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九合一大選倒數中,為了競選台北市長連任,柯文哲向北市府請假後也拼命掃街、拜票,不放過任何可以讓自己曝光的機會。不過,上週末柯文哲在北市府前的造勢晚會人潮不如預期,嗅出他本次選情告急意味,儘管前兩日他於夜市掃街時人氣還是很旺, 但柯P受訪時,坦言「這次選得很吃力」,首次公開呼籲柯粉一定要出來投票。
柯文哲原本看似能夠穩穩地再次登上台北市長,是什麼原因讓他的選情起了如此劇烈的轉變?(責任編輯:黃梅茹)

首圖來源:中央社。
文/陳嘉宏
府前造勢人潮不如預期,多項民調顯示他與丁守中的差距已被逼到誤差範圍,選前兩週的柯文哲顯然面對到氣勢下降的轉折點。這段時間首都市長選舉並無重大事件發生,何以致此?
「韓國瑜效應」顯然是最大的關鍵
日前,柯文哲在回應「韓國瑜效應」時,還一度幸災樂禍地說,韓國瑜以前在北農總經理就好好的,「你們何必去捅這蜂窩?搞到今天高雄危險,實在……」當外界解讀北市會不會變成「柯韓」對決時,他立刻脫口而出:「還好跟他不是敵人」,並不認為此狀況會對北市藍營候選人丁守中有利。
的確,韓國瑜以前是柯文哲的部屬,韓還自承在他落魄時,「只有柯文哲還把他當成一個人物」,所以雙方刻意在這場選戰裡相敬如賓。國民黨原擬在上週六的凱道讓六都候選人合體,不過韓國瑜第一時間就回拒,除了怕自己與老國民黨劃上等號之外,也想向台北的柯粉傳達「韓粉與柯粉不衝突」的示好之意。但情勢顯然沒有如柯文哲預期的方向走……
柯文哲現象崛起於台灣人民普遍存在的「反建制風潮」,支持柯文哲的人不僅討厭藍綠兩黨,也認為在國民黨孱弱不堪的此刻,柯文哲會是現階段制衡與對抗民進黨一黨獨大的唯一人選;儘管柯文哲沒有任何政黨奧援,他仍然擁有極高的媒體及網路聲量,這其實也是柯文哲「反建制」的唯一憑藉。
所以,當柯文哲與韓國瑜的聲量在一個多月前出現逆轉之後,柯文哲就形同被斷了一支胳臂;這種赤裸裸的網路現象,顯然不是柯文哲與韓國瑜兩人互相眉來眼去,彼此投桃報李能夠化解的。
另一個關鍵原因在於「韓國瑜效應」的本質。早在韓國瑜出現之前,藍營支持者儘管對於蔡英文政府蓄積了強大的不滿,但無所寄託,所以柯文哲才會有如救世主般凌駕在他們面前。韓國瑜的出現,對國民黨支持者起了最大的鼓舞:「原來國民黨還可以」、「在高雄都能選成這樣,一年半後的總統大選我們當然有機會」。對他們而言,有了韓國瑜,為什麼還要柯文哲?
如果沒意外的話,只要將台北市長民調進行選民結構分析,柯文哲選民結構裡原本還有三成的泛藍支持者最近一定開始下降;這固然是選舉逼近、藍綠對立下的必然發展,但「韓國瑜現象」的橫空出世,必然加深這種下探趨勢。
柯文哲要想拉回氣勢有可能嗎?
離投票日僅剩11天,柯文哲如何挽回這個趨勢,還有兩點可供觀察:
第一、如果丁守中當選越來越成為可能,這必然引發民進黨支持者更深的焦慮,是否支持次佳選擇(柯文哲),以阻擋丁守中當選的念頭,又會重回到這些淺綠支持者的腦海裡。柯文哲如何善用這股趨勢,卻又維持他「不藍不綠」的形象,考驗他的選戰操作能力。
第二、柯文哲是個沒有政黨組織樁腳的候選人,所以網路聲量與選戰的熱度對他格外重要,當選戰越聚焦在高雄,藍綠對決越升高,台北市長選戰越在這場選舉中被邊陲化,對他就越形不利。柯文哲若無法做到讓選民「討論台北市長選戰」,他就可能繼續下探。
韓國瑜效應波及柯文哲選情,這恐怕是十天前仍在夸夸其談的柯文哲始料未及。但相對地,當柯文哲開始「認真選舉」時,這股震波如何迴盪到高雄,甚而影響鄰近的新北及台中,正是未來十天這場選戰最重要的觀察點。
延伸閱讀
嘉義在地「阮劇團」的成功例子證明 —— 法規放寬就能釋放地方文化產業能量
解決地方的苦窮之境,教育是根本之道!適性的技職教育才能讓嘉義的孩子掙脫資源不足的枷鎖
【柯文哲笑姚丁不會用 Google】台北最大鹽商手把手指導,如何網路搜尋台北四年施政
【網軍對台灣民主的傷害】「你仔細觀察會發現,這兩週柯文哲的批評聲浪增加但護航的人變少了」
【老公省錢魂上身,佩琪別怕】柯文哲公布六大選舉帳目,房子抵押的六千萬現在只花 1/6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上報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陳嘉宏專欄:柯文哲為何在此時氣勢下跌〉。首圖來源:中央社。)
更多上報好文請看: 【獨家專訪】台灣是假新聞傷害最高地方 莫健:這是非常危險的 韓國瑜與陳其邁在辯論會場上透露了什麼 【萬人挺柯】20分鐘演講數度哽咽 20位局長上台陳景峻和林欽榮未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