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高雄百貨公司看似滿滿的人、餐廳也要排隊、進口車銷售也不錯,但為什麼很多高雄人還是叫苦,甚至看得到工作、找不到高薪工作?
作者身為高雄人,透過高雄目前的經濟現況,解析目前高雄這股悶經濟的解法。相當特別的是,他更提醒大家,要記得常罵高雄?話雖這麼說,卻也顯現出市民對政府的無奈。(責任編輯:黃梅茹)

高雄市景,首圖來源:tingyaoh, CC Licensed。
文/Ceca
我還是再講一次高雄的狀況好了。
為什麼高雄當地年輕人苦哈哈?
高雄的有錢人和老闆和台商其實很多,然後傳產很多雖然利潤差科技業不少,但因為根太深,所以都有一定的規模和經營。
問題是,這些人和這些企業,都是在地很久很久的。
所以中高層的員工,大多都是工作 2x 年以上的老人。年輕人永遠都沒高層缺,因為還有工作 1x 年的在排隊,你只能長期窩在底層。
這種現象你到高雄一堆產業都一樣。
更不用說少數賺錢的產業,通常那種缺都是介紹過去的……進去的人要嘛是股東的親屬,要嘛是老員工的親屬,你一般人根本進不去。
也因此,高雄的工作,對 40 歲以下的人都很殘酷。
但是你看他的什麼家庭支配,或什麼中位數薪資,表現卻都不錯,就是因為……清一色老企業,位置都被老人和關係人卡光光。
反觀例如新竹好了,新竹竹科的歷史在怎樣久,也比高雄產業年輕很多,因此台積電擴廠要一萬人,裡面至少有 8000 是新聘的;而這個廠自然就有高層位置,所以就會很多人有機會往上爬。
so,自然這種有新產業進來的地方,年輕人就很明顯的有很多糖吃。
所以每次講到高雄,就很奇妙,為啥有人看到百貨公司滿滿的人,餐廳也要排隊,進口車銷售也不錯,為啥有人看到工作找不到,薪水爛得要死,某些型態的消費力很低落?
就是因為高雄極端化,有人很爽,年輕人很賽。
針對高雄經濟有兩個解法,一個是建立科學園區
而解決高雄的辦法就是讓他有新產業,並且最重要的還是科學園區。
因為……歷史這麼久我們應該也很清楚,90% 的新創產業都是失敗或是平庸收場,喔,我講 90% 應該還很客氣。想想當年最夯的生物科技,當年要搞的雲端。(高軟當初可是要搞最夯的雲端,連翟神都進去了)
今天變什麼樣子,結果台灣還是只能靠科技業,而高雄剛好就是沒有科技業。
唯一可以稱得上的是路科,路科又離市區遠,並且是規南科管;更不用說路科有一半左右的人是跑去台南住,另外一半可能住在岡山和路竹。
所以就算今天路科的土地已經被蓋光,華邦電 10 月工廠要動工,高雄市區也吃不太到路科人的消費。
至於其他產業,這……不是高雄的問題,台灣還有哪些新產業可以看?太陽能嗎?科科~~~
不過當然也因此,也許也是因為大家罵高雄罵太久了,外加可能選舉到了,還是怎樣,中央終於給高雄一大堆產業園區。(一般縣市最多 1~2 個新的,高雄有 6 個)和發,仁武,興達港(海洋科技),高軟二期,路科擴充,橋頭科學園區。
目前進度最快的只有和發產業園區,不過進度再快,第一批工廠也都還沒蓋好,所以年輕人依然沒工作,除非你台大電機畢業願意去和發產業園區釘板模蓋工廠。so,等到第一批工廠完工,才會有第一批新的徵才出現。
當然,和發產業園區主要還是比較偏傳產的工廠,也因此,薪資怎樣給都還是有限。所以也許和發的規模不小,可能可以帶動不少工作產生;但對高雄比較明顯的薪資,或是某些型態的消費市場來講,助益是有限的。
同樣的,仁武,興達港也都是差不多的狀態。
日月光也是有一個 9000 人計畫,要蓋我忘了五個廠還是幾個廠,目前有一個剛完工,另外兩個工廠還在蓋到一半……問題是日月光也是薪資有限,因此同樣的情況,高雄工作人口也許會因此上升。
問題是,中高端消費和薪資可能影響還是有限。
so,我一直講,高雄真的要高薪產生的關鍵還是橋頭科學園區,這也是前幾天賴清德說正式啟動+要半年內動工的主因。(他好像這邊要丟忘了幾百億下來)
畢竟,水和電的問題已經解決了(詳細自己去查資料)。這時候,橋頭科學園區的條件其實很好,有捷運有國道一號,高雄市區在旁邊,高雄又有港口和國際機場,交通上面一等一。
BO 編按:據中央社,政院已核定高雄海洋科技園區 40 億元、體感園區 20 億元的建設經費。
中央大力支持高雄市的發展和建設,無論是高雄市興建第 3 條捷運系統,中央核定新台幣 1400 億元、核定紅線捷運延伸到路竹約 303 億元,或是支持 252 億元打造高雄機場為國際門戶並提升年服務容量1000萬旅次、核定高雄港口國際化建設經費 361 億元等。
so,招商一直都不是煩惱的問題。
只是有沒有辦法趕在 2020 年總統選舉前有成績單就不知道了 XD,但是這個科學園區將會是高雄變化當中很重要的一個關鍵。
另一個解法 ── 善加利用高雄港
當然啦,韓國瑜講兩岸合作對高雄有最大利益解則是另外一條路
