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
2018 年國慶日的動態主視覺獲得滿堂彩,不過 2017 年 9 月初公布時,可是被網友罵翻:「可以再醜一點」、「這是色盲檢查圖嗎?」即便設計師葉忠宜笑說:你不覺得很好玩嗎?
不過也讓我們重新思考:台灣人面對「新設計」和「專業」的態度,是不是出了問題?
最近臉書上流傳一張照片,這是一本書的截圖,書名叫做《新手老闆一定要懂的 30 個創業力》,截圖是書本裡的章節,討論創業前改準備哪些、人脈是多麽不可或缺。
但這書的作者是這樣寫的:
「若是有朋友在做設計方面工作,則又可以請對方幫忙設計名片跟招牌,這樣可能又可以省下設計費用,只需支付印刷跟器材費用而已。重點是,感謝朋友的方式很多種,跟對方有一定交情的話,甚至請頓飯就可以解決了,除了基本開銷,一堆錢都不用花。」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877264348957268&set=a.451185631565154.122130.100000211627542&type=3
這不是幹話,那什麼是幹話?
看這本書的人創業真的會成功嗎?怎麼不說員工也找朋友,省下更多支出呢!強烈建議書名應該改成《交不到朋友的 30 個創業力》、《讓自己變成慣老闆的 30 種能力》,就是有這種人在阻礙台灣進步啦!
豬頭翔先生在 〈 菜販也能當選全球最有影響力人物的意義 〉 一文中,就曾經提到, 台灣人中國儒家文化的影響,是不尊重「當官的和準備當官的」以外其他職業的人 , 這種思維到了多元化的當今社會,產生了大部分職業的人都不尊重自己,不認為自己的職業有什麼重要,當然就更加不會為了這個無須尊重的職業費心自我修鍊了。
這種心態不僅讓台灣的民主政治始終停留在二流的階段,也讓台灣的產業升級始終無法達成。我們來看看其他國家怎麼做,別說太多,講日本跟英國就夠了:
日本:「電視冠軍」和漫畫讓你找回遺忘已久的才能
日本尊重專業的風潮,也具體表現在日本的電視節目當中,在 1990 年代,日本最夯的電視節目便是「電視冠軍」。在這個節目當中,讓許多平凡無奇的素人,突然找到自己遺忘已久的特殊才能,一夕之間成為某領域的專業達人。
走在時代尖端的日本漫畫家,當然也要趕上這股浪潮,例如教讀者如何品茗紅酒的《神之雫》;教人認識日本清酒的《夏子的酒》;教大家如何做日本壽司的《將太的壽司》,以及教家庭主婦如何做出好吃家常料理的《美味關係》,在這片知識漫畫風潮之下,也順勢捧紅了亞樹直、尾瀨朗、寺澤大介以及槙村怜等日本漫畫家。
英國:不愛台灣老闆最愛的「多工型」人才
台灣老闆這種心態:「差不多就好,我花幾千塊幫你加薪總比花幾萬塊請另一個專業人才好,是不是呢?」造成許多人常常事情做不完不得已而加班。
多工型(Multi-tasks)人才在英國不見得找的到工作,或許是因為倫敦整體經濟狀況穩定,老闆通常比較有餘裕請足夠的人來分工業務,而不是一個人當兩個人用。他們喜歡專業的人才,而不是什麼都做過,但什麼都不精通的人。
慣用 Multi-tasks 人才這弊病,可以說是台灣老闆們喜歡蔑視專業的原因 ,就連教育界也是如此。現今的高等教育前景普遍黑暗,許多擁有博士頭銜的人找不到教職,部分原因是:不少大學喜歡「缺額不補」,即使有缺教授,寧願叫現任的教授們多兼點課,也不願多花錢聘請該領域的專業人才。
其實,以前的台灣還滿尊重的專業
1970 年代,政府為了徵求中正紀念堂的設計圖紙,曾在報紙上刊登相關徵求公告,這個徵求活動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只需要提出計畫構想即可,可在必要時附上簡明圖表,但不需要附上設計圖。在經過第一階段評選之後,選出的計畫者才需要提供設計圖以為評選內容。
重點在:提出設計構想與初步設計草圖者,提供酬金新台幣八萬元。
是的,早在四十年前,提供設計圖來評選的設計師都可以獲得八萬元的酬金;當然只提文字企劃書的不會給錢,但這是避免阿貓阿狗來亂提意見的做法。而且以那個年代的物價來說,一個落選的設計圖的八萬元能拿到一個老師近一年半的薪資!
台灣不尊重專業其實是近幾年才比較嚴重的啊!
台灣到底有哪些問題?
不管好的壞的服務都要挑三揀四,好像別人的時間別人的專業都不是成本、看醫生一定要拿些偏方出來質問醫生為什麼不這樣那樣、生個小孩明明就不用每次都要照超音波, 非得每次都要花很多昂貴的醫療資源去只為了圖個安心、醫死人就抬棺抗議、犯罪被判刑怪司法不公⋯⋯
最可怕的是,台灣人對於有專業的人不肯給予相對應的報酬, 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讓不專業的人在市場上大行其道, 因為他們沒有一個好的專業養成訓練, 所以願意接受比較低的報酬,不尊重專業的市場上最後就只剩下這種人。
不尊重專業,做得好做的壞都一個價錢, 最後的結果就是沒人想要追求卓越, 市場上小人壞人懶人當道, 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就是整個台灣的浩劫 。
回到這本荒謬的書,我們該怎麼做?
別錯把「友情勒索」當成「人脈」!台灣社會依然充斥著各種想多騙一次就算一次的人, 但是我們還是要尊重每個專業的人, 把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互信建立起來, 市場機制自然會讓不專業的、光呼弄人的騙子下來。
很多制度過時也是事實,造成對專業的不尊重, 不好的制度造成台灣無法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但如果我們能從尊重別人的專業做起, 把對的人放在對的地方,是不是能降低消耗專業的風險?
順帶一提,本書作者:李偉群,好像是創業顧問,網站上這樣介紹:
大學畢業就創業,在短短五年內,就創造了超越同年齡上班族所賺的一輩子的薪水,目前退休負責培養及教育新世代主管,他將創業的流程體制化,獲得各界好評,目前以亞洲為據點,進行演講、企業研修、改善輔導等工作,也以企業顧問的身分,對於企業的經營團隊進行提供意見的工作。
不知道他還有沒有設計師朋友。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推薦閱讀
一個故事看台灣人「尊重專業」觀念倒退:40 年前落選設計圖都有八萬,現在卻要設計師免費「比稿」
一個設計師的告白:想出走台灣的不只是「紅點」,還有我們這群不被尊重專業的工作者
為什麼一台音響可以賣到百萬?瑞士老闆尊重專業,相信員工努力值得上百萬價值
尊重專業根本是空話──我花時間寫這篇文章,你就該付錢才能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