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勞工為了自己的福利發動大規模罷工,最後逼得資方低頭妥協──如果換在台灣,這可能發生嗎?

德國擁有 390 萬名會員、最大產業工會 IG Metall 在 2018 年 1 月 31 日發動 72 小時的串聯大罷工,一共 50 萬人上街抗議。就算在罷工不稀奇的德國,都打破了 34 年來的紀錄。最後資方妥協,表示每週工時可從35小時減至28小時。今年 4 月開始勞工有望加薪 4.3%。勞工每週工時則可從 35 小時減至 28 小時。

如果吃到肉,勞工也該喝到湯!

「如果吃到了肉,勞工也該喝到湯!」IG Metall 工會主張,自歐債危機爆發以來,工會在工時和薪資問題上一直支持政府與企業界的「共體時艱」。然而在 2017 年德國經濟復甦、GDP 成長突破 6 年新高、國內失業率也創下兩德統一來歷史新低後,IG Metall 決定展開行動。

https://www.facebook.com/igmetall/videos/10155360402078437/

IG Metall 指出,他們從 2017 年底就開始試圖跟資方談判,提出給勞工「加薪6%」、「每周28小時平衡工時」等兩大條件,但與資方談判卻陷入僵局,因此才決定動員 50 多萬人上街,針對部分企業展開數小時的「示警罷工」。

這次德國罷工規模一舉打破 34 年來紀錄,至少造成汽車製造商、零件供應商、工程公司等約2億歐元(約72.79億元新台幣)損失,汽車公司 BMW、空中巴士(Airbus)也受波及,逼得德國資方聯盟 5 日再次與工會談判。

德國資方承諾加薪、降工時

歷經 13 小時後,雙方終於達成協議。資方表示自 4 月起勞工可望加薪 4.3%,同時為了降低企業壓力,企業只要在未來 27 個月內將薪資調高到雙方可協議程度即可。工時部分,如果勞工有照顧家人需求,單周工時就可從 35 小時減少到 28 小時。若勞工想加班賺錢,每周則能延長工時到 40 小時。

毫無疑問,這場罷工是德國勞工的勝利,但也如果不是資方願意犧牲利益,雙方也不會達成協議。德國資方談判代表沃爾夫(Stefan Wolf)認為確實有非常多老闆、雇主會很難接受加薪,但他們了解勞方工會必須這麼做:「我認為新的薪資制度,是相當平衡的」。

別再「反觀台灣」,重點是如何培養正確社會風氣?

相較於台灣勞基法有條件放寬單月加班上限和輪班間隔,德國勞、資方的態度都讓鄉民大推德國,酸台灣「反觀連上12天」、「反觀台灣:勞工過勞死是本身有病!!!!」、「在台灣你會先被奴才隊友捅死」。但也有人指出「不用反觀阿,台灣勞工根本不敢像德國那樣罷工」、「網友只會反觀,你能做到真正上百萬人同時罷工再嘴吧」。

德國罷工成功不是一蹴可幾,一個社會勞資雙方能在衝突中找到共識,絕對不是勞工單方面要求,而是社會擁有尊重專業、會替勞工著想的社會風氣(看看照片上德國抗議勞工都是微笑,台灣勞工都帶著憤怒就知道了。德國人只是在實現應當的權益,然而台灣勞工卻是要跟整個不友善的勞資環境對抗)。

台灣低薪和不成比例的工時,讓我們很難不羨慕德國。但除了推「反觀」外,或許我們更該想想──台灣該如何向德國學習在勞動意識上培養正確的社會風氣?

推薦閱讀:

為什麼歐洲國家不會被罷工拖累?因為他們擁有台灣社會一直缺乏的「談判機制」
德國人會在開會前三個月,決定會議要吃什麼──從開會習慣看不同國家對「守時」的定義
工時太短不能拚經濟?德國百年前就訂下「八小時工時制」聖旨,就是不給員工加班!

(本文提供合作單位轉載。首圖來源:IG Metall 臉書

本文資料來源:

聯合:28小時週工時之鬥:勞資妥協,德國結束34年來最大工會抗爭
東森:德國爆發50萬人罷工!資方妥協加薪4.3% 每週工時35→28小時
蘋果:德國34年來最大罷工 成功爭得加薪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