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開闢這個專欄】
嘉義幅員遼闊,當地居民因地理特性更習慣自行駕車,若自身沒有交通工具,許多山區或者離市中心較遠的居民就必須仰賴大眾運輸,然而,偏鄉的公共運輸卻又因為「班次少」加上「乘客不足」形成負向循環並面臨虧損。
嘉義縣長候選人吳芳銘注意到嘉義當前的困境,他不認為嘉義的地理特性應該成為民眾日常生活、遊客暢遊嘉義的阻礙,所以他提出幾個因應對策:發放個人交通津貼、鼓勵共乘、整合多項交通工具,甚至透過線上數位科技,結合實體交通且推動電動公車。這些做法頗有「綠色運輸」(低污染、省能源、智慧化的運輸方式)意味,他能因此改善交通不便的問題,將嘉義打造成「智慧交通城」嗎?
(責任編輯:黃梅茹)

首圖來源:Kasuga, CC licensed。
文/吳芳銘(嘉義縣長候選人)
嘉義幅員遼闊,又是散村結構,對於一般居民來說,自行駕駛是多數人較為方便的選擇。不過,作為全台人口老化之冠的嘉義,仍有大批仰賴公共運輸的老年人,我認為,公共運輸須有一套最為精準的運作模式,將運輸效率提升到最高。
除了日常的運輸之外,坐擁自然與文化豐富觀光資源的嘉義,在觀光的運輸方面也需要合宜的規劃,活絡當地的觀光遊憩產。最後,除了線下的實體交通規劃,我還想談談虛擬線上的交通如何暢達,為嘉義發展帶來實際助益。
地理特性增加偏鄉交通的困難度,可利用發放個人補貼與共乘制度發展交通
我們都很清楚,嘉義的地理特性讓每個村落距離甚遠,如果是住在山區或者離市中心較遠的地區,若非有自用的交通工具,勢必得仰賴公共運輸。不過,雖然偏鄉地區一直有公車運行,但礙於搭乘人數,班次難以增加,而在班次不多、靈活度難以提升的情況下,搭乘的人數可能又更少了。
「班次少」加上「乘客不足」往往會迫使偏鄉的公共運輸形成負向循環,在此同時,公共運輸的不斷虧損更是難以避免。對此,我認為在偏鄉運輸方面,應建立新制度,將補貼公共運輸虧損的預算,轉為補貼偏鄉地區民眾個人的交通補貼,推動結合社區、民宿、觀光業者巴士,以補貼油資支出或者類似補貼搭乘計程車的費用,以及推動預約制,讓預算的使用和公車或巴士搭乘可以更有效率。
此外,我希望從政策法規的面向鼓勵民眾共乘,並藉由科技的力量開發出相關的應用程式,讓共乘成為民眾垂手可得的選項。藉此,若能提高偏鄉地區的共乘率,不僅能解決偏遠路線的困擾,還能藉由讓交通工具的運用效能極大化,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為環保貢獻心力。
不讓交通成為遊客暢遊的阻礙,精準規劃交通路線也能輕鬆遊嘉義
嘉義擁有豐富的人文與自然景觀,除了鄒族文化、1621 開台第一村、奮起湖老街、北回歸線太陽館,還有近年開拓的故宮南院;而在自然來到嘉義的遊客,大多必須先抵達一個較大的轉運點之後再轉車到自己的目的地。
有鑑於此,縣府一直以來都在努力地開拓觀光旅遊套裝行程,針對不同的旅遊性質與不同的目的地,也有不同的主題與路線規劃,例如,台灣好行在嘉義就有故宮南院線和阿里山線,並依據不同的出發地點與路徑在細分為不同的路徑。景觀方面,有石棹琉璃光、雲瀑、蚵棚、鹽田、鰲鼓濕地與東石漁人碼頭,以及國內外知名的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與神木群……等等。
來到嘉義的遊客,大多必須先抵達一個較大的轉運點之後再轉車到自己的目的地。有鑑於此,縣府一直以來都在努力地開拓觀光旅遊套裝行程,針對不同的旅遊性質與不同的目的地,也有不同的主題與路線規劃,例如,台灣好行在嘉義就有故宮南院線、阿里山線和濱海鹽鄉線,並依據不同的出發地點與路徑在細分為不同的路徑。

嘉義的智慧租用單車 e-bike,圖片來源:影片截圖。
除此之外,嘉義不僅有航空站、有高鐵、台鐵和客運,還有低碳運具,如電動二輪車、電動轎車、智慧租用單車 e-bike,不同交通工具能夠彼此截長補短,進行多元整合,給遊客最便利與超值的觀光套裝行程。若是選擇自行駕駛遊嘉義,從國道一號與國道三號都能抵達嘉義。
簡言之,致力於整合與規劃交通運輸網,來克服嘉義的地理特性,讓到嘉義旅行有便捷的交通。
利用線上智慧交通整合實體交通,更加滿足嘉義人的需求
交通,包含實體的運輸建設以及看似抽象但卻是具體存在的資訊網絡。
暢達的線上資訊交通網絡能補足在實體空間中的運輸落差,無論在訊息傳遞量還是速度方面皆是舉足輕重,對於地廣村散的嘉義而言,活絡線上交通是促進地方發展、完善各項建設不可或缺的一環,對於偏鄉地區而言更是如此。
有鑑於此,以科技將嘉義打造為智慧之城一直都是我理想的終極目標。無論是文化、觀光、教育、長照還是醫療等面向,透過線上交通網絡,讓數位科技能在各領域皆發揮效能,透過整合進而快速傳遞必要資訊,讓人們不需要移動,便能藉由數位工具的應用獲取新知與所需資源。
例如,線上遠端課程給孩子更廣大的學習資源;藉由蒐集並分析觀光客移動路徑,能打造出更適宜的旅遊行程;以穿戴裝置即時監控病患的身體狀態,讓醫師與照顧者能對其需求做出即時反應。前述種種不一而足,而這些都仰賴著暢達的線上交通網絡,才能帶動數位科技的活絡,進而深入人民在生活上不同面向的需求。
總之,交通為發展的根本。未來,我還計畫要結合線上與線下的交通,借助科技的發展與應用,改善公共運輸工具,如引進正在發展的電動公車,讓車輛能夠藉由大數據的計算,自我計算行車時的用電狀況、運算出最佳的行程路線,並遠端監控行車狀況,提高行車安全。
目前,這樣的電動公車已在北市上路,而這也應該成為嘉義人的選項之一。
斷了派系,希望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你也認同做事就要乾乾淨淨,可以身體力行支持吳芳銘
戶名:107 年嘉義縣縣長擬參選人吳芳銘政治獻金專戶(郵政劃撥帳戶)
帳號:31640801吳芳銘 粉絲專頁 、 官方 Line ID
延伸閱讀
【吳芳銘專欄】解決地方的苦窮之境,教育是根本之道!適性的技職教育才能讓嘉義的孩子掙脫資源不足的枷鎖
【吳芳銘專欄】「讓老有所養,壯有所用!」推動老農退休金制度,讓嘉義的農業不只傳承還能升級
【吳芳銘專欄】若嘉義沒被中央法規框住 —— 阿里山鐵道文化與山區產業或許能有更多可能性?
「政黨換了立場就換了腦袋,所以人民到底被放在什麼位置?」—— 專訪嘉義縣長候選人吳芳銘
(本文經專欄作者吳芳銘授權刊登,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Kasuga,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