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中美貿易紛爭尚未解決情況下,美國紐約分部央行出爐一份報告,指出:「中美這場貿易戰,台灣才是真正贏家。」經濟學者為何會有這樣的定論?(責任編輯:黃梅茹)

總統蔡英文接見美國外賓,首圖來源:總統府, CC Licensed。

美中大打貿易戰,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發布一份伴有美進口數據的新報告,初步判定雙方都會付出代價。兩敗俱傷之下,真正贏家是中國在亞洲的競爭者,即台灣、南韓與東南亞國家。

證據顯示:其他國家在貿易戰中分一杯羹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紐約聯邦準備銀行(Federal Reserve)經濟學家發現,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價值 2000 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 25% 關稅,將使每個美國家庭年支出增加約 831 美元(約新台幣2萬6200元),部分原因是進口商企圖將增加的關稅轉嫁至消費者身上。

然而,當中國商品關稅上調 25% 後,消費者放棄中國貨,轉而購買售價較高、但還是比中國貨便宜的外國產品,整體平均花費仍將增加,而這會是更大的衝擊。

報告執筆人也指出,原則上來說,國內供應商能稍微填補供應缺口,但是其他發展中國家也會在一國遭攻擊時,虎視眈眈地要分一杯羹,已有證據顯示這正在發生。

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台灣正在受惠

自美國去年 9 月對中國商品加徵第 3 輪關稅生效後,美國自中國的進口開始下滑,去年 10 月成長率還有 8%,到今年 3 月轉成減少 18%。

不過,同一期間,美國自台灣進口成長率從 12 %上升至 21 %;越南銷美的成長幅度則從 15 %增至 34 %;美國自南韓進口量也於第一季大幅上升,成長 18 %,去年第 4 季僅成長 9%。

許多美國決策者可能主張,若能成就更廣泛的策略性目的,這些美國家庭感到些許痛苦是值得的。然而,美中貿易衝突打得火熱,最大受益者依舊是太平洋地區國家。

【《報橘》帶你了解更多:台灣在貿易戰中的受損程度為何】

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沈榮欽就曾發文表示:台灣受害的情形,遠不如媒體與親中政治人物及商人所說的嚴重。他並透過以下三點說明:

1.不少台灣廠商接收中國訂單,但在最末端還是出售給西方市場,所以受損情形遠不如帳面上嚴重。

2.部分在中國的台商因為貿易戰而回流,正好彌補了多年來台灣因為投資不足而導致的經濟困境,也減少了貿易戰的損害。

3.即便中國華為因美國禁令減少手機訂單,在中國市場可能會為 OPPO 與小米等廠商取代;而 5G 產品訂單少了,也可能由增加的 Ericsson 和 Nokia 所取代

目前,沈榮欽提出的第 3 點分析已經真實上演

延伸閱讀

【斬斷親中政客對貿易戰的危言聳聽】台商回流,彌補台灣投資不足的經濟困境

華為被川普號召打成截肢,台灣人該做的絕不是看好戲而已

「新科技冷戰」才是中美主力戰場,貿易戰只是美中衝突的一小部分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貿易戰美中兩敗俱傷 報告列台灣南韓為真正贏家〉。首圖來源:總統府,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