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出生於千禧世代的年輕人,經常被認為不經抗壓的草莓族,但身為資深媒體人的作者想要告訴你,她在一位27歲的年輕女孩身上,看見了熱情、創意和關懷,而這些事從來不會輸任何一代的。
(責任編輯:徐子捷)

圖片來源:Chiayo Kuo臉書。
文/張瀞文
成為資深記者以來,我已經好久沒有這樣經驗了。
面對眼前的受訪者,我不確定我有沒有聽懂她說的,我得停好幾秒才提出下一個問題,而且不確定自己提的是不是沒重點的笨問題?
採訪結束後發現我身邊的資深媒體人秀姿竟然和我有一樣的感受。每次和這些創新不設限的年輕人聊天時,我總是很想跟我身邊覺得台灣每況愈下、一代不如一代的朋友說,你應該多看看這些年輕人做的事,看看他們的熱情、創意和關懷,從來不會輸任何一代。
摘文1 :過去1年,郭家佑花費大約80幾萬台幣,獲得了大概10萬當地民眾對台灣的認識,拾起了台灣20年前在科索沃花了3億美元仍得不到的友誼,「這是很深的連結,我們不是去跟他們介紹台灣,而是去跟他們一起努力他們在乎的事情。」
回到一個小學生的媽媽角色,我也提醒自己在媽媽角色上必須更謙虛。這些年輕人的故事提醒著我,我的小孩將生活在一個現在的我很難想像與勾勒的未來,他們將用現在的我們想像不到的創新方法,解決很多舊問題。
他們或許將面對更為辛苦的未來與世界,但是家人的支持和相信,會讓他們長出很多力量。
摘文2:爸爸看完企劃書轉為支持:「妳能做真正開心的事就好。」而媽媽還是放不下心:「為什麼是妳要做?為什麼要去管外交部的事?」「妳為什麼不去找工作?」
郭家佑還是飛走了。於是媽媽每天打電話,確定女兒還活著,過陣子發現沒那麼危險,電話頻率從一週7通降到4通、2通。
在認識家佑之前,我不認識科索沃,覺得外交很遙遠、不懂數位外交是何物。謝謝家佑帶我看見了一個新的世界。
推薦閱讀
外交,原來離我們這麼近──翻開外交暖實曆見證 12 個愛台灣的故事
【真|務實外交】有沒有一個人也能做外交的八卦——有,強者我學妹
【科索沃獨立十年】專訪郭家佑:一個人在科索沃為台灣拼外交的女孩
(本文經 張瀞文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 連結 。首圖來源:Chiayo Kuo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