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本書:《無現金時代:互聯網金融新商機》】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只要帶著智慧型手機,到許多商店都可以直接用行動支付購物。在付款的當下,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明明看不到實際的紙鈔交換,卻能夠承認虛擬貨幣的存在,交易暢行無阻?(責任編輯:翁筠茜)

圖片來源:Peter,CC Liscened。
在太平洋西北部的加羅林群島中,有個島叫雅浦(Yap),是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最西邊的一個州。
雅浦島使用石幣交易。最大的石幣是直徑長4米、重5噸的石頭,小的則直徑僅有3.5釐米。有趣的是,在當地原住民的交易過程中,當買賣雙方確認了用多大的石幣交易後,如果石頭太大而不便於搬運,賣家會在買家的石頭上做個標記,確認收到貸款。雖然石頭還躺在買家家裡,但是那個標記證明了賣家擁有那個貨幣。最有趣的是,島上的一個富人,他家的財產是一塊巨大的石頭,但是這塊石幣在運輸過程中掉到海裡了。參與運輸的人都證實了那塊石頭的存在,所以,島上的原住民仍然承認這塊石幣的價值,這個富人依然可以用它去買東西。
這是威廉.亨利.福內斯(William Henry Furness III)的《石幣之島》(The Island of Stone Money)中的真實故事。如今,雖然雅浦島的主要貨幣已是美元,但石幣依舊在傳統或儀式性的場合使用——如結婚、土地更名等。
上述故事說明了貨幣被使用的基礎——同一群體的共同信任。在石幣的案例中,原住民群體的信任是建立在彼此對支付規則的長期維護上的,這種信任使石頭變成了類似黃金的一般等價物。貨幣還可以脫離一般等價物,構建在對發行主體(如國家、銀行)的信任基礎上,如網路遊戲《魔獸世界》的G幣。
有了信任基礎後,貨幣慢慢顯示出它的四大功能:交換媒介(medium of exchange,充當一般等價物)、價值單位(unit of account,用以標價)、儲藏價值(stored value,把現在的購買力轉化為未來的購買力)和延期支付標準(standard of deferred payment,用於支付債務等非即期交易)。發展程度較低的貨幣並不具備全部功能。
什麼是虛擬貨幣?
歐洲中央銀行曾在2012年的一份報告中將虛擬貨幣定義為:一種不被監管的、由它的開發者發行並通常由其管理的、被特定的虛擬社群成員使用且接受的電子錢。它本身沒有價值,由一般等價物作為支撐,或者僅由特定虛擬社群成員的信任基礎為支撐。
虛擬貨幣按照兌換規則有三種類型:封閉型、單向型和雙向型。
封閉型虛擬貨幣僅可以在虛擬社群中獲得及使用,不可以透過現實貨幣購買,也不能將其兌換為現實貨幣,比如論壇積分、平安萬里通積分等。
單向型虛擬貨幣可以透過現實貨幣購買獲得,但不能將其兌換為現實貨幣,只用於購買虛擬產品或服務,比如Q幣(雖然Q幣可在黑市交易,獲得現實貨幣,但並沒有官方管道)、航空里程積分、酒店積分等。
雙向型虛擬貨幣不僅可以透過現實貨幣購買獲得,也可以將其兌換為現實貨幣,比如比特幣(Bitcoin)、瑞波幣(Ripple)、網路遊戲《第二人生》(Second Life)中的林登幣(Linden Dollar)。
虛擬社群的定義也不僅局限在互聯網上,比如航空里程積分,其虛擬社群包括整個航空聯盟所有航空公司的成員、合作商家等。常見的虛擬貨幣常見的虛擬貨幣如下圖所示。
Q幣
Q幣是騰訊公司推出的一種單向型虛擬貨幣。用戶可以使用人民幣購買,匯率一般是1:1(騰訊公司為了行銷自身的支付平臺,用戶使用微信支付和財付通支付,可以打九五折)。Q幣可用於購買騰訊所有包月服務、遊戲道具及點數等。
由於騰訊的用戶基數巨大(僅QQ一個產品在2015 年年底的月活躍用戶就超過8 億),Q幣對人民幣匯率較為穩定,它的流通範圍逐漸擴大到非騰訊業務上—甚至有論壇使用Q幣作為版主的薪資。據媒體估計,Q幣每年的交易額可能高達數十億元。
萬里通積分
萬里通積分是平安集團旗下的平安金融科技公司推出的虛擬貨幣產品。
萬里通積分獲得的管道較廣,包括但不限於:使用平安信用卡消費,購買平安集團旗下的金融產品(如壽險產品等),透過萬里通網站購買合作商家商品進行積分紅利回饋,使用其他積分(如中國電信的天翼積分)兌換,玩萬里通App的內建遊戲。
要注意的是,萬里通積分以前可以使用人民幣購買萬里通儲值卡獲得,但現在儲值卡業務已暫停。萬里通積分逐漸由單向型虛擬貨幣過渡為封閉型虛擬貨幣。
萬里通積分是平安集團針對現有客戶的客戶忠誠度專案,也能將一部分非平安客戶轉化為平安客戶,更是實施平安「綜合金融」願景的載體,具體是:
