台灣出版業要邁向寒冬了嗎?
有鑑於此,政府出動「公共出借權」搶救台灣出版業、鼓勵創作,這項新政策在今年 1 月上路,之後民眾在公共圖書館每借出一本書,將發放新台幣 3 元的補償酬金給出版者!出版業者怎麼看這樣的政策?(責任編輯:黃梅茹)

教育部與文化部31日舉辦記者會,教育部長潘文忠(左2)與文化部長鄭麗君(中)共同宣布「公共出借權」於109年元旦試辦,兩家公共圖書館每出借一本書,將發放補償酬金新台幣3元給作者和出版社。首圖來源:中央社。
教育部與文化部 31 日舉辦記者會,共同宣布「公共出借權」於民國 109 年元旦試辦,兩家公共圖書館每出借一本書,將發放補償酬金新台幣 3 元給作者和出版社。
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台灣是東亞第一個推動「公共出借權」的國家,109 年 1 月 1 日要跨出歷史性的一步,代表國家對創作出版的尊重和感謝。
跟上歐洲國家腳步,政府推動「公共出借權」
行政院長蘇貞昌於今年 4 月宣布台灣要推動「公共出借權」,經過教育部和文化部研議,109 年 1 月起由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和國立台灣圖書館先行試辦 3 年,於隔年依據前一年的借閱資料發放補償酬金(110 年開始),每出借一本書補償 3 元,其中 7 成分給創作者,3 成分給出版社。
試辦期間,適用著作範圍是本國人、依台灣法令設立登記、立案的法人或民間團體,以國家語言或外語創作,且在台灣出版、具 ISBN 的紙本圖書。翻譯書籍被排除在外。教育部目前初估預算是一年 1000 萬左右。
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公共出借權」的概念最早在北歐推動,至今已有 70、80年,台灣雖然遲至明年才試辦,但全世界也不過30幾個國家有類似制度。希望透過政府和社會力量,共同支持和鼓勵創作。
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閱讀可以開拓人生視野,希望透過「公共出借權」,帶動出版產業的健全化,進而達到推廣閱讀的效果。她並感謝教育部另外編列預算,不影響圖書館原有採購經費,並在研議期與各界不斷溝通,「過程看到民主參與的重要。」
出版業、作家對此感到看好
時報文化董事長趙政岷表示,儘管試辦期間的補償酬金是「杯水車薪」,但對創作者仍是很好的幫助,對台灣的出版自由、創作自由來說,是很重要的能量。
31 日應邀出席活動的兒童繪本作家曹俊彥表示,以前的矛盾是圖書館借出的書越多,出版社越難經營。現在推「公共出借權」不算太晚,希望制度出來後,台灣的創作力會更強。
散文作家廖玉蕙打趣地說,過去常聽到讀者稱讚她的書,接著下一句便說「我要去圖書館借」。近年來買書的人越來越少,這項補助象徵意義重大,讓她感覺台灣更有希望。
延伸閱讀
台灣在衝向太空路上!小英總統要強勢進入太空產業,怎麼能少了專業立委高鈺婷搭配?
消失 200 年的拿破崙封帝正本在台灣!連聖經最早印刷本都有,華人第一大藏書家族讓台成「西方古書重鎮」
【網讚:今年是體操元年】世界級的體操動作在台灣!國際總會:地板新動作將以國手「丁華恬」命名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公共出借權元旦起跑 台灣領先東亞各國〉。首圖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