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如果你覺得為什麼韓國可以拍出《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這類的歷史改編,那你真的要去看看《大佛普拉斯》,前者重新檢視國家的醜陋瘡疤以獲得前進的動力,後者則是營造我們面臨的世界,它不是過去、不是現在,更不是未來,而是真相。

我們不難發現,這幾年台灣影視正朝向「落地文化」走去,不管是《通靈少女》還是《花甲男孩轉大人》,都細細描述社會中下階層的庶民文化。而《大佛普拉斯》則把草根精神挖掘更徹底,故事圍繞兩個「魯蛇」看似荒謬、搞笑的日常生活,背後卻道盡台灣底層人物的無奈。

而這部電影裡的另一位角色,飾演「肚財」的陳竹昇似乎就是《大佛普拉斯》世界觀的縮影,不管戲裡戲外,他本身即代表了台灣的小人物,擅長演「邊緣人」的他,是如何從小角色走向國際影壇?讓我們一讀他的故事。(責任編輯:余如婕)

圖片取自甲上娛樂臉書,右為在《大佛普拉斯》飾演肚財的陳竹昇

今年堪稱是陳竹昇的年,不看到他都難。光是這個 10 月,由他主演、連獲國際大獎肯定的電影「大佛普拉斯」與「阿莉芙」先後上映,他代師上陣的綠光劇團舞台劇「清明時節」也在台中、高雄巡演。

入圍金馬,他只說是「老師」的功勞

第 54 屆金馬獎日前公布入圍名單,陳竹昇以「阿莉芙」中變性人 Sherry 一角入圍最佳男配,與影帝梁家輝、戴立忍等人競逐大獎。面對這一切光彩,身旁親友歡欣鼓舞,他也是高興,但只淡淡笑著,「都是剛好,都是老師在天上有處理(台語)啦。」

陳竹昇口中的「老師」,是雕塑藝術家李良仁,是他自 15 歲起就跟隨學習、如父如兄一般的重要人物,也是他後來踏入劇場、成為演員的關鍵。今年 2 月,李良仁因病辭世,陳竹昇陷入憂鬱,旁人跟他聊到老師,他只能仰起頭,因為眼淚隨時會掉下來。

「他離開後的那 3 個月,我自己都快想不開了。後來,綠光『清明時節』要演出,吳念真導演請我去頂原本由老師飾演的守墓人角色,我很感激,那對我意義重大,是對我的一種藝術治療。」陳竹昇說。

「老師去做仙,學生出來頂,天經地義。」陳竹昇說,雖然只有短短兩場戲,但能講他講過的台詞、穿他穿過的衣服,「然後走著他的節奏、揣想著他的呼吸⋯,不能說不玄,但演出時,當我站在翼幕邊,我可以感覺到他的臉,就浮現在我旁邊。」

他 27 年的經歷,就是一部台灣劇場史

今年 42 歲的陳竹昇並非演員科班,而是協和工商美工科雕塑組,也因此與李良仁結緣,繼而被帶進紙風車劇團做布景道具,一路跟著老師工作、生活。

早年的台灣的劇場,資源有限,在裡頭工作,幾乎就是家庭手工業。於是一齣戲從發想、製作到演出、謝幕、拆台,就是一個團裡的幾個人埋頭猛幹,犧牲睡眠燃燒肝。

「在工廠做完道具、染完布,立刻要進場裝台、調燈光,開演了,還要上台耍彩帶、跑龍套,然後拆台、打包,連夜開車回工廠卸貨。」陳竹昇連說帶演,不忘示範著如何一面開著手排貨卡,一面拆筷套吃便當。

從道具美術到舞台技術,甚至是活動主持、陳竹昇在劇場以一擋十,無所不能。而反應靈光、肢體協調的他,很會即興演出和模仿人物,一開始只是聚餐、聚會上帶動氣氛的餘興節目,後來他也被導演相中,從兒童劇裡的烏鴉、蘋果,一路演到吳念真的「人間條件」系列。

他的經歷,旁人聽來不忍又不可思議,但走過的路絕不白費,有句話說,「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陳竹昇就這樣被磨成了精,磨成了一顆星。因為過去做了太多,陳竹昇很會觀察現場狀況、很會看人「目色」,也善交陪。有他在的場合,不會尷尬、不會冷場,「後來去外面(工作),感知較全面。」譬如拍片,很多沒經驗的演員會不耐於換場、換景的等待:

「我會知道在等什麼,也知道哪些時候可能需要給予一些協助或建議,有瞭解,知道『互相』,工作起來比較順。」

擅長演「邊緣人」,小人物翻身爭影帝

這些年,陳竹昇慢慢開始享受單純當演員的快樂,「關掉那些很全面的感知,專心當演員,那樣比較不累。」大家誇他能演,說他什麼角色都能詮釋,陳竹昇倒覺得會找上自己的角色都很一致性。

「我演的都是邊緣人,那種一半好、一半壞,游移在好好壞壞之間的,會讓人有點討厭,又覺得捨不得、有點喜歡。」

像是今年「大佛普拉斯」中的肚財、「阿莉芙」的 Sherry,都是代表。甚至是「清明時節」的掃墓人,或是他曾獲金鐘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男主角肯定的「野蓮香」主角蕭天福,在他眼中都是邊緣人。

陳竹昇口中的邊緣不全然是歹命弱勢的艱苦人,「但都是人生有困難的、有問題的,一直需要去解決的,很日常庶民的存在。」他很喜歡這樣的角色:

「那是我們身邊最常出現的人物,甚至就是自己。誰都有哀愁,但若在邊緣,因為沒什麼好怕人家看的,個性也比較直接、沒負擔,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快樂。」

小時候講台語要被罰錢,現在卻是他的生財工具

因為電影監製李烈的慧眼,陳竹昇近年還被邀去當台語指導、戲劇指導,從「太平輪」、「艋舺」、「翻滾吧!阿信」、「雞排英雄」,都有他著力的痕跡。同時,陳竹昇也經常是電影裡不可或缺的綠葉配角,像是「總舖師」的水腳 A、「健忘村」裡的殺手組織「一片雲」成員,讓觀眾一見難忘。

陳竹昇笑說:「小時候是講台語要被罰錢的年代,現在竟然成了一種『需要』;跟著劇團刻苦出來的種種能力,跟不同領域朋友的相處觀察,最後都成了演員的養分…,誰會知道呢,人生哪,就是這樣的無形累積啊。」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善演邊緣人 陳竹昇小卒翻身與影帝爭輝  〉)

你可能也想看這些文章

為什麼台灣拍不出 228 改編電影?策劃團隊被打槍理由:不該撕裂中國人情感
金馬獎只會幫中國電影抬轎,《大稻埕》導演:我們需要一個屬於自己的「台灣電影獎」
【百年建築—光點華山】專訪陳伯任,在老舊的倉庫內,加蓋另一個為電影而存在的盒子
台語變閩南語、北京話變國語…… 民謠詩人陳明章這樣控訴國民黨如何「切掉」台灣歷史
這個外國人台語比我阿嬤還輪轉!靠拼音和看本土劇自學,他的台語已經海放一半台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