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對於曾經因為說方言就被罰錢的那一代來說,看到最近莊吉生選手的訪談想必會非常感慨吧,一個從海外回來的孩子台語說得格外順溜,對比還需要台語翻譯的記者顯得特別突兀。
或許這位記者母語不是台語也不一定,但這個場景卻格外諷刺。像莊吉生這樣的「ABT」在國外非常常見,因為在國外反而說著一口流利的台語/客語保留文化的驕傲,但也樂於用不流利的華語和他人交流。在莊吉生的身上,我們看見台灣解除殖民遺毒後的可能:華語和台語間沒有位階、只有不同文化差異。
對比台灣有些年輕人批評他「說台語很奇怪」,彷彿不會說華語是對方的問題的邏輯,才真的非常奇怪。
(責任編輯:林芮緹)

圖片經中央社授權使用
文/林艾德
莊吉生奪下了世大運睽違已久的網球男單金牌,但他每一場在台灣的記者會都讓人很難過,在美國長大的他幸運地躲掉了中華民國的文化滅絕政策,得以在他的母語(台語)環境下成長,而面對明顯台語比華語流利的莊吉生,我們土生土長的台灣記者卻只能以華語提問,甚至需要台語翻譯,殖民的傷疤清楚地展現在台灣人面前,卻沒有多少人察覺。
https://www.facebook.com/foxsportstaiwan/videos/10155704435652053/
持平而論,日本殖民時期也在1937年廢除了學校中的漢文科(台、客語)推行「國語(日語)常用運動」,但早在此之前,當時的台灣人就意識到台文的續存危機而展開復興運動,一直到1944年,雖然會日語的台灣人口來到71%的高點,但台灣人在日常生活都還是使用自己的母語,直到日治時期結束前,「國語家庭」(國語の家)的比例都大約只有1%,說台語、客語不但不像現在是什麼奇怪的事情,反而是一種對抗殖民、保留自己文化的驕傲象徵。
而經過中華民國的殖民,當莊吉生在記者會說台語時,我們某些年輕人在網路上的反應卻是:「為什麼記者會這麼正式的場合要講台語?好奇怪。」
華派或是統派總喜歡說台派是日畜日奴,但我們要表達的其實很簡單:我們是以台灣的角度在看歷史。在日治時期即使我們也被迫學習國語,但我們依然保留了自己的文化傳統,但在中華民國殖民時期,你們的恐怖政治卻把我們的文化打成低俗的代名詞。
以一個殖民政府來說,中國比日本成功得多,所以到現在還有許多台灣人會以中華民國的角度看待歷史,說這一切都是「不得已」,但若以台灣為主體出發,中國的殖民就比日本要卑劣得多,我們何辜要遭受到如此的歧視和殘酷的對待。
從莊吉生身上,依稀可以看見如果台灣人順利解除中國文化殖民、建立自己國家後的影子,我們族群間彼此平等、文化間互相尊重,即使我的母語是台語,但你只會說華語時,我還是可以用不流利的華語跟你溝通,這中間不會有誰看不起誰、誰是國語誰是方言的問題。
而從我們身上,見到的卻是中國文化殖民的現況,當有人在記者會上說台語,我們是略帶鄙視的覺得「好奇怪」然後又繼續用華語發問,彷彿不會說華語是對方的問題,但講台語真的奇怪嗎?真正奇怪的是明明是被殖民的一群人,卻還以為自己是殖民者、還在擁護殖民政策,甚至幫殖民政府說話吧。
推薦閱讀
豬哥亮節目水準確實不高──但台語綜藝節目的「低俗」其實是黨國時代下的悲劇產物
是誰讓台灣人覺得母語粗俗?這四本台語醫學書,揭露國民黨「國語政策」前的台語盛況
游錫堃用台語吟唐詩卻被罵「討好中國」,藏書專家:極獨派請不要連文化也「去中國化」
【我講台語,我驕傲】同樣被殖民過的芬蘭努力保護語言文化,台灣人卻覺得講台語很「俗」
(本文經原作者林艾德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