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香港銅鑼灣書店遭中國打壓後,要在西門町重生;今年5月,香港「1905國際人權電影節」要改在台灣舉辦。這些文化活動從香港「大遷徙」到台灣的現象,是怎麼回事?

(責任編輯:陳彥廷)

紐約時報報導,隨著北京加強管控香港,台灣已逐漸取代香港,成為亞洲的言論自由堡壘,過去常選擇在香港落腳的異議分子、人權團體和活動,近年都移往台灣。

這篇發自台北的報導提及,無國界記者組織(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曾考慮在香港設立亞洲總部,最後卻選擇了台北。

中國大陸民運人士、現任無國界記者組織榮譽董事的吾爾開希表示,香港原本是無國界記者組織設立亞洲總部的首選,「但現今的中國不僅壓迫自己的人民,還逐漸把那種壓迫輸出到香港。」

駐台北的無國界記者組織東亞辦事處執行長艾瑋昂(Cedric Alviani)表示,在亞洲新聞自由倒退之際,台灣已成為「穩定之島」,言論自由是台灣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

報導指出,台灣取代香港成為亞洲言論自由堡壘的背後,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展現專制作風,加強掌控中國和香港。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一國兩制」安排理應讓香港至少能享受「高度自治」到2047年,但2014年香港爆發爭取真普選的「雨傘運動」,北京自此加強干涉香港事務。

2016年,香港銅鑼灣書店5名股東及員工接連失蹤,遭中國有關當局拘禁。報導形容,這敲響香港言論自由的喪鐘。

銅鑼灣書店前店長林榮基是上述5人之一,他計劃讓銅鑼灣書店在台灣重生。林榮基說:「我們香港人向台灣取經,台灣人則看著中國大陸怎麼控制香港。」

「1905國際人權電影節」主辦人李丹說,他將把今年5月的主要活動地點從香港移到台灣。他提到,這項電影節在香港舉辦成本高昂,卻難以在當地找到願意贊助活動的大型捐款單位。

李丹表示:「現在的香港對資訊和媒體的控制愈來愈嚴,導致人們都害怕『人權』這個詞彙。至於台灣的言論自由環境,我敢說肯定是亞洲最棒的,你在台灣可以暢所欲言。」

但報導說,台灣人習慣了言論自由,卻也可能踩到北京的紅線。

報導提到台灣非政府組織(NGO)工作者李明哲去年3月入境中國後遭拘留,音訊全無。幾個月後,被控「顛覆國家政權」的李明哲出庭,疑似被迫認罪,最後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

報導表示,由於湖南省岳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當時將李明哲在台灣發表的社群網路貼文當作證據,李明哲案已在台灣產生寒蟬效應。

刊登於紐約時報的原文:Asia’s Bastion of Free Speech? Move Aside, Hong Kong, It’s Taiwan Now.

延伸閱讀

中國政協提香港路名「中國化」灌愛國情感,網友嘆「跟台灣開始一樣了 QQ」
被香港嗆「只是寫繁體字的中國」,台灣人該怎麼回嗆?
【惡質強國】香港正發生的這兩件事台灣或許不能幫忙,但得聲援:你們從來不是單獨對抗中共

(本文經合作夥伴中央社授權轉載,並同意BuzzOrange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紐時:台灣取代香港 成亞洲言論自由堡壘〉。首圖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