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這本書:《下一個全球經濟引擎:非洲,從黑暗大陸到草原矽谷》】
你還以為非洲很落後嗎?其實這一塊黑暗大陸,已經蛻變為一座草原矽谷。雖然基礎建設不完整,而行動通訊用戶卻已經逼近中國、印度,我們來看非洲是怎麼做到的。(責任編輯:周政毅)

肯亞首都奈洛比。圖片來源:Ninara,CC Licensed
文/艾希什.塔卡爾
等我們通關後(這裡的海關員面帶笑容,通關手續簡便),那些沒有手機的旅客已經去航站出口附近的電信公司櫃檯排隊,向Safaricom、Airtel或Orange購買新的SIM卡和預付卡,還可以加值銀行帳戶──最後這個動作不需要實際跟銀行或自動櫃員機往來,用戶只需在M|PESA上儲值就行了,這是肯亞於2007年領先研發出顛覆市場的行動錢包系統。
M|PESA的M是行動的意思,PESA則是斯瓦希里語(Swahili)錢的意思。它是金融卡和行動錢包雙效合一的系統,讓肯亞人可以在一指之間用手機支付各式各樣的費用,包括搭計程車、買咖啡,甚至是付房租和學費。從總統到鄉下馬賽族的牧羊人,1800萬肯亞人都用M|PESA。2014年在M|PESA上的交易總計有260億美元。
肯亞正帶領著世界走向無現金的社會
航站內一眼望去,唯一沒在看手機的是一群剛剛抵達、興高采烈要去叢林探險的德國人。他們穿戴卡其色的獵裝與健行帽,去的是有異國風味的浪漫非洲,那裡有一望無際的草原、成群漫遊的野生動物;他們會用叢林狩獵帳篷紮營,一定會玩得很盡興。
然而我了解這當中的諷刺:先進國家的旅客踏進泛著復古色澤的舊時代非洲,而當地的肯亞人和來做生意的商人卻身穿名牌西裝、時髦的牛仔褲和棒球帽,蜂湧進入數據時代。
手機已經大大地改變非洲。德國的《明鏡周刊》(Der Spiegel)在2013年刊載的一篇文章〈熱帶草原矽谷〉中,指出非洲自從殖民地獨立至今,手機和網路造成的影響遠超過其他開發。這個說法一點也不誇張。
科技爆炸性地普及化當然是全球性的發展,但是它對非洲的影響幾乎是大到先進國家無法想像的地步。手機帶領著非洲的科技進步,用戶的統計數據令人震驚。根據2014年下撒哈非洲愛立信(Ericsson)的行動趨勢報告,估計截至2014年底,在非洲10億總人口當中,下撒哈拉區域有6億3500萬的手機用戶。
預計到2019年,用戶將成長為9億3000萬。這個數字堪與世界上最熱門的兩個手機市場相比:中國大陸的12億2000萬用戶,以及印度的8億7000萬用戶,更別提非洲的用戶數比全歐洲或是北美洲都多很多了。
當然,用戶數並不代表實際上在非洲擁有手機的人數,許多人跟我一樣擁有超過一支手機或門號。或許收訊的範圍是比較客觀的指標,目前手機在下撒哈拉區域百分之70的地方可以收到訊號,對一個水電供應不足,有線電話到幾年前仍是一般人負擔不起的奢侈品的大洲來說,這實在是太驚人了。1994年時,光是紐約市的有線電話數量,就和全非洲一樣多了。
這樣劇烈的轉變,是如何發生的呢?
