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勞基法修正草案將在本週(1.8)完成三讀,對於修法,學界219位學者聯署聲明表示「我們嚴正的反對《勞基法》修正案,並要求執政黨必須立即停止此一修法」,訴求撤回草案。
民進黨修《勞基法》被輿論抨擊,這讓許多民進黨支持者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本文作者盤點從蔡英文在競選總統、林全內閣到現在賴清德對勞工的態度、政策到底有哪些轉變,看完之後才懂,原來讓民進黨支持者失望、被其他人痛罵的原因很簡單:民進黨走回「舊政治」的老路、在二選一的道路上選錯條路暴衝。
(責任編輯:余如婕)

圖片來源:中央社授權,未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
文 / 李旭峰
▎勞基法修惡
如果用一個小故事描述這次勞基法修惡的爭議,那我會這樣說:選前,蔡英文畫了一個營養豐富的大漢堡;選後勞工先花十塊錢和林全買了一個饅頭;之後賴神來了,把饅頭收走了,再和勞工拿了五塊錢。
▎蔡英文2016的勞工政策
1.0
時間拉回 2016 年,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發佈了一張經典的文宣,宣示了如下六點的勞動政策。
(a)薪資要增加
(b)工時要減少
(c)保障非典型就業者
(d)支持青年、中高齡就業
(e)照顧遭受職災勞工
(f)鼓勵組工會
1.1
2016 投給民進黨沒什麼好酸的,見獵心喜者實屬勉力找事聊以自慰。民進黨政策上的實踐力在當時是不可預期的。
在洪仲丘案、反課綱、馬王政爭、太陽花以及國民黨內部的換柱風波後,已足證國民黨就是一個大醬缸,不只無能帶領國家面對新時代的挑戰;在台灣面對產業衰退與轉型的浪潮裡,其所領導的裙帶資本主義經濟只會繼續榨乾這個島嶼僅存的養分。
1.2
就算現在是國民黨執政,國民黨會推出對勞動更友善的政策嗎?如果國民黨推出這樣的勞基法修正案,蔣萬安會發揮政治主體力抗黨中央嗎?
對於不考慮國民黨的選民而言,2016 年比較值得商榷的是不分區立委要投給第三勢力還是民進黨——最後結果是民進黨在不分區亦大獲全勝,得到十八席不分區立委。其中本次勞基法修法的大將林靜儀名列第十六名。這個案例,就提供給大家作為未來投票的參考了。
▎林全版
2.0
選後,蔡英文任命了第一個行政院長林全。林全內閣也推出了第一波的勞基法修正案。就個人觀點來看,林全版對勞工尚屬有得有失,釐清了一些制度上的混亂,也朝向抑制過勞的方向前進。考量到勞基法只是實踐勞動政策的一部分,這個版本是尚可接受的。
2.1
2016 年林全版到底包含了什麼內容呢,以勞工的觀點來說,大致如下
壞處:
(1)取消 7 天國定假日好處:
(1)增加約 0~3 天的年休假(依年資不等)
(2)新增每週一天的「休息日」,這天如果加班,可得到更高的加班費
(3)休息日裡,加班時數以進位計算(0~4 小時算 4;4~8 小時算 8;8~12 小時算 12)
(4)輪班休息間隔由原本曖昧的「適當之休息」,明定為「十一小時」
(1)休息日裡更高的加班費,或因此免於加班
(2)休息日不再被零星的加班騷擾
(3)更明確的十一小時輪班休息間隔
2.2
然而,勞動部在法案通過後,就以部分產業無法適應為由,決定延後實行這項輪班休息間隔規定。也就是說,民進黨自己通過的法案,在受到壓力後,自己用技術手段拖延不執行。
2.3
