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看過《YOUNG GUNS》的讀者一定都會很好奇漫畫家林政德到底去哪裡了呢——而且到底完結篇了沒呀(事實上,漫畫早有結局了!見內文。)

合作媒體《上報》專訪了那些年滋養我們年少青春的漫畫家林政德,看看他這些年的故事吧。(責任編輯:鄒家彥)

【上報導讀】首屈一指的台灣漫畫,紅火程度甚至反攻漫壇本營日、韓、美,吸引爆滿漫迷群集;他在台灣盜版日本漫畫猖獗的1980年代出道,原創作品卻在九0年代如日中天。

與《灌籃高手》同行,甚至比它強

一部台灣極少數成功橫跨漫畫、動畫、遊戲3大領域作品,雄霸漫壇吸睛度,1995年吸引廠商力邀原作主角「袁建平」,以「高中生」非法身分(未滿18歲)上陣機車「KYMCO ZAP50」廣告;大然出版社(已歇業)也給予《YOUNG GUNS》同期連載對手《灌籃高手》(SLAM DUNK)都沒有的「超大開本」單行本禮遇,售價為《灌籃高手》3倍、銷量仍能比《灌籃高手》出色;遑論1996年台灣總統大選,獨立參選人林洋港一度考慮選《YOUNG GUNS》主題曲(同「洋港」諧音)當競選歌曲一戰。

台灣漫史傳奇《YOUNG GUNS》。(《YOUNG GUNS》電影版FB)

林政德2000年赴中國發展。(攝影:李昆翰)

19 歲向蔡志忠學習,出道作品《相見歡》

52歲林政德中國發展18年,一年回台3次,農曆春節他趁隙回高雄苓雅老家一週,神情顯得輕鬆自在。他在當地與不少台灣西進漫畫家孫家裕、練任仍有來往,談起漫壇生涯,林政德回溯蔡志忠對自身重大影響就聊了半小時,足見崇敬程度之高。

「蔡老師智慧高,就是個天才」,林政德說畫《莊子說》、《老子說》得把經典看透,化身角色、故事才講得紮實,「若說他不商業我不同意,作品在45個國家出版,銷量4千萬冊,這種兼顧市場內容的漫畫太出眾。」

1985年林政德19歲向蔡志忠學藝前,拿著參加《中國時報》主辦「全國漫畫大擂台」獲選「連環漫畫組」佳作的〈相見歡〉原稿應徵獲允,「〈相見歡〉講一對江湖師兄妹小鎮仗義行俠的搞笑故事,有點《YOUNG GUNS》古裝版」,「那16頁,是我生涯第一篇完整故事。」,當時他還在文化大學美術系就讀,對那些傳統美學理論怎麼都咬不下口,大二休學入伍,從此未再返校復學。

1985年林政德以〈相見歡〉出道。(林政德提供)

蔡志忠當年同時連載《聯合報》〈肥龍過江〉、《民生報》〈光頭神探〉、《時報週刊》〈盜帥獨眼龍〉,太多庶務交際讓他幾無心創作,悄悄轉赴日本,維持「當地畫完原稿寄台灣,交林政德協力完稿、送件」數時。

「他沒教我畫功,讚我技巧夠,只深紮我心法」,林政德記憶深刻蔡志忠直言「漫畫家是作家,不是畫家」,讓林政德初期惶恐,「我跑來跟你學畫,你卻說這不重要?」,出道後才領會「技巧再好,決戰是故事功力『你到底想表達什麼?』」

「蔡老師教我的,自始而終都是怎麼當一名『職業』漫畫家。」

「畫畫,絕不只看那幾筆,其實也像寫作,得整個作品讓讀者有『感覺』」,林政德巧妙以蔡志忠作品其一,佛法中「三摩地」(源自梵文,音同Samādhi)形容,「每作一個角色,必得進入心無紊亂專注之境」,「蔡老師教我的,自始而終都是怎麼當一名『職業』漫畫家。」

西進中國18年,林政德在當地收過1名四川徒弟,徒弟因故改走他行,他深覺殘惜。

1990年3月中華職棒開打,同年10月有大量棒球情節的《YOUNG GUNS》與日本籃球巨作《灌籃高手》在《星期漫畫》月刊(時報出版,1991年停刊)同期連載,這取自喬治麥可(George Michael)1980年代樂團「Wham!」同名歌曲的一代之作,一炮而紅。

辦簽名會,曾經被讀者壓垮6張簽名桌

林政德回憶,趕連載一週16頁日子永無日夜(每日至少得畫2頁半),除週日補眠整天,他一天睡不滿4小時。「那時辦簽名會,曾經被讀者壓垮6張簽名桌。」連進韓國漫畫雜誌連載,讀者票選榜首是日本鳥山明《七龍珠》(DRAGON BALL),《YOUNG GUNS》可緊追其後,「韓國出版社在首爾百貨公司地下室辦簽名會,我坐車抵達,人龍竟繞上百貨一樓3圈。」

