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選前,所有政治人物的政見都會重新被檢視,特別是尋求連任的人。台北市長柯文哲2014年競選期間的「柯P新政」,喊出公共住宅「四年2萬戶」的目標,結果在今年7月16號,進行任內最後一次施政報告時被抓包,根據《風傳媒》觀點投書,質疑市長的報告內容,將原先規劃的「4年2萬戶、8年5萬戶」公宅, 改為「2022年完成2萬戶」,明顯政見跳票!對此,都發局長林洲民解釋,當初4年2萬戶指的並非是要「完工」,而是「新建」,還推出「公共住宅興建工程戰情中心」,讓平民百姓也可以監督公宅進度。

圖片來源:台北市都發局
林洲民「硬拗」公宅達標? 柯P坦言:推動沒想像容易
根據《新頭殼》報導,都發局長林洲民表示,今年底已完工18處2648戶、施工處32處1萬1124戶、發包中2處947戶、規劃中7處2206戶,以及都更聯開分回68處2998戶,總共可達127處1萬9923戶,將近柯市府目標的2萬戶。
他進一步表示,柯文哲2014年競選時期提出的「8年5萬戶」公宅,上任100天內都發局就定調「4年2萬戶」公宅政策,而柯上任3年半以來的公宅數量,跟前朝郝龍斌8年任期的公宅數量,達到5比1;並強調柯市府施政報告所提出的「2022年完成2萬戶公宅部分」,是指4年期間已規劃、興建與多元取得方式規劃的公宅,以於2022年完工及取得為目標,政策並沒有改變。
針對林洲民說法,外界質疑根本在硬拗,讓台北市長柯文哲幫忙緩頰。根據《中國時報》報導,柯文哲回應媒體:「沒有啦!我們算一算,連同開工加起來要2萬戶都很拚,沒有想像那麼容易,我們還在盤點整體資源。」不過也坦言,公宅推動沒有當初想像容易,不過差一點,差不多啦。
為了釋疑,台北市都發局特別在7月23日、也就是市長施政報告後的一週,召開記者會,詳細向外界報告「公宅進度」。

圖片來源:台北市都發局(想看詳盡簡報請點連結)
工地監視器都能線上看!台北市推「公共住宅興建工程戰情中心」
記者會上,林洲民秀出「台北市公共住宅政策與規劃設計」簡報,盤點公宅執行情況、投入經費、財源籌措策略、和各地公宅預計完工時間,並且在各地舉行公聽會,向各地回報進度。
同時為化解跳票質疑,根據《新頭殼》,林洲民也記者會上宣布,都發局將在8月初,上線全台首創,以儀表方式展現公宅執行最新進度的「公宅興建工程戰情中心」。他現場操作,民眾只要連結網路至都發局首頁、市府LINE平台訂閱公宅資訊,即可看見公宅公開資訊,系統中也整合了各項工程數據,以視覺化數據儀表板創新呈現,即時查詢公宅執行情形。
台灣政壇史上頭一遭「全民監工」!網友笑:真的太有病
該網頁將台北市公共住宅的各項資訊與進度,都用「動態儀表板」的方式,展現給大眾。在主儀表板上,可以看到目前興建的公共住宅計畫、總工程進度趨勢、基地興建進度、總出工數、預算執行進度、督導查核紀錄以及工作項目等,用滑鼠移到選項下面還可看更詳細的資訊,手機也可以瀏覽。

圖片來源:公宅興建工程戰情中心
同時,當滑鼠移動到圖示上時,相對應的數據會跳動,完成度相當高。根據《T客幫》的實際操作,除了主儀表板之外,旁邊的分頁還可以選擇「公共住宅基地位置」,串連 Google Map 圖資,觀看各個公宅的詳細位置與執行狀況;並能直接觀看公共住宅施工基地的「即時影像畫面」,線上就可以毫不保留的看到工地監視器畫面,即使是施工人員打混摸魚也會即時入鏡。
都發局的設計讓筆名「人渣文本」的輔大教授周偉航直呼:「這個市政府真的有病」,網友也留言表示:「病的不輕阿..XDD」、「還能監工太炫炮了吧」、「這個網站的製作人瘋了吧」。而除了一片震驚之外,也有不少網友説「拜託全台灣的政客都發病好嗎」、「執行力和品質屌打其他政客,希望其他縣市、中央政府可以學習」,一句話道盡市民和政策之間的距離感。

圖片來源:公宅興建工程戰情中心
公宅口號誰都會喊!工程進度「公開透明」才是全民之福
其實不只是柯文哲,從地方到中央,力求連任的、準備拼上任的,都會喊出不少政策口號。根據《自由時報》,桃園市長鄭文燦上任前,也喊出「4年2萬戶」社會住宅,至今只有1437戶施工中,完工戶數則是0;總統蔡英文選前也喊出「8年20萬戶」社會住宅及都市更新,並在今年終於成立「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的專責機構,來實現居住正義。
根據《自由時報》,總統蔡英文表示,讓人民住得起、住得安心是執政價值。「過去每一任政府都認為都更很重要,但都更速度比不上房屋老舊速度,30年以上老屋有390萬戶,10年之後有600萬戶,必須趕緊迎接頭趕上,關於民眾居住安全,可透過危老重建進行」,她更強調,政府也完成都更三法修法,鼓勵房東將出租房屋交給包租代管,推動包租代管業務,希望社會能一起能感受到。
換言之,要讓社會感受到居住正義,「速度」成了關鍵,可是地就那麼多、興建速度還得兼顧品質,細節千絲萬縷,民眾有感的關鍵回到原點,還是在「知」的基礎上。當公共建設的內容與進度,政府能嘗試以各種方式讓它「公開透明」且「淺而易懂」,那麼不用官方主動說明,全民一起監工,未嘗不是各單位下階段思考方向?
延伸閱讀:
【用聽的科技新知】讓老闆都被你的「人工智慧」給嚇到
台灣填鴨教育製造太多考試機器,關於長大後的生活孩子一無所知
請柯文哲別參考美國失敗的公共住宅,真正的居住正義解答在東京!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