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本文作者時代力量基隆市議員陳薇仲,即日起在《報橘》開設個人專欄,與社群分享一般媒體較少關注的「基隆政策」。
基隆市政府推出全國首創的郵輪觀光專車,並在 7 月 24 日正式載客,讓搭郵輪來基隆玩的外國旅客,下了郵輪就能透過觀光專車無縫接駁,暢遊基隆。
但早在郵輪觀光專車風光上路前,陳薇仲就注意到觀光專車配套不足、司機權益可能受損問題,為了不讓台灣觀光產業掉漆,她提出哪些建議給基隆市府?(責任編輯:黃梅茹)

首圖來源:陳薇仲辦公室提供。
文/陳薇仲(時代力量基隆市議員)
「假設 2018 年搭乘郵輪來到基隆的旅客有這麼多,那他們從哪裡來?平均會待幾天?他們特別喜歡去哪些景點?希望有什麼樣的觀光消費服務?」
這個問題我在議會裡面一直問、一直問,但過去基隆市府未針對基隆觀光資源做更深入的盤點、也未有旅客旅遊需求更詳細的調查,在面對我的問題時並沒有相關資料可以說明。總質詢時我和市長討論基隆的觀光時,市長也承認,「過去基隆的觀光產業百廢待舉。」
基隆常被當成只是過路的地方,而郵輪客真的留在基隆了嗎?
去年基隆港郵輪客數達 94 萬,基隆港務分公司更預估郵輪客會超過 95 萬,但基隆市民其實感受不到郵輪旅客有留在基隆、或在基隆創造消費。過去基隆市府在基隆的觀光產品的定位與行銷上並未放很多心力,在觀光局最近一年(2017年)對國際旅客的樣貌調查中,在旅客所在遊覽景點的排名中,基隆位於第 12 名,也間接顯示基隆在國際旅客的認知低落、很難成為主要遊覽的目標城市。
實際在各大郵輪公司網站搜尋對台灣景點的介紹,也會發現搭乘郵輪前,旅客會看到相關景點的介紹通常也集中在台北故宮、台北 101。上船前根本不知道基隆有什麼景點(甚至不知道自己下船的港口不是台北,是另外一個城市),下船後當然也不到該去哪玩,所以就發生了基隆人常說的:「一車一車的郵輪客搭著遊覽車到台北、九份玩,基隆只是個過路的地方。」
郵輪觀光公車看似貼心周到,但多元友善的觀光路線到位了嗎?
7 月 23 日,基隆市政府推出的第一條主要針對郵輪旅客的郵輪觀光公車(T88)上路,路線為:基隆旅遊服務中心發車,行經基港大樓、正濱漁港、和平島公園及海科館。每 40 分鐘一班,載靠掛郵輪旅客,市府新聞稿說:「遊客一出海關即可購票搭乘觀光專車玩遊基隆知名景點。除了 1 日乘車券外,還有整合景點門票及周邊美食店家的 3 款套票,並且派駐外語導覽人員隨車解說,提供最貼心的旅遊服務。」
若是留下郵輪觀光客、增加旅客對基隆景點的認識上,郵輪觀光公車這個模式是很值得肯定的交通配套與景點包裝的嘗試。
然而,發車兩天後,目前在基隆旅遊網上或 google 都無法得到觀光專車的票價、景點等相關資訊(僅在市長臉書上能看到套裝路線與景點介紹的摺頁縮圖),網站資訊明顯不足。
另外,基隆旅遊網主要景點的多樣性也較少,恐能吸引到多樣的郵輪旅客,應朝文化資產、歷史、產業面向的景點串聯。
而此次新增專門給郵輪觀光巴士套裝宣傳摺頁與導覽語言,都是以英文、日文為主,但在觀光局近幾年的報告上顯示,來台旅遊的旅客中,東南亞 [1]、韓國旅客的比例越來越高,我們應該針對這些旅客的樣貌有更完整的認知,才能提供他們語言、文化需求等基礎的服務。
[1] 新南向 18 國旅客因開放免簽政策與觀光行銷發揮成效,來台旅客大幅成長,日均消費與美國旅客相當,其中購物費超過日本旅客,旅館內支出費、旅館外餐飲費與在臺境內交通費,均高於中國旅客。
另外,郵輪觀光巴士也該友善不同身體型態的觀光客,提供無障礙相關的設施如上下階梯,並能服務視障、聽障的朋友。最重要的,是要對搭乘郵輪觀光公車的城客做使用經驗調查(例如線上問卷等),以作為未來規劃方向檢討、調整,以及後續觀光政策擬定之參考。
以下是我給郵輪觀光公車,甚至是整個基隆觀光業的建議
