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原作者 周芷萱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到底是年輕人不努力,還是眼前真昏暗無光?台北上班族基本開支粗略計算〉 。首圖來源:Mark Harrington,Duncan Chen,CC liscened )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這是一篇認真計算文,在台北工作,房租、水電、通勤費要自付的青貧上班族看了會頭皮發麻的一篇文章,但這是我們活著必須面對的現實——當省錢不能帶給年輕人希望,存錢到底要幹嘛?照所謂「省錢魔人」的方式過生活,什麼都不能做、什麼生活品質都沒有,人們活著到底為了什麼?(責任編輯:余如婕)
文 / 周芷萱
今天看到一篇新聞居然在爭論養兩個小孩的一家四口一個月花八萬是不是太奢侈,只覺得一陣惱怒,到底世界上怎麼這麼多吃米不知米價的鍵盤省錢達人?

(圖擷取自mobile01)
每次吵這種問題我就很火大,萬一有家裡有房子給住或是有存款的人還來吵我就會更火大,今天就來整理一下台北上班族的最最最基本沒生活品質可言的開銷好了。(不是我的,我可不會這樣苦毒自己,人生還不夠難嗎?)
假設一個,剛碩班畢業背了 300,000 學貸(公立大學,大學四年碩士兩年),月薪三萬的二十五歲上班族,住在頂溪捷運站附近,在台北小巨蛋上班好了。
他的收入:薪水 30,000
勞健保自付額:1,063,扣完實拿:28,937
他的支出:
房租:8,000(頂溪附近 8000 的套房生活品質如何呢?請看下面的圖片)
電費:1,000(台北的套房電費通常是一度五到六元,我最高繳過 2000 一個月,最低大概 800,抓個中間偏低值,夏天不能天天開冷氣要愛護北極熊唷^^)
手機費:800(為求省錢不辦吃到飽,大多時候可以用家裡或公司的)
交通費:1,000(小巨蛋到頂溪一趟 20,一天 40 元。一個月上班算 22 天共 880,進位到整數,多的 120 算是假日家裡附近偶而晃晃的交通費。我自己住新店念台大的時候一個月光悠遊卡是要儲三千啦ㄏㄏ。)
吃飯:7,500(一天一家人餐費五百都被嫌貴,我抓 250*30 天。意思就是每天早餐 50,午餐跟晚餐都 100。這樣在台北小巨蛋跟頂溪可以吃什麼呢?也請看等下的圖片)
學貸預計分八年還,每期 3200 左右(我自己很幸運沒有這部分,跟朋友打聽的。)
日常用品採購和雜支:500(衛生紙、衛生棉、牙刷、文具、盥洗用品等等)
這樣加起來,總共是 22,000,薪水每個月剩下 6937。好像沒有很慘還有結餘?
不,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樣抓開支的話,你的生活會長怎樣吧
首先,住的部分。
頂溪捷運站附近的 8000 套房其實也沒有很容易在 591 找到,我隨便找了一間永安市場站,8300 一個月的套房,長這樣。(圖片來源:591租屋網,連結很可能失效因為被租走了,大家不信可以自己搜看看)
我住過這個大小的套房,說實在的回家就是睡覺而已,你真的不會想在這麼小的空間有任何的娛樂活動。就只求晚上有一個棲身之所,第二天醒來去上班而已。
電費一個月抓一千塊的結果,就是夏天冷氣不能晚上想開就開,更不能吹到天亮一定要設定時,ok 我知道很多人沒關係,我們環保愛地球吹電扇就好。冬天電熱水器也不能洗太久洗太熱,因為也會超支。
交通費 除了上班必要支出之外,只有額外的 120 元,基本上就是一個月的週末只能選三天去捷運二十塊的範圍之內,不然就要去哪都騎 ublike,否則就要超支了唷~~
我順道查了一下從頂溪出發單趟悠遊卡 20 塊錢的捷運範圍內,最遠可以到哪裡。
圖中打紅色勾勾的地方是從頂溪出發,二十塊可以到的範圍。黑色圈圈是我畫的大致上的,在這個交通費以內,以捷運來說的生活圈。如果你交通費每月餘額只有 120,這個範圍之內就是你能去的地方了。不包括放假回老家、去遠一點的朋友家玩、參加活動這些額外的支出。
再來,講到每次最有爭議的吃飯問題。到底吃多少才不算奢侈?