提高現有客戶忠誠度:平安集團現有客戶可以透過購買平安的金融產品或使用平安信用卡獲得積分,有剩餘積分的客戶可以繼續使用平安的產品進一步獲得積分。
轉換非平安客戶:由於購買平安集團旗下的金融產品可以獲得萬里通積分,非平安集團客戶有可能因為想獲得萬里通積分而成為平安集團客戶,平安集團的子公司也可以透過對萬里通客戶進行交叉銷售將其轉換為平安客戶。
作為「綜合金融」的載體:透過萬里通積分平台,平安集團旗下各專業子公司可以進行整合,解決積分少、積分散的問題。
比特幣
2008年11月1日,比特幣創辦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在密碼學網站metzdowd.com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式的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tronic Cash System)的文章。兩個月後,中本聰發布了第一版比特幣用戶端,並「創造」了第一批50枚比特幣。截至2013年12月底,已發行的比特幣約1,200萬個,2140年將達到2,100 萬,並不再增加。
比特幣有三個較突出的特點:
不透過中央銀行或第三方機構發行和交易:普通的貨幣在支付時透過清算機構進行清算,而比特幣則是透過「礦工」充當支付節點進行「挖礦」。「礦工」透過計算建立區塊(block),協助比特幣支付的完成,並得到一定數量的比特幣作為獎勵,這是比特幣產生的唯一方式。
絕佳的匿名性:比特幣的帳戶僅是一串沒有規律的字元,不實名,一個用戶可以擁有多個比特幣帳戶。絕佳的匿名性甚至讓比特幣淪為某些黑市交易的媒介。以毒品交易惡名昭著的地下交易網「絲綢之路」便透過比特幣進行交易,不過該網站在2013 年被美國多個執法部門聯合查抄。
一種通縮貨幣:如前所述,比特幣的供應將在2140 年達到2,100萬個,並不再增加(除非所有「礦工」投票同意更改規則)。這必然會使比特幣出現通貨緊縮現象,也就是單位比特幣將越來越值錢。這將導致使用比特幣的跨期交易很難進行—比特幣的持有者更傾向於持有比特幣而不是將它用於消費。
有關比特幣的創業層出不窮,以下是一些例子:
.比特幣交易所—比特幣中國(BTC China)、火幣網;
.挖礦—阿瓦隆挖礦機(Avalon)、Alydian;
.廣告—CoinAd(用比特幣支付的聯播網廣告);
.比特幣錢包—HaoBTC、WalletBit、Pikapay;
.商家服務—BitMonet、BitPay;
.匯款服務—Moola;
.媒體—BitcoinChart、CoinDesk;
.衍生貨幣—萊特幣(LiteCoin)、點點幣(PPCoin)、功能變數名稱幣(NameCoin)、瑞波幣等。
林登幣
林登幣是著名網路遊戲《第二人生》中的虛擬貨幣,發行者為林登實驗室。該遊戲是對真實世界的模擬,玩家可以創建自己的角色,在遊戲中經商、工作、旅遊等。
玩家可以使用現實貨幣購買林登幣(2016年5月,1美元約可以換260個林登幣),林登幣和美元存在浮動匯率。作為林登幣的發行者,林登實驗室擁有管理、調整、控制和修改《林登幣協議》的權力,它可以決定林登幣流通的數量並決定分配規則。
除了使用現實貨幣購買外,付費玩家也可以收到每週定期的獎勵,玩家在遊戲中完成指定動作(如在特定地點跳舞等)也可以獲得林登幣。
由於林登幣可以透過林登交易所兌換為現實貨幣,有不法之徒直接用駭客技術盜取或從駭客處非法購買信用卡資訊,將信用卡資料捆綁到帳戶後進行透支,購買大量林登幣,然後將林登幣低價出售,換取美元。林登實驗室為了遏制這種不法行為,於2007年3月開始大量封號,並調低了免費用戶購買林登幣的上限。
更有趣的是,在遊戲內有的玩家開設了虛擬銀行,為其他玩家提供金融服務。這些玩家提供利息吸引存款,利用存款在遊戲中進行土地買賣和賭博活動,引發了多次類似現實世界中的「金融危機」。以玩家尼古拉斯.波托加羅(Nicholas Portocarrero)開設的虛擬銀行金科金融(Ginko Financial)為例,它以高達44%的年利率吸引存款,成為《第二人生》中規模最大、最著名的銀行。2006 年7月,美國眾議院禁止網路賭博行為,林登實驗室隨之宣布在遊戲內禁止賭博。
推薦閱讀:
台灣觀察員:支付寶統一台灣,一步一步來
比特幣真的不只是流行詞彙——它在阿富汗帶領女性擊退沙文主義
P 幣多強大看完這篇就懂!PTT 創世神:「P 幣是歷史最悠久穩定的虛擬貨幣」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無現金時代:互聯網金融新商機》由先覺出版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Peter,CC Lisce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