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美中貿易戰自 2018 年夏天開打,雙方分階段對彼此貨品加徵懲罰性關稅。美國總統川普在 12 月 13 日發推特,表示美中已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原定 15 日對中國價值 1600 億美元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將無限期暫停實施,且預計在 2020 年 1 月第一週,由兩國談判代表在華盛頓簽署協議。
中國在 13 日當晚 11 點也舉行記者會證實達成協議, 16 日更公告,不加徵原預計 15 日將加徵的部分美國商品關稅。雙方看來都個退讓一步,但,有人在這場協議中成為贏家嗎?(責任編輯:黃梅茹)

首圖來源:公有領域。
就在 12 月 15 號美國對中國加徵新一輪關稅的最後期限逼近之際,川普總統發推表示,美中接近達成重大協議。
根據美國媒體的報導,美國不僅要取消定於 12 月 15 號徵收的關稅,還將削減對三千多億美元中國商品已經徵收的關稅,以換取中國購買美國農產品,以及在保護知識產權等方面做出讓步。消息一出,商家歡騰,股市大漲,但也有很多人批評美國讓步太大。
川普總統今年以來第五次推遲或者取消對中國的關稅,是否失策?對後面的談判會有什麼樣的影響?有人說,中方其實已經準備好在經貿上和美國脫鈎,談判只是拖延戰術,美國通過讓步來尋求協議是緣木求魚。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
(嘉賓:北京獨立時評人士吳強;政論作家陳破空;國際商業投資顧問張洵)
美國在中方還沒實際行動前就減關稅,對習近平來說是份好禮
國際商業投資顧問張洵表示,首先,這個協議的正式版本還沒出來,我們也只是根據現有新聞線索來看。現在基本都是說中方承諾購買 500 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也有說是 400 億美元,但也有人說這些不寫進協議里,只是個口頭承諾。當然中方肯定是要大量購買的。
寫進協議的,一個是知識產權保護,另一個是中方停止貨幣操縱。當然寫的是很可能是雙方都要這麼做,但這主要針對中方。
這樣一個協議,根據和以往的比較來看,確實美方有一個明確的讓步。這讓步並不是取消原本 12 月 15 日要加的關稅。取消原本要加的關稅這種事,川普已經做了幾次了。我先宣佈要加稅,之後又取消或推遲加徵,這都沒有關係。但是,這次他把以前已經加上的關稅,在中方沒有做出實際行動前就決定減免,這對中方、對習近平來說是個好禮物。
中國的政治決定經濟,所以贏得時間也沒用;中國經濟惡化不可避免
張洵分析說,貿易戰過程中,中國這邊一直試圖拖,一直在等,但川普這邊也是在等。他加關稅也好,他進一步妥協也好,或達成分階段協議也好,有一個重要問題是,美國無論是金融界、產業界還是科技界,它們跟中國脫鈎,比如把生產和採購轉移出中國也都需要時間。所以這方面也不排除川普的策略性用意。
另一方面,至於貿易戰要怎麼看,張洵表示同意另外兩位嘉賓的看法,覺得這脫不開中國大的政治環境。習近平上來後他要定於一尊,其政治文化決定其程序,他有權力決定政治,政治又決定經貿。所以他現在在經貿方面的所有行為,和其政治上的舉止是一致的。
他在政治上的一些舉止——剛才陳破空先生已舉例很多——注定了他贏得時間也沒有用。最後,美中之間的「軟脫鈎」或「硬脫鈎」,以及貿易戰打擊下中國經濟的惡化是不可避免的。
過去一周,北京實際上處於震驚與慌亂中
北京獨立時評人士吳強表示,這次協議達成,中國當然沒有贏,中國只是贏得了緩和的時間。過去一周我在北京感受到的氣氛是,北京實際上正處於震驚與慌亂之中,處於某種「土崩瓦解」的狀態當中,處在必須做出讓步的巨大歷史妥協當中。
這是中共自 1969 年以來第一次遭遇到的在外交上和戰略上的挫敗,他們正在經受這個外交苦果。
然而公眾、精英階層、中產階級還大都還沒意識到這個問題,還有待未來去理解和消化這個問題,目前在處在封閉的狀態中。
但是北京帝國的核心已經處於破裂當中,這是非常微妙和有意思的事。
一切都可破,唯經貿不能脫鈎,這是北京達成目前協議的主要動因
吳強表示,中國或許已經做好了在教育、科技和軍事上的中美「脫鈎」準備,但是遠遠沒做好在經貿上脫鈎的準備。換句話說,中國是把經貿「脫鈎」作為最後一道「脫鈎」來準備的。
在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對於中美貿易談判協議的達成,對維持經貿上的合作和交流仍然是抱有相當的期望,而且這種期望在這個月前所未有的高漲。因為中美之間在安全、政治和其他問題上都處在高壓中的情況下,保持經貿上的交流,維持貿易上的協議,這是目前中國在貿易談判中能達成協議的主要動因。
所有問題都可以破裂,但經貿不能脫鈎。吳強認為,這是北京目前唯一的也是最高的談判目的。
協議對誰有利對誰不利,撲朔迷離下沒法簡單作結論
政論作家陳破空指出,對於這次川普可能要批准第一階段協議,美方大幅報導,但中方壓著不報,這說明這協議不見得對中方有利。
英文報道中用的詞是 sign off,說川普總統已經批准了第一階段協議,這說明川普對這個協議是滿意的。中方卻還沒有任何動靜,說明中方還在內部爭執之中。
根據新聞報導,根據字面的不完整信息,這個協議中美方有兩個讓步,中方有三個讓步。美國方面,12 月 15 號原本要加的關稅取消;另外,過去加徵的一部分關稅要削減。但大部分從去年到今天的關稅會保持。所以,中方之前說要美方取消全部關稅,顯然不切實際。
中國方面,一個是大量購買美國農產品,二是保護知識產權,三是開放金融市場,尤其是對美國。但文本的字面上忽略了重大的一項,就是中方實際上提前取消了對美國的關稅。中方對美國的報復性關稅已經多次沒有實行,對美國示好。
也就是,美方還沒取消時,中方取消了。比如農產品上,大豆和豬肉都進入排除名單,不加稅,並大量進購。在這般種種情況下,情況還撲朔迷離。對誰有利,對誰不利,恐怕沒法簡單作出結論。
很多人不滿協議簽署,是因關鍵問題上中方未讓步,也無意讓步
陳破空表示,貿易戰已經給中國經濟造成了巨大殺傷力。現在美國經濟強勁增長,中國經濟節節敗退。這樣的情況下,誰都知道求和妥協的是哪一方。但中共為了維持黨的利益高於一切,或一黨專政不受動搖,在一些關鍵問題上不讓步。
對於這次協議,為何川普說要簽的時候美國很多人不滿意呢?主要就是結構性改革或對國營企業的補貼這些問題並沒有解決,而且中方也無意解決。所以,如果川普簽了的話,美國國會這邊和民意上對川普不利。
更多精彩內容,請收看2019年12月13日《焦點對話》完整版視頻。
延伸閱讀
【回流政策奏效!台灣從中美貿易戰賺最飽】大搶中國訂單!聯合國報告:最大贏家是「台灣」對美出口增 1275 億
【中國最大的亡國感來源】美中貿易戰加上川普持續施壓,可能引爆中國「本土金融風暴」
【美中貿易戰的「休兵」假象】美中第一階段僅原則性「口頭協議」,財經專家:貿易戰還要打非常久
(本文經合作夥伴 美國之音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焦点对话:关税不加了,美中协议对谁更有利?〉。首圖來源:公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