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勞基法修法引起爭議,8 日有勞團發起抗議臥軌,網路對此卻反應兩極。許多人認為臥軌反而是製造問題、不顧旅客權益;還有人認為抗議就抗議,不該臥軌,支持將這些人抓起來。

就以臥軌這件事情來說,一個群眾運動究竟要如何成功獲得民眾支持?

(責任編輯:黃靖軒)

 

圖片來源:中央社,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文/子迂的蠹酸齋

齋主昨天晚上看到有人因為勞基法修法而跑去臥軌,希望藉此來博得版面並引起社會注意。齋主實在心有不捨,因為這群勞工和職業抗議者都太過情緒化,沒有思考過正確的群眾運動要如何運作。寫過烏合之眾系列文章的齋主,只好簡單說明一下如何正確運作群眾運動。

首先,所有的群眾運動都是打著大義名號的自私,以勞工運動為例,總是打著更進步、更效率、更健康或是更正義的口號在運作,但誰也知道,如果不是勞工自己會受益,也不會有勞工願意支持。

換言之這其實就是屬於一群人的的自私行為,如果不是感覺自己有可能會受益,那怕是支持會增加自己的道德高度也好,如果沒讓勞工感覺到自己會受益者,根本不會有人願意支持。

感受不到效益的立即性,臥軌和待轉大富翁有一樣問題

但這種受益並不是立即性的,許多勞工受益面都是抽象而無法感覺到的。

由於社會的烏合之眾占大多數,他們不懂小小法律的改動會影響多少經濟層面的問題,所以永遠只能看到最立即性的差異,像是價格漲跌,卻從未思考過這架個背後重重的複雜因素,只看到了最後的結果。

對於大眾來說,看到一群勞工跑去臥軌,是不可能會支持的,尤其正在等車的人。立即性的利益馬上浮現在這群等車和經常使用台鐵的人們,甚至看著媒體新聞的人也想起自己在台鐵等待誤點的經驗。

即便在他們的思維當中可以理解是為了爭取勞工權益,但是勞工權益對烏合之眾來說是十分抽象且難以具體化的,相對的火車時刻誤點是個有明確體會的經驗談,這時候後者的具象化程度會比前者的勞工權益高很多。

就像是前陣子有些機車騎士為了要爭取機車族權益而抗議二段式左轉,他們選擇的做法是不斷在同一個路口兩段式左轉,以遊走灰色地帶破壞交通秩序的方式來表達抗議。

一樣的問題也浮現檯面,機車族權益是個抽象且難以具體化的概念,但是被一群討厭的機車族刻意搗亂交通秩序,導致騎車不順利、甚至上下班耽誤時間。後者耽誤時間是具體且富有經驗的,但前者的權益卻是抽象而難以理解的,這種運動最後只會導致失敗。

群眾運動的重點,是要讓烏合之眾『感覺』到這運動對自己會有『立即性』的好處,它們才會大加響應,甚至在這個網路拼命轉發,甚至願意不上班來去抗爭。

一個成功的群眾運動,要有刻意的「以偏概全」

以台灣的群眾運動來說,最佳的地點只有凱達格蘭大道,因為全台灣只有一個總統府,而且每天總統府都有記者會輪班,更甚者總統府前面的道路特別寬也特別適合抗議,你跑去任何一個點都不會有比總統府更好的效果。

先前有個朋友問我為什麼勞團不去勞動部抗議,我回答他去勞動部抗議只顯得自己小家子氣,你有聽過有人要去里長辦公室或是衛生所抗議的嗎?