當非洲以外的世界漸漸醒覺到「非洲並非奄奄一息」的事實,他們終於開始問這個問題,也開始報導這個話題。來訪的政治家、贊助商、投資人以及記者,在許多可自稱是非洲矽谷的城市,像是奈洛比、阿克拉(Accra)、拉哥斯、吉佳利和開普敦(Cape Town),踩破了門檻要拜見那裡的企業育成家和科技創新者。
科技在非洲的應用和在美國大為不同,但是創新驚人的程度並不亞於美國,其中奈洛比已經在東非取得領先地位,發展出一個名為「草原矽谷」、集中資金和技術的科學園地。不過,讓我們暫且回顧一下。
當我目睹非洲跳過有線電話這個發展階段,直接躍入行動通訊和網路時代時,我回想起我在1997年買第一支手機的時候。那是諾基亞1610,有根又粗又大的天線,SIM卡跟骨牌一樣大;它雖然不像麥克.道格拉斯在電影「華爾街」(Wall Street)用的那支外型像磚塊、有長長天線的古董手機,但也好不到哪裡去。
我是在杜拜購買手機,但常常帶去非洲出差,可是幾乎派不上用場。問題首先在於基地台很少,手機根本收不到訊號;其次,接一通電話就很貴,更別提打出去。再說,那時候根本沒有國際漫遊,而等到2000年有漫遊時,價錢比從飛機上打衛星電話還貴。我帶著手機多半是為了裝模作樣,大家認為有手機的人一定是重要人物。
直到2007年,我才開始注意到一些奇妙的現象:手機到處都是,不管年齡、性別或收入高低,大家都人手一機。手機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它是做生意的工具、是銀行、是從醫療諮詢到探問農耕秘方的資料來源,這個革命性轉變的步調越來越快。這一切都是由幾家具前瞻性的科技公司在10年前開始打下基礎,他們有如非洲數據時代的拓荒者。
這些公司起源於1994年的南非,那是一個很適合的時機,當時曼德拉贏得總統大選剛上任,解放風潮終於來到最後一個非洲國家。當這個種族分歧國家的管制和法規慢慢放鬆,經濟上的開放也隨之而來。1994年,南非第一家電信公司MTN(Mobile Technology Network)註冊成立,並拿到第一張下撒哈拉的無線電話執照。
MTN一開始的目標非常保守,其他很快跟進的幾家電信公司也是。「當時沒幾個人想像得到,有一天手機的使用會擴展到社會上層菁英之外。」鄉村電信(Village Telco)的創辦人兼網路新創資源中心(Network Startup Resource Center)的研究員史蒂芬.宋(Stephen Song)這麼說。
「當時大家認為非洲人不用電話,再者非洲各國政府不想放棄對人民通訊方式的控制。更別提有哪家電信公司,願意冒險在危險的荒郊野外投資鋪設必要的基礎系統建設?」
這些想法都錯得和某位美國南北戰爭時的聯邦將軍一樣離譜。在審視前線後,那位將軍不屑地說:「距離這麼遠,那些南軍連隻大象都打不中。」這是他被狙擊而喪命前的最後一句話。
行動電話的成果遠超過當時的目標,千萬別小看非洲百姓的志氣。
六年內,MTN已經擴展到史瓦濟蘭(Swaziland)、盧安達、烏干達和喀麥隆(Cameroon),也在2001年拿到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奈及利亞(1億7000萬人)拍賣的四張GSM執照之一。奈及利亞獨裁者阿巴查已經在1999年被民選的奧巴山約(Olusegun Obasanjo)取代,結束了數十年的軍事統治,但南非人還是認為擴張到奈及利亞有很大的風險。
當MTN宣布要投下2億8500萬前進該國時,他們的股票在南非股市大跌。但是股東們都錯了。截至2011年,MTN在奈及利亞已有4000萬用戶,之後連年成長。的確,在電信部長奧莫波拉.約翰遜(Omobola Johnson)的領導之下,奈及利亞已經發展成繁榮的科技中心。
辛巴威出生的MTN總裁思費索.達本古瓦(Sifiso Dabengwa),在他的書《在非洲做生意:從企業角度觀察》(Business in Africa: Corporate Insights )中說:「根據MTN在1990年代早期擬定的第一個企業計畫,我們估計到2010為止將會有35萬用戶。結果我們在2010年時,已經橫跨22個國家、有1億2900萬用戶!到2013年中時,用戶增加到超過1億9500萬。今天我們有超過兩億的用戶,是非洲最大的電信公司,世界排名也位居頂尖。」
預付卡讓手機用戶大增
手機能有如此驚人的成長,並不只是因為國營市話多年以來發展不善而造成的電信服務不足。它是來自於一項前所未有的新技術,叫做「預付卡」。非洲的手機收費方式原本和美國一樣,用戶要簽約繳月費。
但是1990年代後期開始,MTN先在南非推出了預付卡,後來也在烏干達上市。這是一張類似彩券的刮刮卡,上面有一個密碼,使用者可以用這個密碼每次買一點點通話時間,每次不超過一美元。
史蒂芬.宋表示:「它帶來的效應就像是羅馬帝國瓦解。這個新技術讓用戶可以每次只付小額費用,買不超過一美元的通話時間;突然之間,這代表窮人也用得起手機了。」
隨著預付卡而來的,是「接電話不用付費」的新規則,這也是一個完全打破格局的創舉。想像住在喀麥隆偏遠村落的祖母,因為有了這些新技術,她可以打電話給在城市裡工作的兒女,孩子們也可以安排寄食物、錢還有藥品回家。
在沒有手機之前,他們得花幾天甚至一個星期坐公車,行遍千萬哩路才能回家和奶奶說句話。隨著手機的普及,他們再也不必這麼麻煩,祖母只要確定手機有充電就行。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在美國,跟非洲裔講「葡萄口味的汽水」也算歧視?
因為「選舉」,台灣還不夠民主——亞洲民主殿堂該從非洲投票學會相信科技
奈及利亞──被番茄腐蝕經濟的非洲寶地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下一個全球經濟引擎:非洲,從黑暗大陸到草原矽谷》,由商周出版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