郵輪觀光公車是一個起點,整個城市的觀光產業要能夠提升,要從最基礎的工作開始。我在總質詢的時候提到給未來「城市行銷及觀光處」的建議如下:
1. 加深觀光產品內容與定位:與文化局、產發處甚至都發處等整合,加強基隆產業、有形無形文化資產、社區與市民樣貌等不同面向的串連,進行完整的觀光資源發展、管理規劃。
2. 對旅客做更詳盡的需求與樣貌調查:了解目標行銷對象的樣貌和喜好,以及對基礎服務設施的需求,提供多元的景點與行程包裝,符合旅客的需求。
3. 行銷工具提升:旅客資訊能力與自行規劃旅遊提升,不論是語言、導覽、摺頁以及網站或 app 資訊都應該有更詳細的資訊提供,並有適合使用者的介面。另外,也要針對不同型態的旅客設計精準的行銷策略。
總結而論,了解我們這個城市觀光產品,將有形無形文化資產、產業樣貌做盤點與整合,來定調有別於台北、新北的城市性格(也就是本市觀光產品的產品定位),再加上創意包裝、配套與針對目標對象精準的行銷;如此,基隆的觀光產業政策才能明確,產值也才可能提升,不僅能讓市民與郵客認同基隆的特色,也才能真的感受到基隆的觀光發展。

首圖來源:陳薇仲辦公室提供。
郵輪觀光公車處定位不明,究竟是事業單位還是行政單位?
這班郵輪觀光公車的經營預算是本年度交旅處的業務費與港務公司預算,車體在去年度的中央補助下已經購置。但經營這班觀光路線的是市府的公車管理處,而負責駕駛郵輪觀光公車的司機也是原本市公車的駕駛員。
基隆市公車是全台灣少數由市府負責營運的市內公共運輸,基隆市底下的公車管理處目前是屬於事業單位,也就是雖有中央或交旅處行政預算的支持部分車體或候車亭等設備,但整體來說,必須如同民營公司一樣,考量成本與營收、自負盈虧。
然而,應該是事業單位如民營公司競逐營利的公車處仍然受市府政策指揮,要承接著候車亭的修繕,吸收老人福利、學生福利的半票差,同時也必須負擔偏遠地區交通服務(但是會導致虧損),或是如現在郵輪觀光公車的部分成本。要兼顧交通服務、福利,公車處現在每年虧損 1 億 2000 萬到 1 億 3000 萬左右,十幾年累積下來的虧損則為 12 億,長久累積的巨大問題成為市府交通政策上進退維谷主要原因。
拚觀光的同時,公車司機的勞動權益也要一起守護!
郵輪觀光公車上路的前一周,薇仲參與公共汽車管理處工會,聽到公車司機談到非常多的問題,但這次大會主要談論的重點,還是市府希望擴大公車服務的業務,卻實質上減少司機招聘。此次,還為了因應這帳面 12 億的虧損,要針對「新進駕駛」要降低他們的起薪(35000-36000 調降到 30000 元)與福利,大約一年可以降低一百萬的支出。
我在會中即表示,政府必須帶頭提升勞工福利,一年一億多的虧損應要先檢討政策和定位上的問題,而非以砍勞工薪水來當解方(且就算降薪也只是少掉一年一百多萬的支出,根本無法弭平一年一億多的虧損累積)。
所幸在工會全體會員代表團結反對針對新進駕駛同工不同酬、且有違反資方和工會團體協約之虞,公車處處長也允諾不會立即針對新進駕駛作此調降。
目前市府仍將公車處和公車服務視為福利、交通、觀光政策的行政支援,卻未針對公車處的定位作出定論,也未對虧損提出更好的解方。在郵輪觀光公車上路之際,我們除了希望市府能檢討公車處相關的政策,同時,也要更加重視公車司機們,不論是觀光、福利或交通服務上的推動,更要帶頭保障勞工的權利。
延伸閱讀
【我是基隆人】為什麼曾經繁華的雨港基隆,會窮得只剩下廟口夜市?
你所不知的基隆故事:50 分鐘的海上之旅,帶你看見海上才能看見的基隆!
【看了想手刀訂機票】拍屏東觀光影片爆紅的台灣女孩,再用清新風邀你搭日本電車
(本文經原作者 時代力量基隆市議員陳薇仲 授權刊登,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陳薇仲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