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原作者 子迂的蠹酸齋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連結。首圖來源:sofi5t, CC Licensed。)
【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台灣人時常羨慕日本,認為日本很先進,但有網友在批踢踢上,說自己去了趟日本,觀察當地交通、市容、人民素質等,不禁疑惑:日本除了高物價,還有什麼地方輸台灣?
本文作者就用台灣的 3 大優勢說明,告訴台灣人別再自卑了。(責任編輯:黃梅茹)

首圖來源:sofi5t, CC Licensed。
文/子迂的蠹酸齋
我們台灣人對日本的印象,只有好上加好。但即便如日本這般先進的國家,其實仍有許多無法與台灣相提之處,而且這幾點正好就是台灣在國家發展上的巨大優勢。
一、社會風氣
我們經常看到日本人極高的道德素養,但那卻是建立在日本社會嚴明的階級意識中。像是對誰要用敬語、對誰不需要用敬語,在甚麼時候該有什麼樣的禮貌等等。但在台灣的禮貌風氣,只存在於某個階層以上的社會,或是某些場合之中。
當這些繁文縟節被視為基本禮儀時,等同整個社會被強烈的道德感所壓迫,而非自願性的道德。這讓每個人的處於龐大的壓力之下。也因此日本的自殺率較高,以及無法適應這類禮節的社會邊緣人較多。台灣的社會風氣較為開放,活在台灣社會是會快樂些的,你或許能問問日本朋友來台的經驗是否如此。
二、階級翻轉困難
如同日本社會風氣十分講究繁文縟節,但那代表的卻是階級相當固化。當今日本的政客,幾乎都是明治維新後的華族之後,非這個圈子的人極難跨入;日本創業率極低,因為社會大抵上的創新非常沒有市場,畢竟是個趨於保守的社會。
以及我們經常提及的「匠人」文化,都在在證明了日本社會是個難以階級翻轉的社會,幾乎你的出身就決定了你人生的 80% 以上。但在台灣,我們還是能在身邊見到不少靠著讀書或創業翻轉人生的例子。
三、文化包容性
日本是個極度排外的社會。許多外資在進入日本之前,都得花費巨量成本理解日本社會的文化風氣。日本人很懂禮數也很懂做面子,許多對他們來說的基本禮儀,都會被外人認為是「自己人」的宣示,但那對日本人來說,反而才代表不把你當作「自己人」。要讓日本人全然接受你是「自己人」,這中間需要克服的難關太多太多了,因此日本社會不太能接受來自外部的文化。
從日本對於軟硬體的產品分區,就知道日本不認為自己屬於亞洲、歐洲、美洲任何一塊,日本人認為自己就是日本。這樣低的文化包容性,造就日本獨特的國家氛圍和美學文化。但相對因為文化包容性低,要融合他國文化或者接納他國的優點,也相較困難。
以上三點,大概就是台灣勝過日本的地方。而且在這些要點上,台灣在亞洲所擁有的優勢是極大的。在東亞來說,你很少見到如台灣般對於外來文化,有十足包容能力的社會。東亞國家大多都有自己的民族主義、種族問題、共產不自由或宗教衝突等問題,但以上這些問題在台灣都沒有,其實台灣在發展上真的是有極大極好的優勢存在。
台灣人實在沒必要太自卑。
延伸閱讀
台灣為何總看不見日本的車尾燈?從街道設計就看得出日本觀念的進步
【日本要靠「東奧」重生】56 年前日本藉奧運走出戰敗陰霾,2020 再靠東奧解決「高齡少子化」
(本文經原作者 子迂的蠹酸齋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連結。首圖來源:sofi5t,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