《YOUNG GUNS》韓國版。(林政德提供)

當年林政德在新莊租屋,一開始不知爆紅程度,直到某日通宵趕稿下樓,準備買完早餐睡覺,每天見面的老闆娘突然定格「我剛看到電視,你就是林政德?」他嚇得應邀簽名也不敢,閃過店裡群擁而上的民眾,早餐拔了就急奔上樓。「當時若休刊一回,一週讀者詢問超過百封」,一夕成名讓他罹患憂鬱症、投入巨額花費尋找心理醫生慰藉,「甚至我得繼續畫搞笑劇情。」

1994年《城市獵人》(City Hunter)作者北条司剛畫完新作《艷陽少女》來台,出版社牽成日、台兩國漫畫之王見面,「台灣的林政德、日本的北条司」佳談熱議一時,另有漫迷稱林政德具「台灣原哲夫」一般經典地位,他也一度有在日本「小學館」(Shogakukan Inc.,日本三大出版社之一)出道機會。

小學館編輯找我聊了幾次,日方要我以華人視角新創《西遊記》,並非所願」,他困擾多時「助手不足」沉痾數年未除,成為他西進中國發展主因。

太紅了再無法創作,曾經躲到香港

除了逼自己學「電腦繪圖」加速完稿時限,林政德也尋求國際合作,18年前就到香港找助手,「一開始因為台灣太多人拜訪,無法創作我才躲香港,2000年我找黃玉郎(《龍虎門》作者)與馬榮成(《風雲》作者)討論,也在那試了幾個助手」,他回憶,當年香港分工已經細微到畫「髮線」、「效果線」都有數組團隊可選,「好處是像生產線,產出有效率;壞處是為了港漫產量,助手畫工同質性高,跟我的作品無法融合。」

2000年2月,台灣企業家溫世仁和蔡志忠在南京創辦「明日科技」,準備從硬體跨足軟體成「數位內容提供者」,林政德接受恩師建議到「明日科技」,此後10年參與2部動畫「快樂星貓」、「秦時明月」完成。

「兩冊完結篇」還給斷尾一世代的《YOUNG GUNS》漫迷交代

2010年林政德離開「明日科技」,隔年接受江蘇省昆山市府邀請,為原創城市文化到當地成立「合穀數碼科技」,以元末明初發源昆山的傳唱藝術「昆曲」為題,琢磨4年推出動畫《粉墨寶貝》,進央視、愛奇藝等平台播映。

林政德不改搞笑個性。(攝影:李昆翰)

西進中國即了無聲訊的《YOUNG GUNS》劇情,未與林政德漸行漸遠,他2010年創業前,終於以「兩冊完結篇」還給斷尾一世代的《YOUNG GUNS》漫迷交代,無奈長期異鄉生活,睽違11年再起續篇的《YOUNG GUNS》完結之作與台味脫節,評價貶褒不一。

謠傳《YOUNG GUNS》當年停刊、四度更換出版社,攸關隨爆紅而來的出版界爭利鬥爭,「林政德」3字成前線犧牲品。對此他未多解釋「茶壺內風暴」,「《YOUNG GUNS》述及『高中生戀愛』情節,在中國是禁書,劇情跟中國民間不符,我無法以《YOUNG GUNS》打開中國市場,決定到香港拜訪金庸老師,接下《鹿鼎記》漫畫要求,成叩關中國市場之作。」

「若再畫台灣故事,一樣從棒球出發。」(攝影:李昆翰)

一路畫了28年,返台過節前,他剛結束《粉墨寶貝》最新一季製作,來往中國數年,林政德對台灣漫畫仍有想法,「若再畫台灣題材,絕對是棒球場上、場下兩線故事」,尾聲,問起賦予他全新人生的《YOUNG GUNS》有否再啟二部曲打算,他突然神秘起來,「《YOUNG GUNS》今年有大型計畫,但我不說。」

那瞇著眼、促狹一笑的痞里痞氣模樣,儼然「袁建平」轉生。

更多台灣漫畫的故事

被日本人稱為「亞洲至寶」的漫畫鬼才鄭問,為何直到去世了台灣人卻幾乎不認識他?
漫畫家揭露台灣惡劣創作環境:說好的稿費拿到只剩一半、威脅搶奪作者的著作權

(本文圖經合作夥伴《上報》授權轉載,並同意《BuzzOrange》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上報人物】王者再起 林政德揭《YOUNG GUNS》前身後世。)

更多上報好文:

‧ 【紐時精選】馬來西亞政治漫畫家:頭戴枷鎖也要繼續作畫
‧ 白天董事長、晚上漫畫家 「十八銅人」第二代雙面人生
‧ NHK身障運動動畫與漫畫家高橋陽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