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2018 大選在即,民進黨因為勞基法修法爭議名聲下滑,照理說國民黨有絕地大反攻的機會,但為什麼一般民眾仍對國民黨沒好感,寧可不投也不願支持國民黨呢?
讓這篇文章從國民黨推出的候選人告訴你,KMT 為何一蹶不振。
(責任編輯:黃靖軒)
文/王宥萍(研究生)
2014、2016年選舉國民黨歷經一場「政治海嘯」,兵敗如山倒的局面歷歷在目,國民黨能否在2018年底大選起死回生?在老謀深算的吳敦義操盤選舉的情況下,理應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將民眾對於「執政就是爛」的感受轉化為選票、進而吸納為國民黨的新興支持者,但為何民眾(尤其是年輕人)彷彿對於最大在野黨──國民黨仍無好感呢?
大家都以為國民黨在太陽花學運後,應該會「幡然悔悟」重新尋求年輕人的支持,沒想到一點跡象都沒有,在國會灑麵粉、丟水球胡鬧,在街頭與不顧世代正義的八百壯士沆瀣一氣,在婚姻平權時與萌萌們眉來眼去後又髮夾彎般的表示「看見的人會幸福吧」…人民摸不清國民黨的立場、猜不透國民黨的價值,沒有信任,又談何支持呢?
為何國民黨年底縣市首長候選人被稱為是「回鍋肉部隊」?
民主政治就是「政黨政治」,而政黨政治是建立在負責任的基礎上,無論執政或在野都必須擁有「戰略高度」,拿出方案及對策「說服」選民支持,而非「為反而反」。
國民黨的主要問題在於:不知如何當個缺乏資源卻能引領民眾的在野黨,究其核心關鍵就在於國民黨缺乏「世代交替」的價值!
看看國民黨各縣市現階段已推派的人選,不難發現「世代交替」何止尚未出現,甚至比太陽花學運發生之前還要倒退!
1. 基隆
基隆市是現任議長宋瑋莉與前移民署長謝立功二擇一,卻發生民調公司「失誤」,突然從宋瑋莉勝出變成提名謝立功,而謝其實已是二度參選市長的老面孔了,不禁令人想起那淵源流長的「搓圓仔」文化。
2. 桃園
才說要好好執行「全民調機制」,吳敦義卻又暗地裡積極勸說「前縣長」吳志揚回鍋桃園市,卻被澆了一頭冷水還說出對手很強「難望其項背」的喪氣話。
3. 新竹
有著竹科工程師市民平均年齡較小的新竹市,更是派出「前市長」許明財再次PK最年輕的縣市首長林智堅。
4. 台中
至於台中市年輕力盛、學識與形象都較佳的江啟臣竟然不敵地方派系動員的老手盧秀燕,害得吳敦義希望再次落空。
5. 雲林
雲林縣則是推出名聲頗差三度參選的雲林張家的張麗善;更不用說嘉義「前市長」黃敏惠在吳敦義出席的場合,突襲宣布參選鬧到黨內分裂,使得不信任全民調機制的議長蕭淑麗選擇脫黨參選。
這股回鍋肉風潮竟還飄洋過海來到澎湖縣,仗勢藍大於綠的板塊就有優勢,硬是推出「前縣長」賴峰偉再次出線,搞的無黨聯盟的澎湖王林炳坤出手攔阻;更荒謬絕倫的是在後山花蓮大搞「家族回鍋肉」,竟然提名曾被國民黨開除又復合,自己也是假離婚又復合的花蓮王傅崑萁的妻子徐榛蔚。
回鍋肉部隊的名單,讓人不禁想問:國民黨有從這幾年的教訓中覺醒嗎?
