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2月28日,支持台灣獨立的青年在桃園慈湖,對蔣中正陵寢撥漆。這個大膽的作為適當與否,引發了網路上源源不絕的討論。但是,哪裡是可以自由自在談論此類政治議題的平台?令人震驚的,臉書大規模展開了對政治言論的管制。
是什麼臉書功能有了改變?又是為什麼?這篇文章向你解釋,並建議我們:運用檢舉功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責任編輯:陳彥廷)

圖片來源:Flickr
嗨大家好,我是田昀凡(田政弘、Tian Yun Fan),剛從臉書監牢裡出來,有一些感想,希望大家能留言一起討論。如果認為內容值得警惕,請幫我分享出去。謝謝大家。
先講事實。
近期臉書特定言論多次遭到封鎖、檢舉的怪象
近日大量傳出臉書系統判斷貼文違反社群守則(以歧視、仇恨言論為大宗),因此移除貼文、封鎖臉書帳號、粉絲專頁1天、7天、30天不等,甚至通知屢犯帳號會遭到永久封鎖或移除。目前已有知名繪家嘎嘎的個人臉書遭永久性移除。
在這波亂局中,有人發現特定關鍵字如china音譯及立場如抨擊中國是遭移除或封鎖的普遍特徵,因此開始展開實驗。有人迅速地被移除貼文鎖帳號,也有人等待數小時、十數小時才被移除貼文。我們發現絕大多數的人最終都遭到移除,可以肯定臉書系統在這陣子做了巨大的改變,原先難以被刪除或封鎖的機制,門檻降低了,且有針對性,特定詞彙和立場是箇中關鍵。
前幾天開始,我積極宣傳臉書審核有針對性的差別待遇,昨天終於因為一篇介紹網友實驗的貼文被封鎖1天。我十分訝異,因為我的貼文內並沒有任何歧視或仇恨言論,我甚至沒有提到china音譯,在一波手忙腳亂下,我用另一個帳號「袁子默」發出一篇聲明。
剛開始一切順利,直到該貼文散播出去,我記得是破千讚,破400分享左右,突然袁子默帳號被登出,過了一會該聲明貼文被移除。各位可以看截圖,該篇貼文不要說歧視或仇恨言論,連稍微有點爭議的地方都沒有。
講完事實,接著來說說猜想。臉書創辦人祖克伯在去年宣布要解決網路仇恨問題,讓臉書成為讓更多人能和平相處的地方。或許就是這種使命感導致祖克柏表示要「減少平台中的壞效應」,努力打造一個給所有人的安全空間。當然我們不排除這是臉書想進入中國市場所做的妥協。
祖克柏改變了臉書的社群管理方法,以往祖克柏表示臉書是科技公司而不是媒體公司,科技公司在法律上不像媒體公司需要為網路平台內容負責。但如今不同了,如果要減少平台的壞效應,移除不良內容、移除不該存在的壞人是唯一答案。
臉書審核制度可能轉變,檢舉變容易
若要移除不良內容與惡意帳戶,臉書機有兩層機制,檢舉與審核。以往臉書的審核機制非常嚴格,一般用戶很少會碰到移除貼文,更遑論封鎖帳號。有人可能會認為是經驗上的誤差,但請相信我及廣大筆仗者的經驗,多年在網上混戰的我們,早已承受無數次的檢舉,為什麼以往不會有這些極端且密集的審核通過狀況出現呢?不要以為他們是現在才學會檢舉,臥底帳號早就傳出無數張社團內集結鬧場及檢舉的貼文了。所以,我認為審核機制變了。
審核機制的轉變,在此我有兩個猜想,第一,經過台灣及中國特定意識形態群體的長年檢舉下,臉書演算法累積大量的數據,學習到某些詞彙及立場是歧視及仇恨言論,該下架。第二,審核人員(或其設置之程式)的意識形態問題。這牽涉到臉書內部審核機制到底是人工審核(設置)多還是演算法學習多,但無論如何,差別待遇的存在無庸置疑。
很多人實驗過,關鍵字刪文鎖帳號的速度非常快,但也有很多人沒有幹嘛,僅因為討論臉書審核問題、言論自由、意識或嘲弄中國威脅,過了較長一段時間被刪文鎖帳號。我認為這是臉書的兩層審核門檻,若是觸及到關鍵字則少量檢舉就會迅速刪除,若沒有關鍵字甚至沒有任何爭議的貼文,要累積到一定程度的檢舉數量才會被下架。
臉書轉變二:更新搜尋功能
除了審核機制改變外,臉書近來的搜尋功能也進化了,有心團體可多人手動或設定程式搜尋關鍵字後加以檢舉,大量檢舉搭配上轉變後的審核機制,hooray,一堆人被刪文鎖帳號。
講完臉書內部的審核機制問題,我要來探討的是,為什麼會這樣,最近發生了什麼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台灣的臉書各大社團新增了很多中國人,如我朋友提及他待著的桌遊交易社團湧入大量中國女性打招呼的貼文,我認為有可能是中國官方鼓勵甚至是官方編制(無論是內部或者外包)的網軍前來臉書,否則在目前中國高築牆的狀態下,怎麼會出現大量的加入波鋒?
