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裡的保溫杯水溫未涼,辦公室的 90 後已經找到人生新方向:他們宣布成佛了」

以這一句話作為開頭,《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這一篇由中國媒體「新世相」在 12 月刊出的文章正火紅。內文提及中國 9 個淡然應對生活的青年,用許多形容詞描述這群「出家」的 90 後中國青年,包括「佛系食客:中午到底吃什麼,昨天的再來一份吧」、「佛系養娃:出息的孩子不會多,童年何必要那麼苦」、「佛系購物:遇到合適的就買了,不合適我也留著吧」等。

一言以蔽之,所謂佛系,就是指對一切看的很淡、對什麼是都不爭不搶的生活方式。這篇文章引發了中國 90 年後年輕人的的共鳴,紛紛將自己稱為佛系青年。

圖片來源:截自新世相《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

佛系乘客:給司機打電話說,你不要動,我來找你。佛系健身:下班後去健身房走一走,就很開心;佛系好友:在朋友圈隨緣點讚,都是愛的鼓勵。(出自《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一文)

事實上,佛系一詞最早是出現在日本,2014 年有一個日本雜誌將不想浪費時間談戀愛、只關心自己生活的男性稱為「佛系男子」(草食男的進化版)。不過這篇《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所提的佛系青年指涉範圍更廣,他們不只是交不到男女朋友的魯蛇,更是被壓力壓到想出家的一群青年。

媒體分析,現在的中國社會各種競爭異常激烈,人們自由的空間越來越小。而 90 後的中國人正是在一個高壓環境成長。有中國學者認為,佛系青年代表了 90 後「低成就慾望」的特質。他們面對的是由中共打造出來的「吃人」社會,而「佛系」一族就是在高度競爭下出現的自我調侃名詞。

聽起來和台灣的小確幸有點像,對吧?但中國青年之所以選擇「成佛」,還有一個原因。因為中共掌權以來,徹底摧毀了中國人的信仰和傳統文化,將人們引向了「一切向錢看」的道路。在這種價值觀成長下的孩子,的確很容易迷失自己的人生方向。

換句話說,我想佛系青年和台灣人的小確幸,雖然都是自我調侃,但還是有本質性的差異。

台灣人的小確幸是對低薪的一種無奈,無法大吃大喝,那就週五晚上買一碗泡麵窩在家裡看劇,但基本上還有追求幸福的慾望,只是變得容易滿足;然而佛系青年則是活在一個只「向錢看」的扭曲社會,他們看不到希望,自然連追求一點幸福的動力都沒有了。

再也不是狼性,中國青年直接被壓力壓成「佛」了。聽起來也滿可悲的,不是嗎?

(本文提供合作對象轉載。首圖來源:Petr & Bara Ruzicka CC licensed)

推薦閱讀:

中國實況主墜樓影片瘋傳──是網路「抖內」文化害死這位網紅嗎?
中國剷除窮人 Part2:街頭凍死骨將增加千萬副!中共強推「禁煤令」不給人取暖
這圖是當年蒙古入侵南宋啊!中國出現神秘黑洞,空汙爆黑到無法監測

本文資料來源:

第一批 90 后已经出家了
大紀元:【新聞看點】壓力太大 90後成「佛系」一族
BBC:「佛系青年」成熱詞 90後都看破紅塵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