我實在覺得這個問題很愚蠢,現在物價高誰不知道,就算吃的省一點是能存多少。不過,還是先抓很緊來算看看。我這次抓的 250 一天,不能喝咖啡、不能抽菸、不能喝手搖(手搖一杯就 50 啦!),就是最最基本的,人要活下去的開支。一個月抓7500。
50 塊早餐,目前新北的美而美物價如下(圖片來源)。大概就是頂多吃到燻雞堡+中冰奶這樣。
100 午餐,要在台北小巨蛋,這挑戰很高XD
可以選擇:全家微波食品 70 左右、路邊攤炒飯 70、自助餐夾少一點不要夾太多肉。事實上附近吃飯的小餐館隨便都超過100,我找幾間比較接近的給大家看看。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預算 100,在小巨蛋這附近大概就是只能吃基本的便當,還不能點蔥油雞腿飯 XD
晚餐回中永和吃,物價稍微低一點點(有嗎?)但總之還是不脫快餐店跟便當店。

圖片截自此
我光是寫跟找資料就覺得超級厭世了,各位看倌可以想像一下,要是每天,都只能吃這些,小心翼翼不要超支,週末不能跑太遠出去玩,每天餐費都得抓在 250 元的感覺是什麼。
當然,我這樣抓還有 7000 左右的剩餘,所以每月還有一些以下的選擇可以選配
飯錢抓多一點,一個週末抓 1000。22*250=5500、1000*4=4000,週末飯錢兩倍版本的餐費一個月共 9500。每月盈餘剩 5000。
孝親費???看你家庭狀況囉。
跟朋友同事吃 500-800 的聚餐(基本上同事聚餐沒有 500 以下的可能啦⋯⋯)
坐高鐵回中南部老家 2000 up/次(坐客運回中南部老家 200-500/次)
高中大學同學結婚,包紅包 1800 起(萬一交情好 2000 就飛啦!)
投資自己買個基金或保險或各種課程(3000 起跳)
每天一杯咖啡 35*30=1050
兩天一包菸 70*15=1050(每天一包的話就是 2100)
買書(現在書價約 300 左右)
參加藝文活動(票價也大部分落在 300 左右)
吃宵夜 80/次(台北鹽酥雞一份都要 50 了!)
萬一你在要求要化妝或是穿正式服裝的產業,治裝跟化妝品費用
週末偶而跑遠一點去玩(例如宜蘭之類的,不過不能過夜喔,一過夜至少 1000 又飛了)
剩餘的 7000 假如全部存起來,一年可存 84,000。
大概稍微有餘裕可以每幾年買個手機(10,000 up)換個電腦(20,000 up)、過年包紅包、出國玩一下(然後被徐重仁罵)
假如你不幸是 22、23K?
那選配跟年度性的花費都不用想啦,以上就是你加薪以前的人生。每天下班乖乖待在頂溪的家蝸居別出門也別社交吧。
我上面開支抓這麼緊,是因為每次討論這題開出收支,就有人要雞蛋裡挑骨頭,說年輕人沒錢還喝咖啡、還抽菸、還想出去玩。但說真的就算抓得這麼緊了,每個月也還只剩下 7000 左右,去一趟墾丁就沒了,墾丁之外的一次國內旅行也所剩無幾,這種拮据到不行的生活,真的稱的上生活嗎?
那為什麼要在台北?這不是幹話嗎,搬到別的城市還不一定找的到月薪 30,000 的工作好嗎?而且說真的就算搬到高雄是能省多少⋯⋯。
老實說即使是以上的選配通通配,我也覺得並不過份。但如果通通選,就是月薪三萬的人負擔不起的。所以要月薪三萬在台北生存,你不能有抽菸的習慣、不能有喝咖啡的習慣、不能太常回家、不能太常跟同事聚餐、不能太愛買書因為你套房放不下也沒錢買、不能太常離開你家跟公司附近的生活圈、不能在外過夜,手機電腦最好一撐要好幾年,即使現在的科技產品根本沒那麼持久。
要是什麼都不能做,什麼生活品質都沒有,到底活著做什麼?
工作應該是為了讓我們有想要的生活,不是把人綁死,活的不像人樣。自己願意過沒有尊嚴的生活,還得意洋洋的去檢查誰過太奢侈。
青貧已經是台灣社會非常嚴重的問題,挑三撿四別人的開支哪裡不合理哪裡太高,不會讓高物價房價低薪的問題變不見,也不會讓未來出現光明。
(本文經原作者 周芷萱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到底是年輕人不努力,還是眼前真昏暗無光?台北上班族基本開支粗略計算〉 。首圖來源:Mark Harrington,Duncan Chen,CC liscened )
再有人指責年輕人不存錢,丟這些文章給他們看
年輕人太會花錢?台灣真正罪惡的,是那些以「不消費、不娛樂」自豪的有錢老人
當薪水只夠活著而非「過生活」,這社會究竟還要年輕人省下什麼?
【永遠都存不到錢】年輕人不管多努力都不會加薪,起床想到上班就好想死
年存 50 萬未必能買房── 數據告訴你,當省錢不能帶給年輕人希望,存錢到底要幹嘛?
第一批中國 90 後已經出家——沒狼性了,中國年輕人已被壓力壓成「佛」
台北、香港、上海、新加坡年輕人,誰最悲慘——九成台青都厭世,奴隸指數拿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