當然,上述的只是猜想,不一定為真。但按照同樣的邏輯,為何近日會產生那麼大的影響?是不是幕後有成建制的力量在操控?以程式或大量人工搜尋特定關鍵字貼文加以檢舉?否則為何有根本不太跟別人接觸的實驗帳號被檢舉下架?是中國體制內的網軍或外包的雇傭軍?還是台灣內部某些群體的行為呢?這一切都有可能。
我們唯一能確定的是,這背後有系統性力量在後面大量搜尋、大量檢舉,甚至大量的豢養帳號以及提升帳號檢舉積分權重(加入各種社團及發日常文,如附圖),必須謹惕。
那該怎麼應對?我認為應考慮使用twitter、噗浪、google+等社群網站。但加入臉書以外的其他社群網站在短期內只是狡兔三窟的行為,畢竟台灣大多數人還是使用臉書,機能上其他網站暫時也無法比擬。
我們要的只是:珍貴的文字記錄和照片不會僅僅因為臉書審核就被銷毀,人際網路不會因為一次封鎖就短期斷裂,成建制的力量將不會因為臉書內部的政策被打散。
用檢舉反抗檢舉,捍衛台灣言論市場
如果有倡議想法的人們更加不能離開,畢竟這裡是戰場,我們只是製造了其他地方的家,讓我們有個退路修整及保存文字訊息、照片及社群網路。我們還是得捍衛台灣的言論市場及走向。因為這裡是我們的家,我們的共同體言論市場,不能讓那些我們不認同的言論佔據主流。
最後,如果臉書審核機制會因為檢舉數量而學習,我認為大家在心態上要武裝起來,或許就是因為過去絕大多數都是某個意識形態的人在檢舉,導致台灣的審核機制學成這樣,根本歪掉,特定關鍵字變成全台最多人檢舉因而被認定為最歧視,只要牽涉到該詞彙的人就將面臨刪文鎖帳號的狀況。
我建議大家要學會檢舉,對面那些不三不四來家裡、社團、粉專挑戰的人,大膽的檢舉下去,這樣臉書的檢舉資料庫才會平衡,或者這樣才會減緩審核的強度,因為某些詞彙和立場不再是檢舉資料庫和演算法內佔據最大成數的數據。誠摯地請託大家,檢舉救資料庫,檢舉保台灣。
非常冗長的文章,感謝大家看完,希望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而沒有隨時會被刪文鎖帳號的恐懼。
peace
延伸閱讀
【臉書新社群守則?】台獨文字是該封鎖的仇恨言論,性羞辱和肉搜威脅則不算
「以後請不要在我面前扯什麼台灣有言論自由之類的幹話」中國駐台記者臉書被鎖怒轟台
批評中國竟然會違反臉書「社群守則」──這是臉書封殺你,卻不告訴你理由的原因
(本文經投稿作者田昀凡授權刊登,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臉書清洗:事實與猜想、武裝及應對〉首圖來源:Ben Raynal,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