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照片為示意圖,非當事人。(圖片來源:pixabay)
大家心疼北一女學生崩潰自殺了,然後呢?
一位入學五天的北一女新生,選擇從頂樓一躍而下、結束自己的生命。這一跳,也喚醒了所有人對升學壓力的 PTSD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開始調查是什麼逼死了這個少女:
父母對於女兒的課業也十分重視,家人一起看電影要交心得報告,當時還在念國小的小女兒就能條理分明的探討歧視、同性戀、愛滋等議題,母親每次將心得放上臉書總贏得許多稱讚。(鏡傳媒報導)
原本聰敏開朗的女學生被課業壓力籠罩,連母親節卡片都有和段考、課業相關的內容,在升學時,原本想選擇比較有競爭力的師大附中,以免在菁英輩出的北一女: 念得太辛苦,卻在家人期望下進入第一學府。(鏡傳媒報導)
死者生前曾透露:「活在這世上好累,我真不想長大,希望還活在小時候無憂無慮的生活。」雖然開學不到一星期,但綠色制服已給她莫名壓力,家人懷疑是壓力太大才選擇輕生。(蘋果日報報導)
看著這對建中北一女畢業,擁有醫大牙醫系學歷的父母,許多人不禁想起了那些年拿著成績單我們的爸媽,或是滿口升學率的老師,認為是這對父母逼死了自己的孩子:
「果然是被家長逼死的」、「父母殺人啊」、「這就是台灣教育思維」、「反正面子以女兒重要」、「還不是為了跟別人炫耀自己女兒念北一?」
是的,從小到大我們都被教育「你好好讀書,長大就沒問題」的思想,好像只要考上了北一女/建中、最後順利前進台大,就可以找到理想的工作賺大錢,人生就圓滿了——但活下來的我們都知道:這根本就是屁話。
我們都成為《學習的理由》這部台灣升學紀錄片裡茫然的國中生:
「學習的目的可能是為了將來賺錢……怕沒有錢、生活很困苦之類的吧?」
「如果讀書考不上好學校,那是不是就白讀了?那是不是只有讀書才能有好的結果?」
我們都曾經像一盒盒超市裡的產品,被貼上成績的標籤(彷彿肉品的價格),而數字決定了你的人生去向:究竟是會成為大家讚譽的高級料理、還是社會眼中一碗廉價小吃。彷彿這些數字就是你這個人所有的價值。
因此,對於「看電影要交心得報告」、「 PO 上網炫耀孩子」這些做法心有戚戚焉的我們當然會感到憤慨。這很正常。
但是這對父母其實也是受害者。
不只是那對父母,你我都是扭曲文化的受害者
我們的父母不也都是這樣子過來的嗎?在升學才能過上好日子的現實中痛苦掙扎過,因此用著自己曾經被教育的方式教育著下一代,只希望子女不要面對被社會淘汰的困境。何況身為女兒北一女學姊的母親,肯定也很了解進入北一女之後會面對什麼樣的困難:
全國菁英一起湧入建中和北一女,曾經是全校頂尖的人可能發現自己在班級甚至全校吊車尾,分數差距卻只是小數點以下。北一女過去甚至都還有著必須拿著小考成績單回家給爸媽簽名的規定,沒有一張考卷能過逃過排名——整個學校瀰漫著菁英至上的風氣,宛如養蠱的大甕,只有菁英中的菁英才能活下來。
就連不是在台北劇烈競爭下成長的我,也曾經體會過教室後方就貼著班級成績排行榜紀錄,名次升降寫得一清二楚,就怕哪一次會掉出排名外而無法順利升學的恐懼。
而在這種體制下去怪罪個別家長、或個別教師,都沒有太多意義——你我都是升學主義這隻巨獸下的受害者。甚至可以說,這已是整個東亞文化圈內普遍的問題。不論是中國、台灣甚至韓國日本,都接受過科舉制度的洗禮,都用著同樣的教育精神面對下一代的人生。
在日本,開學日成了自殺率最高的一天,遠遠高出一年其他日子 3 倍,自殺率在7大工業國集團(G7)居首,每年都有大約500 個 20 歲以下的年輕人選擇結束生命。
在南韓,因為學生族群自殺率居高不下,教育部還因此推出防範自殺的手機 app。雖然他們擁有全世界唯一和芬蘭齊名的教育成果,每個學生平均一天要花 14 小時學習,竄升的失業率也成為學生壓力的最大來源。
在中國,自殺成為全國第五大死因,在15歲至35歲年齡段的青壯年中則位居榜首,每年有 500 名中小學生不堪課業壓力自殺。
至於我們,也已經看過太多從校園頂樓一躍而下的新聞。
台灣已經因為這個扭曲的升學主義文化失去多少年輕的生命、製造出多少讓孩子崩潰的父母和教師,我們不能再將目光「只」停留在家庭教育了。
所有人都是這個文化下的受害者,也同時是加害者;這也已經不是親職教育或是改變單一教育制度就能解決的問題。但,我們有勇氣背負這些錯誤的結果,試圖改變這社會的價值觀嗎?
https://www.facebook.com/syhjjr/posts/1441260242578340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449482425343218&set=a.1449482418676552.1073741829.100008444238099&type=1&theater
推薦閱讀
【當人生只剩下數字】他花了 7 年跟拍同學,見證了考試如何殺死夢想與熱情
BBC 花了 49 年跟拍真實人生,告訴我們「階級翻轉」的可能性
可悲的台灣教育:為了挑出 1% 的「讀書人」,犧牲 99% 孩子的人生
參考資料: 父母畢業醫大 跳樓北一女學生不想長大 Re: [新聞] 父母畢業醫大 跳樓北一女學生不想長大 批踢踢實業坊討論串一、討論串二、討論串三 學生自殺率太高 南韓政府推防自殺APP 【國際為什麼】日本開學日=自殺高峰期 升學壓力大 陸青年死因自殺居首
(本文歡迎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