總地來說,林全版透過提高休息日的加班成本,達成所謂「以價制量,減少加班」的政策目的,並藉此達成「迂迴的週休二日」。此外,輪班休息間隔由原本的曖昧不明提升為「明訂 11 小時」,由於 11 是 24(一天)與 8(單日基本工時)與 12(加班後單日最高工時)的畸零數,這會大幅提高密集排班的困難。
在這兩個雙重影響上,採用排班制度的產業不再能透過「常態、密集、廉價、彈性」的加班,雇用最少的人力,榨出最高的總工時,卻同時提供不變的服務。
當然,這樣的政策,老闆是不可能不反彈的。所有政策都會有人反彈。我們在意的是,政府如何掌控宏觀的方向;如何形成嚴謹的的政策;如何透過程序完成立法;以及,不能有誰的反彈特別算數。
▎賴神來了
3.0
林全辭職後,賴神風風火火地上任,展開了第二次的修法,其內容大致如下:
(A)取消林全版的休息日加班進位計算(例如 0~4 小時算 4),也就是所謂「核實計算」——請注意所謂「核實計算」只是取消林全的進位計算方式,並不是要幫勞工討回沒拿到的加班費的意思,取這個代稱既邪惡又無聊。
(B)(有條件地)將七天至少休一天的規定放寬為十二天休兩天
(C)將加班上限由每月46 小時提高至 54 小時,三個月不得超過 138 小時(每月平均不變,但是單月上限放寬)
(D)輪班休息間隔改為「原則十一小時,勞資協商後可為八小時」
還有一個無厘頭的贈品:
(E)年假折換薪水的結算改為兩年一次
3.1
光是(A)(B)(C),就已經讓林全版「以價制量,減少加班,迂迴週休二日」的進步精神蕩然無存。勞工不只沒有落實周休二日,甚或連七修一的週休一日都不可得,形同選前喊十步,選後走五步,一遇到壓力又退回原點,甚或倒退五步。
(D)的爭議則更大。以大家最憂心的客運司機為例,輪班休息間隔若為八小時,扣掉下班交接、通勤與基本的休閒,一個客運司機可能在睡眠不滿六小時的情況下再次上路。對照近年來層出不窮的客運車禍案例,這正是經濟學所提到的:(即便只講求效益最大化)當外部成本沒有被正確歸因時,就無法產生社會的最大利益。而這些外部成本,就交給全體社會——特別是無法負擔高鐵火車的人去承擔。
(請政客們不要每次提經濟學都只提自由競爭,不談外部效果了。這樣連大一第一次期中考都過不了的)
3.2
在(D)中,許多賴神版的支持者主張,現行的輪班制度只提到「適當之休息」。修法後,讓「原則十一協商八」即可上路,有什麼不好?但別忘了現行版本應該是林全版的十一小時才對哦——民進黨訂的法案,自己壓著不執行,再拿來討價還價,堪稱無恥。
3.3
在台灣,勞資會議和工會的實力,我想大家心裡都有數;以勞動部當前對資方疲軟卻對勞方無比硬頸的表現,竟然還有臉要社會相信他們未來會把關?無獨有偶,在修法爭議沸沸揚揚之時,新竹普萊利公司因為勞資爭議而展開罷工,但警方在這次事件中不僅無端對罷工進行盤查,甚至強行破壞合法設立的罷工糾察線造成肢體衝突,並以此為由將在場人員逮補。
而近日又傳出華航以莫須有的罪名開除工會參與罷工的幹部——蔡總統自認林全版的修法讓政府在勞資間「公親變事主」,我想請問蔡總統或賴神:警方出面圍事,這究竟是公親、事主還是公權力流氓?「鼓勵勞工組工會」還是不是民進黨的政策?
3.4
眼見仇恨值井噴,賴神推出了半版的廣告,描述了這樣的場景:一個非得靠加班才得以溫飽的勞工,以及一個身先士卒的苦哈哈老闆——賴神不斷強調這樣的修法是因為「勞工也需要加班」,也就是所謂:勞資雙方都需要「彈性」。
但是別忘了,現在的勞基法並沒有禁止勞工加班——每個月仍有 46 小時的時數,只是要放寬為單月 54 小時。換言之,賴神想要的不止是加班,而是「加班加班再加班」。他所描述的那些勞工,不是「加班才得以溫飽」,而是「加班加班再加班才得以溫飽」。在台灣年總工時已名列世界第六的眼下,加班上限再提高究竟有何意義?
