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選這篇文章】

台北有許多山脈,不僅是觀光客愛去的旅遊景點,也是市民平常休息的好去處。現在工務局大地工程處整合 135 條步道成一條 92 公里「台北大縱走」,對於愛登山的人來說是一大福音,來看看他們怎麼讓登山變得更方便、更有趣吧。(責任編輯:翁筠茜)

圖片來源:工務話台北

台北市工務局大地工程處整合135條步道成一條92公里「台北大縱走」,海拔高差1120公尺,沿途包括山稜線、古道、步道、山徑、市區道路,一年內完成者可兌換一條運動毛巾。

柯文哲上午(9/17)出席台北步道秋季大縱走啟動記者會暨步道成果展,致詞時表示,大地處共管理135條登山步道,因為台北市民愛爬山,工務局長彭振聲將135條步道整理成一條「台北大縱走」路線,總長達92公里,海拔高差約1120公尺,步道沿途有標示、飲水機,並製作成app

不僅是外國人的觀光去處,也是市民的登山好地方

柯文哲說,像是信義區近郊的四獸山,很多外國人前往,所以特別採專案處理,不僅有標示,還加註露營場地,除可讓台北市民登山遊憩,也可成為台北市重要觀光資源。

他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很多外國人來台灣,參觀的景點、遊玩的方式可以多元化,「不是只有叫外國人去龍山寺,也可以走登山步道」

他說,每個政策都要訴求在地化、國際化與產業化,推行時會特別注意,「登山步道算一算,也是一個產業」,笑說台北市的登山步道「下山」很容易,且風景繁複,「全世界在30分鐘內可以洗溫泉跟看海的地方也沒幾個」

像闖關活動的集字合照,為登山帶來新樂趣

大地處總工程司吳健羣告訴中央社記者,台北市的步道系統相當完整,所以才有「台北大縱走」的發想,這條步道可為台北市的專屬步道,並可勾勒起台北市的步道系統,「相當於台北市步道系統的省道」。

吳健羣說,「台北大縱走」建立後,連帶可帶動相關領域的發展,如生態導覽、運動產業等,當民眾多走步道培養體力,身體健康後,間接降低健保支出。

大地處資料顯示,「台北大縱走」」可分7、8天完成,估計可消耗熱量3萬8000大卡,而民眾從今天起至明年9月16日止完成大縱走,在山頭與12個字合照後,可兌換一條運動毛巾

12字分別為「台、北、東、西、南、北、大、縱、走、壯、遊、趣」。

臺北大縱走AR app

工務局台北大縱走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PublicWork/videos/246511332873472/

推薦閱讀:

看到野生植物卻不知道它叫什麼?台灣工程師讓你手機一掃就曉得
以後坐飛機就看不到這美景了——桃園為了發電抽乾埤塘,破壞自然生態值得嗎?
「走在台北市街頭,確實感受到和以前截然不同了」——工務局是怎麼翻新城市景觀的?

(本文經合作夥伴中央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台北大縱走全長92公里 整合135條步道〉。首圖來源:工務話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