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閱聽媒體的素養,可以使我們避免接收到粗糙、甚至是虛假的訊息,並讓政治人物受到正確的檢視,推動國家進步,民眾因而能夠邁向更為優質的生活。媒體識讀至為重要!

那麼要怎樣培養好的閱聽素養呢?

(責任編輯:陳彥廷)

Photo by Keenan Constance on Unsplash

文/陳儒元

(文長慎入,但對社會勉強有用希望大家繼續看)
如果你再不學習媒體試讀,你就只是一隻被媒體豢養的豬,而真正民主的社會也永遠不會到來,拜現代科技載具所賜,現在正是最好的機會,也是僅剩的機會。

邏輯迴圈:全民學會媒體試讀−>良媒汰除劣媒−>政治人物資訊從古至今全面「正確」檢驗−>良人汰除劣人−>國家效率提升−>人才回流−>國家富強且國泰民安。

我個人認為「媒體識讀」的能力,是當代人必修的一個大課題,講白一點,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華人文化從小習慣被訓練告知一件「正確」或「不正確」的事然後產生標準答案深信不疑,一點別人的意見都聽不下去,最終喪失熱情也喪失了「求知」的能力,終究造成檯面政治人物互相抹屎,有錢就可以買風向。在這邊分享一點我自己在閱讀資訊的時候常用的訣竅,一樣歡迎大家討論。

※大腦有分兩個思考模式,前者是簡單判斷直覺決定(經驗),後者需要花時間解讀資訊(重新解構),人當然傾向簡單直覺的,但長期訓練後者會有助於追求真相而且真正獨立思考。

一、盡量先放下成見:我們的價值觀是我們這輩子所有大小的觀念疊加(老師、父母、新聞、同儕、學校……等),但有很多東西一者隨著時代不一定一體適用,二來當時接受資訊的管道也許是經過人為製造且特定傳達某訊息的,三來你的人生經驗不一定適用於他人,只要學會放下成見,就是開始獨立思考的第一步驟。

二、對於內容,請先只相信一半最後加上查證平衡報導。

首先我們要分成媒體來源:

傳統媒體(報紙,電視、雜誌、廣播)

新媒體(網路各種獨立媒體、PTT、Youtube、Facebook)

基本上,傳統媒體有「較高」的機率受到財團影響背後的意識型態影響

尤其意識形態越明顯的媒體為了滿足特定立場,製造新聞的傾向越發明顯:中國時報造假相關資訊自由時報造假相關資訊電視政論造假這一系列有十集,可以很明顯看到整個媒體機器怎麼追殺特定人的,我相信過去一定更多。

等等,你覺得網路某些媒體就比較好了嗎?其實並不然,錯誤的資訊換了一個管道不一定比較好,其實反而因為網路傳播速度更快,有時候錯誤的資訊,連澄清的機會都沒有,就被人深信不疑了(有很多內容農場只會用標題騙人,然後大量散發沒有意義浪費生命的資訊)。

那你該怎麼做:

1、 簡單說,對於覺得爛的媒體不要點擊(這很重要,因為點閱率就是他們的廣告流量來源),對於覺得好的媒體付費支持(像我有支持端傳媒)

2、 無論看到任何資訊你覺得好的或不好的,都去查反面的資料,譬如我今天支持柯文哲,我不能只看寫柯文好的資訊自嗨,我必須得去查查那些寫柯文哲爛的媒體是怎麼寫的,至少好的挑三家,壞的挑兩家,會有比較客觀的感受。

如果你發現,媒體報導從某某報導或訪問擷取而來,盡量找到原始一手資料,自己看一遍,再去跟後續報導對比,就可以慢慢斷定一家媒體有沒有公信力,不要一次失敗就幹爆一個人(這個後續慢慢談)你發現你信仰的媒體亂報也不要第一次就滅絕他,但如果十次都是都發現原始內容跟後續攥寫,都有問題的時候,拜託大哥大姐,放棄那個媒體吧(或者是那個記者),不然你就只是一隻被媒體餵養的豬。

3、 整個流程重新思考,簡單來說就是要建立自己的媒體公信力清單,藉由不斷的驗證、平衡報導,去列出自己「比較願意」相信的媒體,但要常年保持最多50趴的相信(最好找尋習慣性附上原始資料且願意具名的媒體啦)。

4、 如果有人對嗆,你他媽資料是錯的,看的是錯的,你腦袋裝屎,第一句話就是跟他說「很高興你給我另一個角度的想法,我想看看你的資料來源(一手資料)」。如果是第一時間發現他給爛資料,可以直接跟他說你看錯了,如果是真的有憑有據,就要看一下,然後看完再給下一階段的想法,千萬不要堅持自己是對的,不然很容易淪為自己的同溫層。

三、如何利用媒體識讀的能力去改變台灣社會
我很慶幸我遇到手機大爆炸的年代,我有更多的管道可以第一線接觸到「比較真」真相,這邊簡單說明一下,過去的年代裡,我們對於資訊的選擇基本上是沒有選擇的,我們沒有辦法選擇自己想看的東西,只能透過那為數不多的傳統媒體來接觸資訊,也很少人有能力去監看整個國家體系的運作(就算公開了但理解接觸成本太高),但是現代的社會拜手機所賜,我們要「接觸」到國家體系的運作「成本」大幅降低,形成了理想上的「人人監督」的概念。

什麼是人人監督,就是你監督A議題,我監督B議題,她監督C議員,他監督D立委,以前要監督一個人不容易,現在越來越容易,資訊的造假以及被推翻的速度是以前的好幾倍,而且當你要造假的成本遠大於效益(你被發現一次造假所造成的傷害)的時候,你會越來越不敢做壞事(因為一做你就是在網路世界大爆炸)。

這有什麼好處:如果大家都能做到理性中立監督,其實早就不該有藍綠以及意識形態,如果我們人人能做到功過並陳的去看一個人,一個政治人物攤開來從以前到現在優劣比較,就會發現就應該選人不選黨,不以黨而廢人言,而慢慢的,一些真的有在做事的候選人照理來說就不需要花那麼多時間在選舉了,也不會再被抹黑戰去玩成你說我吃屎喝鳥我就要澄清我沒有吃屎喝尿的遊戲了,久而久之,整個台灣社會留下來的政治人物不用攻擊別人,大家好好比政績……襪靠,那樣的台灣怎麼不成世界強國??

真正照我方式開始思考媒體判斷的話,會發現以前都活在包裝的世界的,其實真的蠻噁心的,然後也會漸漸看透一些人的是是非非,雖然我一票沒三小路用拉,但大家都這樣看的話,就真的可以改變一些事的,台灣社會絕對會變更好。

結論:

拋下原本的思考習慣蠻痛苦的(被餵養資訊),但是一個巴掌是拍不響的,如果你這麼討厭那些媒體,你就應該從你自身做起,先用自己篩選能力去把爛媒體用市場機制汰除掉,再順便把那些只會抹黑別人表裡不一的政治人物也順便幹掉,其實台灣就差不多有救了。

延伸閱讀

CNN 是堅守媒體獨立價值,還只是熱愛嘲諷川普?
勞基法又有 Bug?同樣是媒體,紙媒、TV、網媒記者卻可能面臨不同休假標準
NCC 終於要處理媒體亂象嗎——小燈泡母出席公聽會,痛陳孩子遺體被輪播難道是自己犯法?

(本文經Lious Chen(陳儒元)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出處。首圖來源:Keenan Constance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