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關注這個議題】
今天(8/25)凌晨兩點,第一顆由台灣從設計、製造、組裝到測試,「完全自主發展」的高解析度遙測衛星「福衛五號」,成功發射了!我們終於可以為台灣的航太產業感到驕傲!
半夜上太空,中午我們就邀請科技部長陳良基+太空中心副主任余憲政上直播!台灣航太的偉大進步,我們的太空元年來了,接下來還有什麼偉大計劃?快來看 直播
——不過究竟這顆衛星有什麼特別的呢?你可以先看看以下的報導內容。
(責任編輯:林芮緹)

(國家太空中心提供)
台灣首枚自主研製的高解度光學遙測衛星「福衛五號」,今天凌晨在美國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升空,預計9月初開始為國人服務,為台灣的太空科技發展立下重要里程碑。
福爾摩沙衛星五號(福衛五號)由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規劃,結合國內微像公司及中央大學等產學研究50餘團隊共同研發,可提供解析度黑白2公尺、彩色4公尺的衛星影像,延續卸任的「福衛二號」遙測任務。
「福衛二號」於2016年8月除役,在國內莫拉克颱風及日本311大地震等重大事件救災與重建工作中,均發揮相當大的助益。
「福衛五號」重達450公斤(含酬載及燃料)、總經費新台幣56.95億元,為高2.8公尺、外徑約1.6公尺的八角柱外型,搭載CMOS光學遙測和先進電離層探測儀(AIP)等酬載儀器,用來建置太空天氣模式、電漿擾動變化及研究電離層的異常現象。
其中,與其他國家遙測衛星所使用的「CCD」(感光耦合元件)不同,「福衛五號」擁有自製的「光學儀器酬載」,是由國研院晶片中心、微像科技、聯華電子協助,成功開發了「CMOS 」(互補氧化金屬半導體)影像感測器,等於掌握遙測衛星的關鍵技術,未來台灣可以不用再仰賴國外,還可節省經費。

「福衛五號」是台灣人造衛星的第4個任務,執行計畫自2009年起核定啟動,是台灣第一顆從設計、製造、組裝到測試完全自主發展的高解析度遙測衛星。(中央社製圖)
「福衛五號」上的先進電離層探測儀(Advanced Ionospheric Probe, AIP)又稱為「太空魔方」,是由中央大學太空團隊研製,更是國際間首創多合一功能的電漿量測儀器,除輕巧的設計能夠減少衛星的耗能負擔和重量外,還可以用來建置太空氣候模式、觀測電漿擾動變化,以及研究電離層在地震前的異動現象,為台灣監測地震前兆。
「福衛五號」原本預計在2016年發射,但因SpaceX 公司發生火箭爆炸意外,發射時程一再延宕,終於在7月19日啟運前往美國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Vandenberg Air Force Base)發射場,進行衛星升空前的最後測試驗證及與火箭結合作業。
「福衛五號」升空後,將和太陽同步軌道、高720公里,每兩天通過台灣上空一次,繞行地球一周時間約99分鐘,任務壽命5年,其遙測拍攝的影像,將應用於政府施政、防災勘災、國土安全、環境監控、科技外交、學術研究及國際人道救援協助等用途。
國家太空計畫已邁入第26年,「福衛五號」也是台灣人造衛星的第4個任務,其執行計畫書自2009年起核定啟動,是台灣第一顆從設計、製造、組裝到測試完全自主發展的高解析度遙測衛星,為台灣自製先進衛星的重要里程碑。

(中央社製圖)
也許你還會對這些文章感興趣
嫦娥這次不奔月:從挖太空礦到發展「宇宙外交」,中國為何想飛上火星?
一份「頑固」讓台灣太空夢成真!你所不知道的福衛五號感動堅持
沒你們福衛五號不可能咻咻升空!台灣的太空故事:一顆衛星竟幫台灣打贏國際官司
(本文經合作夥伴中央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楊俊瀚世大運百公尺奪金 台灣史上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