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台灣的大自然美景令人流連忘返,沉浸在悠閒氛圍中,與自然對話忘卻一切煩惱。

為了發展觀光經濟,例如嘉明湖這類山中美景開放遊客尋訪,但若是沒有管制好人數將會造成環境破壞,而難以回復過去鬼斧神工的美景。

如果你想為嘉明湖盡一份心力,本文會告訴你要如何做,不僅可以在爬山享受美景之際,同時也能療癒土地。(責任編輯:周政毅)

嘉明湖是臺灣第二高的高山湖泊,海拔高達 3,310公尺,是臺灣著名的高山景點,每年吸引約2萬名山友到訪。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臺東林區管理處指出,嘉明湖國家步道沿線近幾年來因人為踩踏及氣候影響,多處出現嚴重沖蝕情況。

今年3月1號起,鼓勵山友登山時,幫忙揹土石上山,堆置在有插旗標示的指定地點,為填補步道盡一份力。

高山運輸不易,手作步道土石材料欠缺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臺東林區管理處處長劉瓊蓮說明,嘉明湖國家步道維護只能手作,但手作步道的土石材料非常缺乏,才會鼓勵有意願的山友幫忙揹上山。劉瓊蓮指出,目前5.3k到6k因坡度陡,是沖蝕最嚴重的區段。另外最頂部靠近嘉明湖的區段也有嚴重沖蝕。臺東林區管理處會同步以雇工方式,與高山協作單位合作修補較遠的區段。

「主要還是要維持步道穩定,讓人能夠行走。」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副局長廖一光指出,嘉明湖從2005年11月開放至今,遊客數量很多,夏季颱風常帶來極端豪大雨加上人為踩踏,對嘉明湖環境衝擊不小,如果沖蝕情況愈來愈深,對環境及山友登山將有很大的影響。

「1人1公斤,為永續嘉明湖國家步道而揹」活動將於3月1號開始實施,前往嘉明湖的山友可以在登山起點「向陽管理站」取得裝土塑膠袋,並在登山口2.6k處自行盛裝能夠負擔的土石,揹到步道沿線有插旗標示處放置。塑膠袋可以跟土石留在原處,讓管理人員統一處理回收,也歡迎幫忙裝垃圾下山,不失為另一美舉。

山友可以在登山口向陽管理站取得塑膠袋,並自行前往2.6k處盛裝土石。

注意自身體能情況,量力而為

「不一定要揹到1公斤,300克我們也歡迎」劉瓊蓮說明,去年11月有試辦揹土石活動,有少數山友因為半路揹不動,把土石包丟下山溝,反而造成塑膠袋垃圾堆積。劉瓊蓮提醒,山友盛裝土石時,一定要考慮自身體能情況,才不會延伸困擾。另外,劉瓊蓮也補充,土石來源是取自南橫公路埡口臺20線關山工務段的土石,屬於同一地區,不會有土源汙染的問題。

參與去年試辦的山友沈恩民表示,其實爬嘉明湖很不輕鬆,身上多揹了一個塑膠袋之後,跟過去只是想攻頂的心情很不一樣。讓登山行為除了挑戰自己,還能反過來療癒土地,為山林付出,很有意義。

山友們可以將土石放置於沿途旗子懸掛處,會有專門的管理員處理。

透過管制入山人次與靜山,減少環境衝擊

「以前還沒管制,有時候連假期間一天可以達到8百到1千人次。」臺東林管處說明,為了降低對環境的衝擊,2015年開始,嘉明湖每年1月5日到3月底實施靜山3個月。開放期間,單天入山人次限制在176人。今年經評估,提早1個月開放入山,讓山友也能見識嘉明湖冬季的美景。劉瓊蓮呼籲,登山山友入山時,應循舊有步道上山,不要再去踩踏新的路線,增加步道的負擔。

為保育環境盡份心力

靠破壞你的森林來賺錢!《紐時》揭露新一波的「中國出口」:環境汙染
誰會真正為齊柏林惋惜?長期關注環境正義讓他感嘆:越想讓大家知道台灣多美,我就越難過
當動物不再屬於自然⋯寮國黑熊從籠子裡被拯救出來,台灣黑熊何時能走出保育區?

(本文圖經合作夥伴 農傳媒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挑戰自己也修復山林,為嘉明湖而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