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這本書】

從小地理課本都教我們世界上有「七大洲、五大洋」,但其實從古至今一直有探險家希望能找到失落的第八大陸。

太平洋的大歷史》這本書揭露了歷史記載之外的有趣航海故事;你知道傳說中的「姆大陸」在哪裡嗎?一起跟著這篇文章來認識這座神秘大陸!(責任編輯:黃靖軒)

一位中世紀的德國作家描繪的亞特蘭提斯地圖(1669年),位於大西洋中部,上方是南方,左邊是非洲和歐洲南部,右邊是美洲。圖片來源:Wiki

如今,科學家和大多數人都接受了大陸漂移說,不過時至今日,仍然有人深信有塊雄偉的南方大陸淹沒在太平洋之下。

對於沉沒島嶼和沉沒帝國的信仰,事實上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許多文化和宗教都有類似的說法:大災難、洪水氾濫;地球上曾一度有天堂,後來消失了;聖經時代的大洪水消滅了伊甸園。

傳說中太平洋的失落大陸「姆大陸」,比「亞特蘭提斯」更大

此外,古希臘人也聽柏拉圖談起了亞特蘭提斯,這個強大的國家,是海神波塞頓在直布羅陀海峽以外建立的烏托邦。在柏拉圖時代以前約九千年,亞特蘭提斯的居民變得非常貪婪、腐敗,因此神決定用一場劇烈的地震摧毀它,大浪滾滾襲來,淹沒了它。這個神話故事道德勸世的色彩很濃烈,同時也引發人類的想像力,並且不斷被傳述。

在古代的文獻中,還可以看到其他比亞特蘭提斯稍微小一些的地方:極樂島(Islands of the Blest)、聖布蘭登島(St Brendan’s Island)、七城島(Island of the Seven Cities)、巴西島(Island of Brazil)、失落的里昂奈斯(Lyonesse),以及布列塔尼海岸外淹沒的伊蘇古城(Ys)——在寂靜的夜晚,退潮到最低點時,可以聽到它的鐘聲。

太平洋比大西洋大許多,無怪乎太平洋孕育出的失落大陸,比亞特蘭提斯(位於大西洋)更大、更富裕;在確定南方大陸實際上不存在以後,這種傳說就更為氾濫了。

為什麼世界各地都有陸地沉沒的傳說?英國探險家要找「姆大陸」

一九二○年代,人們開始認真研究這個主題,英國出生的澳洲人喬治.科林葛里奇(George Collingridge)出版一本分為三部的小書,故事很離奇,書名取得非常大膽,叫做《太平洋大陸:上古世界》(Pacifika: The Antediluvian World)。

科林葛里奇並不是瘋狂的幻想家,只是有點古怪。他非常認真學習太平洋的歷史,贊同澳洲大陸最初是由葡萄牙人發現的觀點,他研究了早期的圖表,對於太平洋的浩瀚和空無感到迷惑。

他深入探究似有堅定知識基礎的古地圖,受到所有島嶼民族的故事和神話吸引,例如,復活節島的雄偉雕像背後有何故事?為何要在這座孤島上打造這樣的雕像?又是誰打造的?它這麼專心凝望著的是什麼?

科林葛里奇相信,浩瀚的太平洋中曾有一塊大陸,只是後來崩解了,在世界各地引發可怕的大浪,即聖經中的大洪水,或不同民族所傳述的類似現象,包含亞特蘭提斯的故事;這場毀天滅地的災難,融入了世界各地民族的神話,產生亞特蘭提斯和其他沉沒世界的傳聞和故事。

他沒有堅實的證據能證明這個論點,但還是任憑自己的腦袋盡情發揮想像力。

他畫了一張草圖,呈現太平洋大陸南北縱走的樣貌,與中美洲和南美洲平行。和那些幻想著失落世界和未知島嶼的人一樣,他把太平洋大陸想像成強大的國家,該國人到附近其他陸地(現在也都消失在海面下)去殖民:一個在西方,形狀和大小大致等同於澳洲;另一個從夏威夷向北和向西延伸。

他很確信,與亞特蘭提斯人不同的是,太平洋大陸的人並沒有全部消失在深海中:

看一下太平洋大陸的地圖,就可以清楚看出太平洋大陸的居民,在洪水發生前後,如何遷移到世界各地——隨著時間推移,發現了美洲、南非和澳洲之後——他們的後裔遇上了其他原始黑人種族。

這與失落之城和奇異古文明的傳說連結在一起,如靠近密克羅尼西亞「波納佩島」(Ponape)的「南多納爾」(Nan Donal),以及復活節島附近的失落之國「希瓦」(Hiva)。

科林葛里奇有許多追隨者,不過有些人喜歡把失落的大陸叫做「雷姆利亞大陸」(Lemuria),這可以回溯到一八八○年代,「神智學協會」(Theosophical Society)的創始人海倫娜.布拉瓦茨基夫人(Madame Helena Blavatsky)曾用過這個詞。還有人稱之為「姆大陸」(Mu),這是一位探險家所用的名稱,他就是詹姆斯.喬治瓦特(James Churchward)。

