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眾 6 月 9 日上街遊行「反送中」,規模浩大。首圖來源:中央社

6 月 9 日,約有 103 萬香港人為「反送中」走上街頭,這場遊行也被《BBC》稱為:香港 1997 年政權移交中國後最大規模示威。香港人的滿腔怒火,都因香港政府強行修訂《逃犯條例》而起,這項條例通過後,香港政府可以依照中國政府要求,把犯罪嫌疑人移交到中國接受審訊。

歐美政商界紛紛對香港政府的作法表示關注,美國更是在「反送中」遊行前,就大力譴責這項法案的修訂。然而,《BBC》報導卻點出:香港的《逃犯條例》,可能是貿易戰下,中美雙方各自盤算的「一張牌」

香港美國商會、國務院,都大動作反對香港《逃犯條例》

早在今(2019)年 2 月,香港政府提出修訂《逃犯條例》後,就立刻引發西方政商界的深深憂慮。

《BBC》報導中提到,多個歐美主導的商會都對此修法表示關注,國際商會香港區會更是高聲反對這次修法,並去信給香港立法會議員,表示「香港之所以能夠成為海外投資基地,是建立在香港獨立的法治和司法制度;現在涉及可能被移交到另一個司法管轄區的風險,投資者會重新考慮,是否繼續把香港當作經商基地。」在各商會中,香港美國商會為逃犯條例多次發聲。

6 月 9 日香港舉行「反送中」遊行後,美國國務院也在隔天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嚴正關切。同日,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恩格爾(Eliot Engel),也發出聲明,擔憂逃犯條例修正案可能「嚴重損害香港法治與自治」

美國政府這樣關注香港的舉動,看在學者、評論家眼裡,卻擁有別種解讀:美國除了關心香港的法治自由外,也把香港當作貿易戰一張牌看待。

《BBC》訪問香港評論家,他說:「香港是中美談判籌碼」

日前,被《BBC》問及對香港政府修訂《逃犯條例》的看法,長期在香港媒體發表時事評論的劉銳紹,解釋香港如何成為中美之間的談判籌碼。

劉銳紹認為,中國會透過香港修改法案,是因為加拿大協助美國拘捕孟晚舟而起。中國擔心更多國家會應美國要求,扣留中國公民,進而讓北京在貿易談判中會變得被動。「中國希望香港成為白手套,製造中外角力的籌碼,在中外關係不好時,任何一個外國人,都可能成為北京的籌碼。」

不過,劉銳紹反倒認為北京誤判了當前形勢,畢竟「增加美國與中國的談判籌碼,但如果搞死香港,中國將第一個蒙受損失」。他的理由是如果美國打香港牌,取消《香港政策法》,或改變香港的獨立關稅區地位,不僅會壯大香港反中的聲音,還會讓中國的個人或企業,更難透過香港把資金帶到境外。

《BBC》也訪問另一位美國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孔傑榮(Jerome Cohen),他的觀點與劉銳紹不謀而合:香港是中美貿易戰的重要因素。

孔傑榮提到,香港修訂《逃犯條例》也讓中國嚴重打擊香港的自由和經濟前景,更讓西方政府能力抗中國,美國如果藉香港修例發起對抗行動向中國政府施壓,會對中美衝突產生更大影響。

目前,即便百萬港人抗議「反送中」,香港政府依然故我,照原訂於 6 月 12 日二讀通過「逃犯條例」修訂。同一時間,許多香港民眾準備在 12 日當天罷工、罷市表達抗議,包括港星杜汶澤名下公司在內,已經有將近 100 家公司團體響應。

《報橘 BuzzOrange》聲援香港爭人權與民主自由!我們關注香港、中國議題,提供並分享台灣視角予香港朋友,歡迎香港朋友追蹤 《報橘》粉絲團或投稿。

延伸閱讀

港人湧入小英臉書求守護台灣:「我們香港人的選票是廢的,特首和官僚們不是我們想要的」

【香港人崩潰想移民】政府打算通過《逃犯條例》,港人 6/9 要再上街遊行拚一回

【這可能是香港最後一次遊行】13 萬港人為惡法《逃犯條例》上街,這條法也與台灣「國格」息息相關

為何台灣都該把香港的「惡法」當一回事 —— 7 個你不可不知的《逃犯條例》Q & A

參考資料

《中央社》12《BBC》《美國之音》《自由時報》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