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袋,竟是導致迷航小虎鯨死亡的元兇!

前日3/10 ,在高雄港內發現3隻迷航的小虎鯨,經成功大學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人員努力搶救仍不治。鯨豚團隊解剖時發現,最瘦的一隻母的小虎鯨胃內竟有18個塑膠袋。

成大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表示,3隻小虎鯨為1公、2母,團隊在解剖最瘦的一隻母小虎鯨時,發現牠的胃裡有黑黑的一團物體,把不明物體拉出來時,結果竟有18個塑膠袋塞在胃裡。

對於胃裡出現塑膠袋,專家指出,這種狀況在擱淺的鯨豚很常見,這次搶救行動,在搶救時測量小虎鯨心肺功能已經不好,加上緊迫,造成最後猝死,也是目前鯨豚救援面臨的種種難關之一,現也進一步進行病理解剖研究。

受傷害的不只有小虎鯨,還有更多海洋生物

跟上小虎鯨事件,屏東海生館也對外發表聲明,去年他們接獲通報受傷、擱淺的海龜約200隻,其中7成都已經死亡,大部分是被漁具或丟棄漁網、繩索等海洋垃圾勾纏,導致無法呼吸溺水而亡,顯示垃圾問題已嚴重威脅海洋生態。此外,過去也曾發現,遭漁網及塑膠繩纏繞頭部的保育類海龜玳瑁,其不斷掙扎拍打恐將窒息而亡。

根據食物鏈發展原則,若身為食物鏈高端的鯨魚數量減少,將引起海洋中下層食物鏈改變,對海洋生態產生極大影響,而最終的受害者將會是人類自己。

減塑行動搭配完整政策,全面執行

自今年初開始,政府發布限塑政策,不過成效有限;同時也衍伸出不少亂象,像是有民眾反映去買蛋糕時,店家連基本的包裝都沒有,逼迫民眾付錢買塑膠袋,痛批這樣的政策根本在圖利店家。

而最新的限塑政策,明年開始限用塑膠吸管,提倡環保吸管。不過此聲明一出,不少網友紛紛提出自身看法說,多付一塊錢就可以拿到塑膠吸管,那麼我願意多付那一塊錢。如此一來,不只沒有達到效果,反而製造了更多的成本。若政府想要真正落實限塑行動,應該從源頭做起,讓商家全面禁止提供塑膠相關用品,提倡全面環保政策,或許才能真正地達到零塑環境。

生態議題早已不是首見,人類何時能覺悟?

海洋生態議題早已不是新聞,但此事一出,仍再度引起國人大幅關注。證明,我們不斷將歷史事件反覆重演,毫無進步。

曾經,我看過這麼一句話,「每當我前往淨灘時,朋友總嘲笑我在做無意義的事。」好幾年前開始盛行淨灘活動,但真正持續努力下去的人有多少呢?你是否也是被嘲笑過後放棄的那一個呢?我們可能都不知道,在大多數人眼中無意義的淨灘,其實就是在還給海洋生物一個乾淨的環境,讓海龜能別在垃圾推中產卵,就是我們能盡的微薄之力。

其實,有許多非營利團體都在關注生態問題,像是GREENPEACE 綠色和平長期在推動環境保育的議題,其中海洋生態更是少不了,若你能多加留心的話,不難發現在各大鬧區都會出現他們的身影,正在為「北極守護區」聯署做努力!

推薦閱讀

純紙製環保天燈!飛上天的不只是心願,更是對台灣土地的愛護
發票後面一堆感熱紙到底要幹嘛!連署拒印這些不環保的垃圾紙

(本文提供合作對象轉載。首圖來源:中央社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參考資料來源

中央社:高雄迷航3小虎鯨不治 解剖發現胃中塞滿塑膠袋
中時電子報:去年救助約200隻海龜 7成死亡
中時電子報:食物鏈改變 最終人類受害
台灣好新聞:海洋悲歌 玳瑁遭異物纏繞險喪命
華視新聞網:限塑政策上路 亂象多效益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