圖詹姆斯.喬治瓦特畫的地圖。片最左邊的大陸即為「姆大陸」;圖片中央的則是亞特蘭提斯大陸。圖片來源:大是文化提供。

喬治瓦特出生於英國,定居美國前到很多地方旅行過。一九二七年,他出版了影響力極大的《失落的姆大陸》(The Lost Continent of Mu),此後,這本書一版再版,翻譯成多國語言,備受討論;隨即又接連出了另外四本書,都與姆大陸有關。

根據他所述,一八六八年他在印度時,當地牧師給他看了一些古代的碑,上頭刻著奇特的象形文字和紋飾。牧師注意到這位年輕人深受吸引,便教他如何解讀碑文。

這片陸地從夏威夷到復活島,姆大陸是人類「最原始的棲息地」

喬治瓦特學到的這種新語言,據說是人類的原始語言;聖經在某種程度上,也支持這種單一語言的觀念(請見建造巴別塔的故事)。於是,為了尋找更多的線索,他四處旅行,去了西藏、西伯利亞和烏拉爾山脈(Ural Mountains),再去猶加敦半島和中美洲,以及包括紐西蘭在內的太平洋島嶼。

旅行中發現的雕像、遭到破壞的寺廟和雕刻的符號,以及當地的傳說和傳統,經過他的詮釋,重建出了失落姆大陸的歷史:

伊甸園不在亞洲,而在太平洋中,一塊現已下沉的大陸。這些推論,可以透過在印度長期遭到遺忘的神聖碑文上的複雜紀錄,以及其他國家的紀錄來證明;從紀錄中可以看到,這個奇特的國家有六千四百萬居民,五萬年前,發展出許多方面都優於我們的文明。除此之外,還特別描述神祕姆大陸的人類起源。

這片陸地從夏威夷北部延伸到斐濟,然後又接到復活節島:

這無疑是人類的原始棲息地。據我所知,在這個美麗的國度,曾住著一群在地球上殖民的人,而這片土地已被可怕的地震毀滅,在一萬兩千年前沉入水火之中而消失。

在喬治瓦特的大洪水故事裡,沒有猶太人或任何閃族人的蹤跡,與聖經伊甸園的故事並無直接關聯。「姆大陸上的支配種族是白種人。」

為了符合維多利亞時期「不列顛治世」(Pax Britannica,指歐洲在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初,在大英帝國全球性霸權控制底下的和平時期)的理想,它也是一個和平的帝國:「地球上沒有野蠻人……因為地球上所有的人都是姆大陸的子孫,而且在祖國的主權統治之下。」

曾有人把喬治瓦特與印度和茶葉種植聯想在一起,可以透過他的眼睛,窺見貿易商和行政官員所帶來和平與繁榮:

偉大的航海家不斷載著乘客和商品,往返於各個殖民地。在涼爽的夜晚,可以看到度假的船隻,滿載著穿著華麗、配戴珠寶的男男女女。

「乘客快樂的歌聲和歡笑」,使人想起大英帝國全盛時期的半島東方郵輪(P &O),但後來出現了毀滅姆大陸的大災難,世界的面貌隨之改變:「地心之火爆發了,直徑三英里的火焰咆哮著穿破雲層……然後,隨著姆大陸沉入燃燒的海灣,另一股力量攫住了它,那是五千萬平方英里的水。」

巨浪從四面八方滾滾沖來,在這塊雄偉大陸平靜的中心處匯聚。伊甸園就是被這沸騰的物質所毀滅。所幸有人倖存下來,各種碑文、雕刻和傳說都提到,有些人成功逃離,移居到世界上的其他地方。

現在擴散到世界各個角落的野蠻和戰爭,就是出自這場大災難的餘波,難民被迫在眾人相互爭搶的土地上,創造新的家園同樣的悲劇也發生在少數殘存島嶼的難民身上,他們在極大的恐慌中掙扎,過度擁擠的情況相當駭人,他們互相打鬥,不得不吃較弱者求生,人吃人的文化就此誕生,時至今日,仍是太平洋島嶼生活的特點。

這個原始姆大陸的觀點很快就吸引了追隨者,而喬治瓦特也在全美巡迴授課與釋疑,他最後就是在授課中過世,享年八十四歲。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太平洋的大歷史》,由大是文化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大是文化出版社提供。)

推薦閱讀:

中國史書中的神秘王國「侏儒國」原來是指台灣?揭密地理課本沒教的航海史
全世界四億南島語族來自台灣!一艘阿美族古船印證台灣海洋民族的驕傲
迪士尼賣「刺青裝」為何惹怒太平洋島嶼民族?從「海洋奇緣」看南島語族不為人知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