高雄港對中國來講太好用了,就像我上面推文講的。
他的發散價值太高,又在歐洲和太平洋航線上,一帶一路必經點上。然後港口終年不結冰,潮差極低,可以停靠巨無霸貨輪,號稱中國最佳天然港。(洲際三期可以停靠2.x 萬 TEU,比目前世界最大的貨輪還要大的都可以停,現在全世界都在走巨無霸貨輪路線,越做越大,這也是台北港整個虛掉的主因。以前是走小船專船直航路線,所以才搞台北港,但那個年代回不來了。)
對中國來講拿高雄港轉口有最佳貨運價值解,更對日韓新加坡澳洲幾大經濟體做中轉最佳的中心點,所以可以延伸出環港口產業,金融,末端或封包加工廠,品牌企業等。(以上都是如果中國使用高雄港後,陸資會想進駐的企業。)
對於一個 1x 億人口和四周也大約 10 億人口的東南亞各國來講,高雄港是一個很好用的十字路口金店面平台。
問題就是會扯到很多中國企業,中國貨櫃,人民幣等等等的敏感問題;並且,你高雄港被中國這樣用,那大概離被統一也不遠了 XD。
so,這也是高雄的另一條路(香港控制南海,高雄控制太平洋,定義其實不太一樣
外加香港對中國其他港口發散性不好,當然某一個程度上,香港會和高雄港競爭到東南亞的市場,但更多部分是處於不同位置的生意)。
所以目前就擺在眼前的兩條路
民進黨的作法就是,狂給高雄產業園區,然後在橋頭搞科學園區,然後再最短的時間內讓這些產業園區都完工,這樣就會有大量的新工廠產生,之後高雄就會有最龐大的工作人口需求,外加科學園區帶動上下游的薪資上拉,這是民進黨正在做的事情。
對韓國瑜來講,他打的就是兩岸牌。讓高雄被中國使用,進而讓大量中國企業來設分公司,以及大量工作人口湧入高雄。
兩條路都有解,目前是走民進黨的路線中……
大家別忘了,記得繼續罵高雄
不過基本上我有在其他地方提過,我支持大家繼續罵高雄。政治人物才不希望大家話雖高雄,因為會讓他有壓力,或是讓他失去選票。
但是你看,這些時間,多虧大家瘋狂的罵高雄衰退,薪資低,人口外移,高雄得到甚麼?
喔喔,千億的鐵路地下化,千億的港口擴充,一大堆漂亮的圖書館海音旅運,港務局釋出一港口給民生開發用,衛武營的建設經費還台中歌劇院的兩倍多。
然後大家繼續罵。
所以捷運黃線 get,紅線要通到大湖根台南捷運連結,(捷運和台南連結這個我五年前就在板上講過 XD;另外,義守在大湖取得一萬多坪土地,我懷疑他要蓋遊樂場。)
並且在研擬林園捷運,想要通東港,然後又研擬黃線通到屏東。(這個經費算在屏東頭上,但是爽到高雄);旗津海底隧道也在研擬,甚至有偷偷研擬捷運到旗津的可能性。(一港口完全民營化之後可能就會有相關討論出來,目前卡到港口水深問題)
然後大家繼續罵。
所以把興達港海洋科技園區納入前瞻,體感納入錢沾,雙湖公園納入錢沾。(為啥公園可以納入前瞻?)
205 兵工廠好像也要納入前瞻,(雖然我不知道一個已經在執行的計畫為啥也可以納入前瞻。),後面還有好多好多納入前瞻,我就不一一點名。
so,繼續罵。
和發產業園區,再補一個仁武,繼續罵,興達港海洋科技園區和高軟二期。繼續罵,觸發了秒速通過路竹科學園區擴張和橋頭科學園區。
我相信再繼續罵高雄下去……應該沒多久政府就要在高雄蓋世界奇觀!so,我們高雄人,何苦不支持繼續罵高雄呢 XD,and,你覺得企業老闆聽到你這樣罵高雄,他們會怎樣想?
哀,薪資低,人口外移,所以,我不要投資好了……你確定?
當然是「挖,這樣我去那邊不就很多便宜可以撿」,一個政府狂砸錢,硬體設備完善,有港口有機廠有腹地的都市,然後又低薪,然後政府又獎勵招商(你看體感產業的稅金是不是被獎勵到只剩1%,智威就準備蓋體感科技城),這樣不來投資感覺好像很對不起自己……
因此,我歡迎大家繼續罵高雄,罵得好啊!你罵高雄,政府有壓力,就給高雄更多糖吃,並且會縮短各種發展高雄的時間。
你不罵高雄,政府就沾沾自喜,然後就不努力。
so,大家覺得呢?
小記:
另外,今天高雄重要的新聞還是:夢時代二期的建照修改出爐了,有興趣的可以去網路上爬相關資訊。不過目前夢時代應該是在拖時間,畢竟觀光業很崩潰中,他的旅館不太敢蓋。但小道消息是,他會先蓋商場和住宅或辦公室,旅館留在最後才蓋的樣子。
至於遠百 103?那是政治和立場問題……
推薦閱讀
【整套高雄搬上去】教育部長恐由管碧玲接任!鄉民:整個中央都要變成南部人的天下
這就是陳菊牽著姚文智說的台灣價值嗎——高雄氣爆引咎辭職的官員,下台後去哪了?
評高雄「又老又窮」、「不欠民進黨」,高雄市國民黨韓國瑜出線喊拼經濟
【戴季全評論】高雄欠一屁股債不是花媽的錯!沒錢建設想翻身,誰當頭都只能舉債拚經濟
(本文經原作者 Ceca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連結。首圖來源:tingyaoh,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