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橘》x 無國界記者組織,特別企劃】

1950 年創辦的《中國時報》曾帶有自由派色彩,《中時》甚至在台灣政黨輪替前,被視為較支持民主運動的媒體。

2008 年,親中的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併購《中時》後,報社自由風格從此轉為「黨的路線」、中國共產黨的路線。目前旺旺中時集團旗下媒體包括:《中國時報》、《工商時報》、《旺報》、中天電視、中視等。(責任編輯:黃梅茹)

《BuzzOrange 報橘》x 無國界記者組織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為維護新聞自由、關注亞洲民主社會發展,《BO》與無國界記者組織合作,發展新聞專題,分享各項捍衛全球媒體自由的專題報告內容,請您和我們一起為捍衛新聞自由而盡一份心力。

中時媒體集團標誌,首圖來源:Solomon203, CC Licensed。

文/無國界記者組織

在 2015 年,一名台灣研究生在社會學碩士論文中,闡述了台灣的中國時報在遭親中食品集團併購後, 編輯方針產生劇烈變化。

台灣清華大學的社會學研究所於 2015 年通過了一本碩士論文,研究生李嘉艾對台灣的中國時報在被旺旺集團收購前後的言論轉向進行研究。2008 年,90% 的營收來自中國的旺旺食品集團買下了中國時報,台灣第四大的媒體集團。中國時報擁有三份報紙,三本雜誌,三個電視頻道以及八個新聞網站。

被買下的《中時》,如何一點一滴失去「媒體良知」

這名社會所的研究生觀察到,中國時報在被收購後這五年,有關中國人權問題的報導減少了三分之二, 從每年平均 350 篇到之後的不到 100 篇。她也觀察到關於該主題較為深入的報導(超過 800 字)也大幅減少,從 2008 年的 26% 降到 2013 年的 8% 以下。

她還注意到,這些文章不再有以往的批判聲調,重點幾乎都放在正面的改革,而不是對個人人權的侵犯。

2014 年香港爆發了一場「雨傘革命」。數萬名支持民主的行動者占領香港市中心達三個月,最後被警察暴力驅逐。根據這名研究生的說法,中國時報並沒有派出任何記者到香港報導這個事件,而在報上所刊載的文章,一般反映了中國國家新華通訊社的觀點。

2014 年,中國時報未派記者到香港報導倡議民主的「雨傘革命」運動,而在報上所刊載的文章,反映中國新聞社的觀點。 圖片來源:報告截圖。

旺中高層不惜處分總編,只為與中共關係越走越近

旺旺集團董事長是台灣人蔡衍明,他從不掩飾自己對北京政權的好感,以及改變中國時報路線的意願。 2009 年 12 月,由於不滿意該報報導中國官員來訪的方式,處分報社的總編輯夏珍,將她調到集團的另一個部門。

2018 年 7 月,蔡衍明率領訪團到北京,參觀了幾家中國媒體,並且與全國政協主席汪洋會面。汪洋是中共層級最高的六個人之一,與習近平的關係密切。

延伸閱讀

【中天新聞不只台灣有】燒大錢買下版位,中國的木馬屠城計全球名報都中招

輕則騷擾、重則綁架囚禁,中共如黑幫正在全球興起「新聞」文字獄

不流血的世界大戰但更危險,中國的全球「媒體戰」

(本文摘錄自《中國追求的世界傳媒新秩序》,由《報橘》與無國界記者組織合作刊登,並由《報橘》編寫導讀與修訂文章標題、內文小標;原文章節標題為〈中國時報採取黨的路線〉。首圖來源:Solomon203,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