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近年製造業崛起,有向中國急起直追之勢。《Quartz》雜誌報導,運動鞋兩大龍頭耐吉(Nike)和愛迪達(Adidas)由越南製造商供應的鞋類產品,佔比都已超越中國。越南製造優、劣勢,台灣欲南進的企業不可不知。
越南取代中國,成Nike、Adidas最大鞋類產地
越南已經取代中國,成為耐吉和愛迪達最大的鞋類製造國。
《Quartz》雜誌今年(2018)3月10日報導,2013年起,愛迪達在越南製造的鞋品,已超過中國,截至去年(2017),數量差距更達兩倍之多。而耐吉越南與中國供應的鞋類,在數量上並沒有如此懸殊的現象,不過自2009年,越南製就已超過中國製,目前差距是10%,這落差還越來越大。

愛迪達在越南製造的鞋子已數量超過中國製,已達兩倍之多。圖片來源:Quartz。

耐吉鞋品,越南製早就已超過中國製,落差呈現越來越大的趨勢。圖片來源:Quartz。
越南已經擠進時尚業採購大戶
從鞋類製造這個小區塊,拉升到時尚業總體的供應,越南製造的確勢不可擋。美國時裝產業協會(United States Fashion Industry Association)2017年標桿分析報告就指出,最常見的轉變是——從「中國以及其他」變為「中國和越南以及其他」。

越南產品供應量向中國急起直追。圖片來源:USFIA 2017 Fashion Industry Benchmarking Study。
中國通常佔了採購的比例為30%到50%,越南則是11%到30%。2016年,有23%調查中的企業表示向中國採購半數產品,2017年,數字下滑至19%。可看出,中國製造優勢不如以往。

時尚產業的採購組成從「中國以及其他」變為「中國和越南以及其他」。圖片來源:USFIA 2017 Fashion Industry Benchmarking Study。
Uniqlo 亦將供應商從中國移到越南
不只耐吉、愛迪達這些歐美品牌,日本最大的連鎖服飾店優衣庫(Uniqlo)也將供應商從中國移到東南亞。《日經亞洲週刊》(Nikkei Asian Review)報導,Uniqlo在越南的供應商增加了40%。儘管中國供應商仍佔Uniqlo服飾的最大宗,但越南製造緊跟在後。
可從報導中得知,Uniqlo 移出中國產地的推力,是中國薪資上升、勞工數量減少;另一方面,選擇越南製造的誘因,則包括勞工素質、政治環境兩者的穩定。
中國漸漸喪失出口服飾的競爭力
全球成衣、鞋品製造中,中國仍佔據不可撼搖的地位。《Quartz》雜誌點出中國的優勢,在於技術性的勞工以及效能較高的設備——那為什麼像 Nike、Adidas 等業者不再選擇中國作為產地了?
《南華早報》〈中國服飾榮景面臨艱苦的未來〉(China’s once-booming textile and clothing industry faces tough times)提供了一個答案:
「中國具強大製造能力,仍是世界最大的服飾出口國家,但在過多供給、高人力成本、全球貿易保護主義之下,中國漸漸喪失出口服飾的競爭力。」
今年(2018)年初至今,中、美雙方在貿易上互相挑釁也造成影響。
四月時,《Quartz》報導因中美貿易戰,Puma 考慮要移出中國產地;Nike、Wolverine Worldwide 及 Clarks 等品牌,已聯合聲明「深深擔憂」美國政府向中國課徵巨額關稅。
Adidas執行長 Kasper Rorsted 表示毫不畏懼美國對中國產品大幅課徵關稅,他認為中國仍然很重要,但,越南的地位正在上升,他並表示,不排除這樣的趨勢還會繼續下去。
台商已失去越南第一外商的頭銜
焦點放回台灣,許多台商早已前進東南亞地區。《遠見》報導,2007年每天平均就有100位台商訪問越南。根據《遠見》調查,外派選項東協和中國二選一,更有36.9%願意到東協,多於中國的34.7%。
不過,台商已失去越南第一外商的頭銜。
2018第1季越南投資來源國,最大是韓國,新加坡其次,日本第三。從 Nike、Adidas產地從中國位移至東南亞地區,看見越南製造優勢,應促使更多台灣企業南進。
延伸閱讀
【都是南進】台灣人去越南住廠區看三立、TVBS,韓國人住市區講越南話
東南亞是台灣年輕人最後一塊應許之地──不西進中國,台灣魯蛇如何南進當海外菁英?
「南進政策」不是嘴巴喊,柯文哲到印度找軟體人才、開發觀光市場被網友推爆
參考資料
- Quartz:To see how Asia’s manufacturing map is being redrawn, look at Nike and Adidas
- Nikkei Asian Review:Uniqlo shifts more production to Southeast Asia from China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China’s once-booming textile and clothing industry faces tough times
(本文提供合作對象轉載。首圖來源:Adidas 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