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中國國台辦4日宣布「惠台26條」,提供台灣企業優惠、台灣人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使領館尋求領事保護與協助,申請旅行證件等…惠台政策。
究竟為什麼過去口口聲聲說要給台灣「武統」的中國,又改推惠台了?(責任編輯:黃靖軒)

中國大陸祭出對台31項措施,多位兩岸學者專家16日在 一場座談會指出,短期可能對台灣年輕人與中小企業有 吸引力,但實質影響有限。他們建議政府應強化吸引人 才企業。
文/雷客隨筆
這兩天因為剛從美西回來,所以還在調整時差。果然週六一大早就起床了,想到很久沒有寫觀察到的心得,就來動手寫一篇#雷客隨筆。
我的朋友們都知道,去年有個意外的驚喜,就是寶寶(可樂)出生了。當你有了小孩,就能理解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心境,看事情的角度也會不同。
在我以前單身的時候,觀察社會的角度,會以五年為準。(變數太多)
在有另一半的時候,時間會拉長到十年。
在你有小孩的時候,會拉長到二十年。
因為你關注的,不是只有你這一代,而是下一代。
而我本身因為長期在大陸,對於大陸的動態不免俗的,會特別觀察。
在加州的這段時間,除了貪婪的感受陽光之外,也跟幾個華人圈的長輩們拜訪,大家不約而同的都會關心最近中國三月份的大事情:「兩會」的召開。
何謂「兩會」?
中共兩會的簡稱是「全國人大」與「全國政協」。這次兩會大家會國際上比較關注的原因是,去年底大陸中南海有規劃進行修憲,研議取消國家主席的任期限制,而習近平有可能會是這個新制上任的第一個主席。
這代表什麼呢?對台灣來說有何影響呢?
若現任領導人的執政任期變長,代表大陸的幾個大型政策延續性會更長,其中當然包括現有的「對台政策」。
過去泛藍政府執政的時候,透過泛藍來釋放善意以及利多是中南海的一貫方針
過去的泛藍政府,在與大陸政府溝通對話時,就算一中各表,但也有一個「九二共識」的默契,因此大陸釋放的許多利多是透過中間團體以及泛藍政府,來傳達以及輸送到台灣,但這本質上,是一個「買辦」政治,且台灣藍綠意識型態的操弄,讓中南海意識到,此條路不可行(最明顯的例子就是ECFA)。
#畢竟你都承認一個中國了
#我也不好意思跳過你
#但看起來你TMD好像罩不住阿(中南海的心聲….)
最近兩岸關係進入冷卻期,因此在大陸媒體上,「急統」的呼聲似乎多了起來,我們來模擬一下,若大陸透過軍事武力力量達成兩岸統一,可能發生的情況:
1、新臺幣迅速貶值,物價飛漲。
2、生活必需品遭受哄搶。(全台灣光一個衛生紙預期漲價,就………)
3、社會治安混亂。
4、資金外逃
戰後大陸政府可能性的方針:
承諾除與國家統一相違背的部分外,臺灣現有的法律法規仍然有效。
1、宣佈新臺幣繼續合法,選定戰前某一點的匯率,宣佈實行強制匯率(尤其是兌換美元),實施資金和銀行管制。
2、將新臺幣與人民幣強制匯率綁定,允許臺灣居民自由地、不限量地兌換。
實際上就是以中國巨大的經濟體量為緩衝,將臺灣的經濟震盪導入大陸,類似於疏洪,從而平穩金融市場波動。
3、大量地從大陸進口各種生活必需品,價格以戰前臺灣的平均價格為准,而且允許以新臺幣、人民幣、美元、港幣等任何貨幣購買。
以上的方針,主要目的就是維持物價以及金融穩定,這勢必需要中國本土的輸血,包含中國的外匯儲備以及許多民生物資,且最麻煩的是,如何平息台灣本地民眾的人心。
這並不符合習近平的中國世界路線,且香港的例子就在眼前,「反中運動」好不容易平息了些。對於大陸政府而言,「政權維穩」是一切至高無上的方針,武力攻台的話,會造成西藏、新疆、南海、香港等地的維穩成本上升許多,且還有國際上的壓力。
#傷敵一千自傷八百
#兩岸博奕選擇中
#這實在是下下策
目前來看中南海會對台動武的可能前提是:
(1)台灣宣布獨立
(2)政權有大的危機
(3)中國經濟蕭條。
(2)的原因是,可以藉由發動戰爭,來進一步鞏固解放軍權,在中南海這個地盤,有軍權說話才大聲,但習近平已經通過肅貪把徐才厚等江系人馬換掉一批,所以這樣做的前提已經不高。
而(3)的原因其實與政權維穩互為因果,二戰前的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
#我是否需要為了喝牛奶而去養一頭牛呢?
若我是習近平的話,鐵定SAY NO
習近平的想法:敵不動(獨立),我不動(攻台)
但對大陸來說,已經明確知道在泛藍執政下,兩岸問題無法解決,勢必要推出更具體的對台策略。
因此第三種對台路線產生:「務實直接」路線(我自己定義的….)
泛綠政府的執政,終於可以讓中南海不用再給台灣政府面子了
從國台辦去年推出的幾個政策,可以看到習近平的對台政策,相當「務實」:
例如:
(1) 臺胞證擬定推出18位數,將與大陸的身分證的規格統一
(2) 31條惠台措施推出
(3) 台灣學生憑學測成績免試入學至大陸高校
這些政策「務實」的原因在於,全部都直接直指一個國家的競爭力:「人才」
這些政策「直接」的原因在於:
#直接給到目前在大陸生活的台商以及台幹
#以及提供機會給未來想與大陸接軌的台灣年輕人(重點是後者)
#心智上的戰爭遠比實際的戰爭更為高明
下一篇雷客隨筆來細部分析此種戰略後面的思路──「人才戰爭」,兩岸未來真正的角力。
作者簡介:
零售業顧問出身,長期在上海定居,曾任職過阿里等中國互聯網企業,與中國的央企、國企以及外資打過不少交道。2015年創業,業務遍及兩岸,有三間公司,提供品牌電商數字解決方案以及顧問服務,客戶包含政府以及企業,因為工作需要,需要時刻關注大陸政策風向以及動態。
官方網站:Reflink中國跨境
官網臉書粉專:智庫商學院
推薦閱讀:
中國施展「惠台 31」大吸台灣人才與資金?台灣文化產業很淡定?
秒懂中國惠台 31 措施:中國發現「中盤商」是一堆廢物,全力來做產地直銷了
中國 31 項惠台措施來勢洶洶——柯 P:不管你喜不喜歡,中國就在你旁邊
(本文經原作者雷客隨筆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一個台商爸爸的兩岸觀察:習近平中國夢下的對台政策解析〉。粉專連結:林翰霆 – Rex。首圖來源:中央社,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