3.5
綜觀 ABCD,我們發現一個共同點,就是要讓企業可以延續過去「常態、密集、廉價、彈性」的加班傳統與排班方法——而賴神甚至要進一步強化這個模式。近年來各項勞權問題,諸如非典型就業、常態派遣、無薪價乃至這次修法的超彈性加班,都直指一個事實:
台灣的產業正在衰退,而部分資本家為了維持利益,在透過創新精神的「向外衝」以及透過金權政治的「往內擠」的兩條路上,選擇了「往內擠」
——透過政商關係鬆綁勞動政策,將原本該由資本方承擔的景氣波動風險,交由勞動者承擔。因此,勞工旺季要加班才有錢;淡季則領著微薄的底薪,甚或接受無薪價。
當勞動力具有大量的彈性,資方就可以僱用最少的人,進而承擔最少的景氣與創業風險,甚或和可能更有效率的潛在產業競食資金與市場,遷延但累積產業衰退的惡果——而當景氣復甦與政策紅利帶來額外營收時,卻仍由這些資方獨享。在高工時低薪資的環境下,勞工有假休不得,消費信心不足、健康水準下降、生育率下降甚或造成年金破產,都是可能相關的長遠困境。
3.6
許多人將阻修賴神勞基法,讓企業得以競爭淘汰者,比喻為北京的冬夜清除低端人口,我亦不能苟同:雪夜裡將人直接逐出不予安置,物理性地暴露於低溫,是一碼子事;眼見溫水煮青蛙,嫌滅火燙手,又是另一碼子事。
一碼歸一碼,比例不同,急迫性不同,不可相提並論——再次強調,現在的法規不是不准勞工加班(台灣工時已經世界第六),而是林全版讓加班變貴排班變難,試圖撼動「常態、密集、廉價、彈性」的加班傳統。
我們想知道的是,真如賴神所說,因此生活不能自理的勞工有多少?與社會長期過勞的代價相比,孰輕孰重?而透過過勞壓抑的失業與低薪問題,又能持續多久?然而本次賴神修法,不論是提案之倉促、說明之模糊、程序之粗暴、意圖之明顯,乃至一路上民進黨各種脫序言行下限之低,都讓人瞠目結舌。
3.7
行文至此,我再列一次蔡英文的勞工政策文宣——這次的修法,以及民進黨近日的所作所為(諸如凍結勞檢預算、新竹的非法逮補合法罷工),請問這些符合了蔡英文的那幾項勞工政策?
(a)薪資要增加
(b)工時要減少
(c)保障非典型就業者
(d)支持青年、中高齡就業
(e)照顧遭受職災勞工
(f)鼓勵組工會
▎舊政治之惡
4.0
說穿了,這整件修法,最讓人憤怒的是民進黨所展現出的、回歸舊政治的決心。
4.1
什麼是舊政治?舊政治是踐踏民主,主張選舉歸選舉,政治歸政治——宣示時只是猴戲,買單的全是笨蛋。
舊政治是金權政治:資方有事則奉茶上座急於星火;勞團反對則嗤之以鼻置若罔聞
舊政治是蔑視公民參與:誰反對我,誰就是假工人與錄音帶
舊政治是醬缸政治:資方皆知自律,勞檢全是擾民,勞檢預算索性一併凍結
舊政治是警察政治:合法罷工可以非法拘捕,逆我者舉手投足皆為妨礙公務
⋯⋯而正是這樣的舊政治,讓台灣身陷各項困境,難以轉型與自救。
4.2
近日,賴神提出了第三次修法的提議,主張不同產業以不同的法規型態因應,這點我暫是觀望與肯定的(注意我是對事肯定,不是對這位賴神有所期待)——用於工廠的法律與知識產業的法律的確可能不同。如果有第三次修法,盼望民進黨功課做足,好好面對自己的競選承諾,別把精力都拿去鑽研程序和抬人才好。
4.3
這次我撰文批評民進黨,約莫被退了十餘位追蹤者,有別於過去零星寫評論時的群情激憤,這次則以觀望者居多——我想這是件好事,這代表我們的公共討論已經從統獨這種直覺但卻僵局的題目,深入到更具體且關鍵的地帶。這大概也是後國民黨時代裡,我所期待的,新政治的溫床。
(本文經原作者 李旭峰 授權轉載、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連結在此。首圖來源:,CC licensed)
民進黨做事前得先搞清楚這些事啊
希望民進黨不要誤會了,你們的上台,只是因為我們太討厭國民黨了
鄉民整理民進黨的「勞工開刀史」被推爆:DPP 還是回去當在野黨好了
從這份文件看民進黨的墮落:30 年前的黨外人士政見,每條都狠狠打臉「資進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