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挑選這篇文章】

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接受電台專訪時,自爆他曾抱怨AIT「為什麼買M1A2T戰車」,而AIT派出「某人」回應柯文哲,說美方沒有要台灣買。對此,陸軍司令部隔日直接打臉柯文哲,表示,所謂的「AIT某人」、「美方沒有要臺灣買M1戰車」等均為「假訊息」,直接點名柯文哲誤導民眾。

其實,柯文哲不僅釋放假消息,更有失外交禮儀!美國國會觀測站就把「柯文哲發言」當教材,破除台灣國防迷思,也指出柯文哲這些發言行為「冒犯國際禮儀」。(責任編輯:謝佩如)

圖片來源:中央社(

台北市長柯文哲最近接受非常多媒體專訪,其中談到軍購案、又談到AIT,這當然是本站的守備範圍,而且我們也覺得是很好的「教材」,所以必須來講幾句。

柯市長在專訪中評論購買M1A2戰車一事,他說:「那些戰車開上台灣的橋樑都不知道撐不撐得住了,真的不知道買來幹嘛。」他接著加碼:針對軍購案有跟AIT(美國在台協會)的美方官員抱怨,問說到底為什麼會買戰車?不過美方官員則回應「我們又沒有叫她(應是指蔡英文總統)買這個」。

我們就分兩部份來談:

軍購和疑美論

其實,至少從今年一月開始,柯市長針對軍購案就不斷地提出見解,內容大致就是:軍購太貴、買武器沒有用。

柯市長的發言是很典型的錯誤訊息傳遞,例如他總是會把軍售的價錢膨脹好幾倍(把國防部一整年預算拿來說是軍購預算,日前在航太展當中也是數字完全講錯),或是質疑購買的武器內容。事實上,台灣的軍購案都是經過很長的時間評估以及爭取,例如本站先前提到,我們購買F16V新型戰機,空軍至少經過 15年以上的爭取;至於陸軍提出要購買M1A2戰車,則是從2000年初就開始爭取了。

但是,在台灣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大量的假訊息告訴大家,我們只能買到二手舊武器(其實台灣的軍備多數是美軍現役),就連「地表最強戰車」都可以被講成沒有用,我們覺得啦,講這些話的人是當我國國防部是傻子嗎?如果買來不能用,需要積極爭取20年?又,假設真的有一些橋樑不能承載,我們國軍會傻傻地不經評估就把戰車開上去嗎?在可能的軍事衝突當中,我們是防禦方,會連自己的地形地物都不清楚?

順道一提,我們也已經講過很多次(因為今年以來已經發生很多次),以往美國對台軍售都是一大包裹一次出售,但現在已經愈來愈像是對待正常國家一樣,個別審查,個別通過及公告,這是台美關係「正常化」的展現。這當中有層層的審核程序,絕不是「誰叫誰買」這麼簡單。

以後大家再看到什麼軍購很貴、軍備沒有用之類的訊息,可得先多思考一番,因為特色島媒還是有非常多會散播這類訊息,主要就是希望大家降低自我防衛的決心。尤其在大選期間,軍事議題會是主要重點之一(常常被換算營養午餐、珍珠奶茶),大家看到數百億、數千億這種數字的時候,可得好好想清楚背後的意義。如果一邊質疑軍購很貴、一邊又講什麼兩岸一家親,這種論述就必須要很小心面對。

把私下談話公開,真的很母湯

柯市長在專訪中提到去跟AIT(美國在台協會)官員詢問軍售議題,並說AIT官員講說「沒叫她買戰車」,這真的是非常地 …… 脫(ㄉㄚˋ)線(ㄉㄢˇ)。

大家可能會有疑問為什麼政治人物會去跟AIT官員見面,就如同之前美國駐香港外交官也與香港眾志核心成員黃之鋒和羅冠聰會晤(但其實該名駐港外交館同日也面會了建制派立法會議員)。

其實這是各國使館都會做的事情,我們的外交人員也是一樣。派駐各地的外交人員有一個任務就是替國家交朋友,所以會去跟駐在國的政府官員、學者、各行各業代表們打交道,有時候也有一種要掌握當地政情變化的蒐集訊息功能,提供給母國政府制定政策上的參考。

柯市長這樣把雙方私下會面場合的內容當做美方在做政治表態,而且還沒頭沒尾地替AIT發言,這在外交上面真的是非常失禮的事。而其實他也不是第一次這樣了:去年底到今年初,許多人在討論柯文哲訪美事宜的時候,北市府放出訊息指出,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專家葛來儀邀請台北市長柯文哲訪美、影射葛來儀支持柯選總統,結果葛來儀直接發推特指責是假訊息。幫別人發言、超譯對方的立場來提升自己的地位,是很不好的事。

讓我們來談談最簡單的邏輯問題。

從「柯文哲發言」教材,學習外交眉角

AIT官員事實上就是代表美國國務院,任何公開發言都代表美國行政部門的立場。前面提到我們的軍購案都是由我國國防部提出需求、經由派駐美國的軍事代表團成員們和美方溝通,美方當然也會表達立場以及進行評估,這個過程不會是有任何「一個」個人可以叫別人買或不買。

再說,就算我們真的把一切事情簡化成一個人的決定好了,試想一下,假設AIT官員真的在談話中透露了行政部門的意志,也就是「沒叫台灣買M1A2戰車」,那先前行政部門批准軍售案是批准哪齣?

最後我們要講「閉門會談」這件事。

在外交場合上面,什麼事情可以公開、什麼事情只能私下談,這都是要事先約定好,尤其是外交場合充滿象徵性、儀式性的動作,外交人員又是代表國家行政部門,所以公開活動都要事先安排並經過審核,公開的發言通常也都是必須要定稿、照稿念。

其實,這也不是什麼外交專屬的禮儀,想想看,你跟商業上的夥伴約好私下見面討論公司治理的大事,然後對方未經你許可就拍照上傳打卡、並公開講說你認為公司應該怎麼樣做,你會有什麼感想?

這陣子柯市長好像常做這種事,例如先前上節目談他和郭台銘及王金平的「密會」講了什麼,對方兩人看到應該都是臉上很多條線。其實,他要怎麼對待朋友或政治上的合作夥伴,那是他個人的策略選擇,我們無從置喙,但是在面對國家的外交夥伴時,身為首都市長這樣子重要角色,可不能這麼任性。

我們希望這樣子的發言案例可以做為一個「教材」,讓一般人更能夠去理解一些軍事以及外交議題的眉角。

推薦閱讀

【千億戰機!美史上對台最大軍售】66 架 F-16V 即將到手,破除「台灣花大錢買舊武器」謠言

【世界第一等!台技職奧運奪 5 金】年僅 21 歲台灣女孩奪「汽車噴漆金牌」,勤練 4 千小時不怕噴漆有毒

【請港青年收下勝利,暫時從街頭退回】港特首宣布撤回《逃犯條例》!接下來讓「大人」美國承擔

(本文經原作者 美國國會台灣觀測站 授權刊登,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 連結。 首圖來源:中央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