只要自己的人數夠多、力量夠大,當然要找他們的頂頭上司也就是總統府抗議,並且一定要癱瘓交通,刻意的造成警察系統的困難,刻意的激怒警察讓警察最後在驅離的使用暴力,被媒體記者拍到手無寸鐵的民眾被警察暴力對待,這才是搏版面最好的方式。

不然柯文哲為什麼今天教警察在碰到立委如果倒地的情況下,要全體說『委員為何自己倒地?』,就是害怕那幾個愛演鬼又上演一次悲情牌,而為什麼柯文哲知道這些事情? 當然是因為柯文哲自己也是個愛演鬼,而且演技比他們好十萬倍。

一個良好的群眾運動,必須要有良好的道德大旗和刻意的以偏概全。

一個良好的群眾運動,還需要貼上眾多的社會標籤

舉黑人運動為例,那怕多半的黑人是因為貧窮而導致犯罪率高,但是解讀上一定要說成是因為被白人所建構的社會制度給歧視而導致自我封閉,進而成為社會的問題,因此社會應該要給予黑人更多優待。

勞工運動之所以會失敗,並不是因為沒有良好的道德大旗和以偏概全,先前的過勞新聞幾乎都是用個案和偏頗的例子來訴諸於群眾情緒,進而達成勞團希望的政治目標,這做法很正確,卻忽略了一個相當大的問題。

與台灣其他的左派運動相比,像是環團、女權、同性戀。勞工是個過大的群體,他們唯一共同的標籤只有勞工這一標籤。舉次大於勞團的女權團體為例,他們其實在不同議題上也有分類,例如婦女特別爭取家庭中的權益,而職場女性特別爭取女性因為生理結構上的不同而損失的權益。

以同性戀團體為例,他們以群眾運動來說算是相當成功,以不到10%的人口成功號召了許多人參加,方法是他們內部有著相當硬性的凝聚力,若是不同意同運的主流意見,就容易被團體給排擠,就像是他們同性戀也排擠許多性別認同障礙的族群一樣。

一個良好的群眾運動,該群眾必須要有眾多的社會標籤,像是我們替同性戀團體貼上的眾多汙名標籤,女權團體替自己貼上的眾多受壓迫的標籤,但是勞工團體替自己貼上的標籤並沒有辦法符合每個勞工的需求,這問題正是來自於勞工數量太過龐大之故。(這段你有興趣的話,歡迎讀讀高夫曼的《汙名》)

勞工運動要成功,目標就不能是全體勞工

換句話說,其他左派團體的內部是凝聚且團結的,但是勞工只是受雇者。全台灣的勞工實在太多太多了,沒有辦法凝聚出一個目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此勞基法是不可能阻擋的,正因為有勞工希望不要修法也就會有勞工希望修法讓自己可以賺更多的錢。

有什麼辦法嗎? 很簡單,不要把目標放在勞工身上就好,畢竟要全部勞工都團結實在太困難了,這時候只有把目標群體縮小,才有機會成功。甚麼叫做縮小?

可以從個別行業開始思考和運動,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歐美都很少這類大規模的勞工運動,因為要凝聚全部的人實在太困難。在歐洲經常發生機場塔台罷工的情形,但民眾不是不急而是無奈,因為其他機場的塔台也同樣會罷工,這些同行的人可以理解彼此的困難,進而願意將目標放到一致。

有許多烏合之眾實在太傻,以為政客畫出了一張大餅就一定會實現,卻沒有想過有些時候當這張大餅太大,其實是怎樣也不會通過的。就像是小時候跟爸媽要零用錢,一次如果要到一百元是怎樣都不可能會得手的,但是你只要多次的要十元、二十元,你發現很快這些金額加一加就超過一百元了。

但是很奇妙的是當政府說要給勞工二十元的時候,勞工聲嘶力竭的說自己要一百元,結果就是連一例一休都被資方發動修法而改掉了。

呵呵。

(本文經原作者子迂的蠹酸齋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如何發動正確的群眾運動〉。首圖來源:中央社,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美國社會運動大師阿林斯基怎麼看 Costco 滅頂戰?他傳授這 13 個戰術讓敵人永遠被擊倒!
五點分析:比服貿更傷害台灣的馬習會,為何沒有引發比太陽花更劇烈的社會運動?
待轉大富翁有違法嗎?律師點破警方問題:盤查真的很好用,找不到法條就用盤查規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