當年的學運要角,如今將扛下民進黨的半壁江山
反觀民進黨,從北到南一路派出中生代應戰,各個還是身經影響台灣政局最至關重要的「野百合學運」,桃園鄭文燦、台中林佳龍、嘉義翁章梁、台南黃偉哲、高雄陳其邁,都是當年學運的重要領袖,從年輕就對台灣民主化懷抱熱忱與行動力,到了智識與經驗結合的壯年時期,也正式準備全面接班了。
1. 桃園鄭文燦
臺大學生報社第一屆社長(1988-89),將校園刊物報紙化;同時兼任台大台灣研究社首屆社長,把「台灣研究」帶進學生社團。國立臺灣大學學生會副會長(1989-90),推動完成「學生憲章」(學生會自治規程),作為學生自治基礎。
1989年2月28日策畫台大第一場公開紀念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台大文學院院長林茂生)的追思會;同年9月28日策畫跨校大學生與教授的街頭大遊行,推動修改大學法、落實學生自治、教授治校和大學自主等訴求。1990年3月野百合學運期間擔任決策小組召集人,提出解散國民大會等四大訴求,當時運動促成1992年國會全面改選。
2. 台中林佳龍
在臺大就學期間一直是學生運動的活躍份子,曾擔任過臺大「大陸問題研究社」社長,並帶領「大陸社」由國民黨外圍社團發展為異議性社團、臺大學生代表聯合會學生代表等重要社團職務,並且共同組織「自由之愛」校園言論自由活動。
1987年「自由之愛」向當時臺大校長孫震提出大學改革,要求「黨政軍退出校園」遭孫震拒絕,林佳龍等人為此向立法院請願,而遭到父親收到孫震的具名公函警告。1988年臺大學生會長普選案通過後,林佳龍也參與輔選羅文嘉競選第一屆學生會長的工作,後來羅文嘉順利當選學生會長。1990年與許多學生領袖共同發起野百合學運。
3. 嘉義翁章梁
長期關心基層民眾處境,參與過520農民運動和野百合學生運動,不同於學運主流的台大派,他隸屬於民學聯這一支,但因穩健台風、流利口條,他在台大生主導的野百合學運中,表現突出擔任廣場總指揮。
4. 台南黃偉哲
當年就讀台大農推系的黃偉哲,大一便加入台大大學新聞社,當時幾位要角包括現在任職中研院的吳叡人、國安會諮委陶儀芬等人。在黃偉哲口中,相對於運動型的大學論壇,大新社原是書生型的校內刊物型社團,但他大一時即遇上大新社停社事件,備受震撼教育。其後相關學運社團成員成立「自由之愛」組織,抨擊審稿制度,並發起《大學法》改革行動、投入代聯會選舉等。
5. 高雄陳其邁
學生時期,父親仍是國民黨立委的他,卻因啟蒙而多次思想叛逃,不斷參加學運、社運,早在1989年228公義遊行時任高雄地區副總指揮。
台灣的政治要進步,就一定要完成新陳代謝
政黨競爭要比的不只是選舉機器的強弱,更多時候是什麼樣能否建立完善的「人才甄補」機制,對政黨內部是新陳代謝、灌入源源不絕的新能量;對台灣整體是改善政治體質,不會再淪為老人政治的禁臠,也才能看到台灣未來的願景。
要在野百合戰線與回鍋肉部隊做出選擇殊非難事,但整體台灣社會的進步不能端靠少部分人為之,尤其在已被劃作兩黨政治體系的台灣,更需仰賴主要兩大黨就雖立場各異,也至少該擁有「世代交替」的共同價值交集。
推薦閱讀:
【給國民黨的錦囊】2018 大選 KMT 想起死回生,有這三個選擇
【陸之駿專欄】決定 2018 大選結果的,將是 1980 後出生的這群「天然台」
【陸之駿專欄】誰會成為小英接班人?明年大選這四位潛力候選人你一定要知道
(本文經投稿作者 王宥萍 授權刊登,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為什麼年輕人不願支持國民黨?因為野百合戰線對決回鍋肉部隊!〉 意投稿者可寄至:[email protected],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首圖來源:中央社,未經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