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書摘內容出自《花媽心內話:陳菊4000天》由天下雜誌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天下雜誌 授權提供。)
【我們為什麼選這本書:花媽心內話:陳菊4000天】
本書記錄下陳菊從中央落腳高雄,在高雄超過四千天的日子。2018 年 4 月陳菊正式接任總統府秘書長的職務,協助支持蔡英文總統的改革行動。
陳菊與蔡英文有著完全不同的背景,生活經驗幾乎是南轅北轍,毫無交集,等於是在天平的兩端。但為何兩人會這麼信任彼此呢?(責任編輯:周政毅)

總統主持總統府茶會,與準秘書長陳菊親切互動。圖片來源:總統府
文/林倖妃
陳菊挺總統蔡英文不遺餘力
二〇一七年七月的盛夏豔陽下,蔡英文赴高雄,陳菊一整天陪同在側,無視沿路反年金改革群眾的震天嗆聲和鞭炮響。
這一天是到阿蓮光德寺內,為年高八十九歲的中國佛教會名譽理事長淨心長老祝壽。
穿著襯衫的蔡英文雖然當了總統,臉上神情仍掩不住微微的羞澀,蔡英文談到前瞻建設:「做捷運要八年,現在預算先編四年,是給在野黨空間。」
經過一陣靜默,陳菊再度打開話頭:「過去八年,很多人說得嘴角都是泡沫,拍胸脯拍得很用力,都說捷運要延伸到路竹,唯有總統願意承擔,」她對坐在輪椅上的淨心長老說,改革都會「顧」人怨、改革比革命更困難,「要請淨心長老、圓宗長老以及佛教界好朋友支持總統,讓她帶領台灣改革成功,他們抗議、我們尊重,但我們絕對意志堅強。」
進入不須傷痕的平淡世代
陳菊幾乎走到任何地方,都會請大家支持蔡英文,因為「改革會顧人怨,但是改革比革命更困難。」走過革命年代的陳菊總是這樣說。民進黨從美麗島世代、美麗島律師世代所打下的基礎,在弊案纏身的前總統陳水扁卸任後,幾乎瓦解殆盡。
蔡英文接任民進黨主席,代表已經進入完全不同的「專業菁英世代」,不再需要靠「傷痕」累積戰功和勳章。
對民進黨而言,蔡英文開啟了新時代的新政治。從傷痕起家的民進黨,選出一個從未歷經政治壓迫,沒有經過監獄洗禮的黨主席,出自非典型民進黨人的蔡英文,反而創造新的典型。在一個正常富裕的家庭中成長,但基於對台灣、對國家的責任,願意挑起重擔改造這個從草根崛起的政黨。
在陳水扁執政時期的內閣,陳菊和蔡英文同屬閣員。陳菊對蔡英文開始有印象是在行政院時期,陳菊在勞委會、蔡英文在陸委會,當時僅止於同事,偶爾在行政院會中碰面,或是陳水扁邀約和內閣成員聚餐的場合中見面,「因為領域各有不同,沒有什麼機會多認識,頂多同是女性閣員而已。」陳菊說。
蔡英文、陳菊是天平的兩端
完全不同的成長背景,她們兩人幾乎是在天平的兩端。陳菊來自宜蘭農村的貧窮家庭,是家族內唯一一個上大學的女生,十九歲就因為要打工賺學費而投入反對運動。蔡英文則是在備受寵愛的台北富裕家庭中長大,在父母的呵護中成人,在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取得博士學位,返國即投入學術圈。既有傲人的家世背景,還有漂亮的學歷,她的生活經驗和陳菊幾乎是南轅北轍,毫無交集。
二〇〇八年,民進黨歷經陳水扁爆出弊案連連,選舉幾乎是每戰必敗,一月的立委選舉,國民黨囊括三分之二以上席次。三月的總統選舉中,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更以七百六十五萬票對五百四十四萬票,大敗民進黨謝長廷。
一敗塗地的民進黨,在選後幾乎是陷入群龍無首的境地,眼看五月時任黨主席的謝長廷即將卸任,隨著陳水扁下台,民進黨也要交出政權,誰要來承擔這個責任?
陳菊感動得淚快掉下來
十年後,陳菊才吐露秘辛,確實曾有人勸進她出馬接下黨主席。因為當時民進黨已經陷落谷底,縣市長僅勉強保住七席,陳菊主政的高雄成為最後的灘頭堡。
「我這麼艱難地選上市長,我認為我的責任就是要把市長做好,」
陳菊解釋,至於對黨的承擔,她自認她的前半生從沒有黨到組黨,所有歷程都經歷過。
「如果有人能帶領民進黨走出困境,展現民進黨執政的能力和價值,我都願意支持,我不一定要當黨主席。」
「蔡英文以她非常清新的形象,和我們這世代完全不一樣,不是典型的民進黨,卻自己創造了一個典型。」非典型中的典型,所有的媒體都這麼形容蔡英文。
「她願意來當黨主席,我感動得淚都快掉下來,這是我所認識的蔡英文。」
陳菊回憶這一刻的悽楚和辛酸似乎全湧上心頭,當時的民進黨或許一蹶不振,或許從此消失。在民進黨支持者最悲傷的時候,她伸出手接住了這個已然在快速墜落的政黨。

蔡英文總統說陳菊是她的mentor,意為「良師益友」,陳菊卻說,可能是因為她的生命經歷太多過程,而這些都無法複製,「大概是不一樣的人生,不一樣歷練的問題。」
兩人有一致的理想和方向
陳菊和蔡英文,蔡英文和陳菊,兩人的命運如此截然不同,卻在面對台灣的未來這條路上,有一致的理想和方向。在市府團隊中,陳菊倚重的老友劉進興觀察,蔡英文非常尊重陳菊,在九人決策小組中,蔡英文時常詢問她的意見,而若是蔡英文要她幫任何忙,只要開口,陳菊絕對沒有第二句話。
二〇一七年,曾經拍攝美中關係紀錄片《眼觀六路.耳聽八方》(All Eyes and Ears
)的美國導演霍普(Venessa Hope),來台灣拍攝紀錄片,兩度採訪蔡英文。蔡英文提到陳菊時均用「mentor」來形容,意為「良師益友」,「她一直說陳菊是她在政治路上的mentor,有時候也會說是她的偶像。」劉進興說。
「我的人生經歷過很多過程。」陳菊淡然說:「台灣這四十多年來很多事剛好都參與,這些經歷是蔡英文所沒有,而這些經驗也無法複製,這大概是不一樣的人生,不一樣歷練的問題。」
「坦白說,蔡英文的人生算非常幸運,也是很幸福。但是我相信在她的內心深處有對台灣社會改革的理想和責任,我對她這部分非常支持,希望她用她的專業和理念來實踐理想。不必像我這世代,要用傷痕來感動人家,她是用理性去看待我們面臨哪些問題以及要如何改革。」
最終,作為美麗島世代在政壇碩果僅存的人,陳菊對蔡英文或許有一分寄望,而這分寄望也存在所有曾經經歷過美麗島事件,見證美麗島事件的人心中,那就是這次執政絕不能失敗。
花媽的政治路
陳菊接任總統府秘書長前後,對「憲政」的理解就像兩個人
無懼中國放話威脅!《台灣旅行法》通過後,訪美第一位地方首長:陳菊
「走出行政院才知道弟弟往生」陳菊寫下為高雄奉獻的 4000 天,氣爆這段最煎熬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花媽心內話:陳菊4000天》由天下雜誌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天下雜誌 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