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圖來源:截自關於澎湖群島臉書粉專。

2018 年 7 月 1 日是澎湖馬糞海膽開放採捕的第一天,在人們為口腹之慾開心捕撈時,卻忽略馬糞海膽面臨的滅絕危機,澎湖在地的設計團隊也為馬糞海膽設計了讓人無法忽視的海報,令人深思海洋生物的永續經營概念。

海報中海膽控訴:為什麼人類喜歡吃我的生殖部位?

其實馬糞海膽的議題不是今天才突然浮出水面,澎湖在地的設計品牌早已在去年推出一件設計海報,大膽描繪出大啖海膽就像是在無情地掠奪別人的生殖器,他們也提出「保護澎湖海洋生態,我們拒絕吃海膽,杜絕過度捕撈。」的訴求

https://www.facebook.com/DesignFromPenghu/posts/682237191960082

有人懷疑這樣的設計太過偏激並模糊焦點,不過其實我們在食用海膽的部位,確實是他們的生殖腺(生殖器官)。作者也在創作理念裡提到,他們並不是想要過度扭曲吃海膽生殖器很噁心,而是人們無所節制地吞食「美味生殖器」的同時,也一同吞併海膽的「生機」。

今年澎湖馬糞海膽數量減少

而近年來澎湖海域馬糞海膽慘遭濫捕的狀況相當嚴重,海膽不但一度面臨滅絕,也引起地方大恐慌。

今年馬糞海膽開放採捕延後半個月,時間也縮短成 2 個月,漁民的採捕量卻不如預期。原因是漁民發現馬糞海膽數量變少了許多,可能與天氣太過炎熱也有關係,而量少造成的價位高漲(漲幅在 1 成以上)讓許多漁民卻步,怕影響銷量,昨日市場上甚至只有 1 攤在販售馬糞海膽。

一起呼籲停止濫捕不符規定體型的海膽

今年澎湖縣政府甚至規定,只能捕外殼直徑大於 8 公分的海膽;畢竟以前澎湖外海一眼望去盡是滿滿一片海膽,不過長年濫捕之下海膽大幅減少。

儘管海膽製成日本料理,握壽司、海鮮蓋飯很美味,其實海底世界裡還有其他產量豐沛的海洋生物,況且澎湖的風景已經夠迷人了,或許我們不需特意執於海膽。

延伸閱讀

【農委會你這樣謗佛很壞欸】臉書明著推馬糞海膽,貼文暗著狂酸妙禪
【台灣人只會吃和賺錢】台灣漁民捕獲超大石斑魚只想賣錢,貪婪正在犧牲海洋未來
為什麼身為一個海島國家,我們卻只有「海鮮文化」沒有「海洋文化」?

參考資料

《中時》:〈搶救澎湖馬糞海膽 縣府放流1萬5000顆種苗
《自由時報》:〈澎湖馬糞海膽開採首日 產量銳減價格飛揚
關於澎湖群島》設計海報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截自關於澎湖群島臉書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