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中國近年崛起吸引許多外資、台灣企業進入,然而中共卻也將「政治正確」的魔爪伸進商業體系內,要求駐中的外國企業需要在公司內部發展「共產組織」。此舉引發德國駐中國工商總會(AHK)強烈反彈,在上周五(24日)發表聲明指出德國企業不排除退出中國市場。
中共組織部副部長齊玉曾在 19 大一場記者會上透露,到 2016 年底,中國外商投資企業中有 7 成建立了共產黨組織。包括迪士尼、三星等大型企業都會定期舉辦共產黨組織活動。
德國駐中國工商總會因此在 24 日發表聲明指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 19 條規定,中國企業、中外合資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內部,至少要有 3 名共產黨員。而且還要求企業必須提供設備給黨組織開會,或是允許員工額外休假,出席黨的活動。
德國工商總會表示,對於中國這樣要求企業內部必須發展共產黨組織,感到擔憂,也不認同外資企業應該發展任何政治組織。企業管理應由企業負責人決定,而不是第三方引導。該篇聲明中強調,如果第三方繼續試圖影響外商企業,德國企業不排除從中國撤資,或重新考慮投資策略。
代表德國製造業的德國工業聯盟(BDI)主席坎普夫(Dieter Kempf)接受訪問時也指出,中共強化對社會所有領域的控制,對外資企業有直接影響。他呼籲中國政府,「不是黨、而是外國投資者對決策有最後的決定權。」
為什麼德國對政治入侵企業這麼敏感?根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過去德國曾遭遇納粹干預經濟的歷史教訓,因此德國政界、企業界都對政黨在企業內部活動高度警覺。中國市場的確很甜美誘人,但當中共想藉此「誘餌」擴張政治管控,已經踩到了大多德國企業道德底線,以及這些企業必須遵守的本國法律。
德國駐中國大使柯慕賢也在本月出席活動時公開指出,中方要求外國企業管理層中一定要有黨員,甚至讓黨組織在企業有更多發言權,都可能會涉及利益衝突。柯慕賢說,這些因素都會進一步削弱歐盟對中國的直接投資。
中國現在遭遇的,是「中國模式」銜接上國際規則的矛盾。一方面張開手歡迎外資進入,另一方面卻不想讓一切脫離黨的控制。中國目前仍是德國最大貿易夥伴,兩國雙邊貿易額去年攀升到1700億歐元(約台幣6兆元),但德國未來會不會因為政治干預而退出中國市場,仍充滿變數。
(本文提供合作媒體轉載。首圖來源:Loren Javier CC licensed)
推薦閱讀:
習近平將復辟皇帝制?中共 19 大前各種洗腦造神,BBC 酸是在創「邪教」
【解析共產黨】給想加入中國共產黨的你:你還真以為有黨證可以橫行天下啊?
【台灣何時跟進?】避免共產黨獨裁濫殺再度上演,蒙古正式宣布廢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