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2016 年發生的兆豐案想必大家還記憶猶新,這間公股銀行當時因違反美國法律,遭裁罰 57 億。2016 年一位讀者投書 BO,指出近幾年公股銀行狂到不行的出包紀錄。這篇文章是同位作者撰寫的第二集。

看完這篇之想問,年年出包的公股銀行,是真的過太爽了嗎?(責任編輯:黃靖軒)

註:台灣目前有八大公股銀行,包括百分之百公營的臺灣銀行、土地銀行,以及合作金庫、第一銀行、華南銀行、台灣企銀、兆豐銀行、彰化銀行等泛公股銀行。

2016年兆豐前董座蔡友遭北檢約談時的畫面。照片來源:中央社

文/林冠廷

2016年8月20日,兆豐銀行因涉及違反美國銀行保密法及反洗錢法,遭美國裁罰57億,震驚全台。然而該案最後查無洗錢事證,僅有蔡友才遭求刑 12 年,以及當時剛上任不久的兆豐董座徐光曦及金管會主委丁克華引咎下台。

回顧2016年到2017年公股行庫的表現,依舊被揭露九項過失或弊案,令人不禁懷疑公股行庫究竟有沒有從中記取教訓?

(以下按照事件爆發時間排序)

1. 合庫 ATM 盜領案,損失金額超過 100 萬(跨國偽卡集團來台?外籍車手恐領走上百萬)

2016年七月爆發一銀盜領案後,時隔四個月,合庫也發生 ATM 盜領案。犯罪集團偽造消費金融卡後,利用失主跨國止付時間差,派車手跨國領款。雖然車手最後被警方順利逮捕,然而警方懷疑有上百萬贓款已流出國外。

當初一銀盜領案發生後,公股銀行本應加以警戒,更新 ATM 機種,然而合庫顯然並未放在心上,才會因此被跨國犯罪集團盯上。

2. 在中國存放比過高,放貸金額超過 1000 億(搬台灣錢放款 國銀中國分行存放比 2.9 倍)

所謂的存放比,是指銀行所收到的存款與借貸出去的放款之間的比率,一般為避免風險過高,存放比不會超過 100%。然而2016年十二月初,自由時報揭露公股銀行在中國的存放比,竟然平均總共高達 305%,其中台企銀的存放比,更高達 1330%。

只要有三分之一的借款收不回來變成呆帳,就會變成虧損,尤其這幾年公股銀行在中國屢屢踩雷,並且之所以能在中國放貸比收到存款還要多的錢,就是靠跟台灣的母行拆借資金,因此遭受批評根本是挖台灣牆角,幫中國經濟添磚。

3. 彰銀違反洗錢防制法,遭罰 180 萬(違反洗錢防制 彰銀遭罰 180萬)

金管會2016年在針對洗錢防制專案檢查時發現,彰銀在 2015 至 2016 年間曾有兩項疏失,第一項是操作錯誤而未登錄電腦大額資料庫或誤刪資料,未依規定申報;第二項是有十多筆交易,客戶繳納自行信用卡而非代收款項,卻未依規定申報,因此共裁罰180萬元。

4. 台銀行員涉嫌為詐騙集團共犯(台銀 30 年行員 竟涉賣帳戶淪詐騙集團共犯)

2017年三月,台銀一名陳姓行員因提供帳戶給詐騙集團使用,被依詐欺罪法辦。陳姓行員辯稱因臨時缺錢而向民間借款,帳戶乃是提供給對方匯款用,然而檢方認為陳姓行員在銀行工作三十年,理應比更熟悉詐騙集團伎倆,因此不採信陳姓行員說詞,將他移送法辦。

5. 合庫內鬼詐貸案,損失高達 3000 萬(合庫爆內鬼 涉幫房仲詐貸上億炒房)

2017年四月,合作金庫被揭露行員賴建誠勾結一名陳姓房仲,自 2010 年起便以人頭對保、高估擔保品等方式,協助陳姓行房仲向合庫詐貸一億餘元;該房仲除給予賴見誠金錢利益外,還多次宴請高檔美食、招待喝花酒,甚至買春。若非近年房市走低,導致陳姓房仲繳不出利息,恐怕這起詐貸案也不會有機會曝光。

6. 土銀盜領案,遭罰300萬(行員盜用客戶存款 土銀遭重罰 300 萬元)

2017年二月,土地銀行遭客戶檢舉,有行員盜領客戶存款八十多萬,乃該行員於 2014 年三、四月間,私自將存戶印鑑,預先蓋於空白取款單及空白定期存款解約書,然後挪用客戶存款八十多萬元。

由於 2013 年土銀已有發生類似案件,同樣有行員盜領客戶 790 萬,當時已遭金管會裁罰 200 萬,然而事隔一年又發生相同案件,顯然土銀並未記取教訓,因此加重裁罰至 300 萬元。

7. 彰銀遭兩名地政士詐貸超過2億(彰銀爆詐貸 2 億弊案 檢調 15 路搜索)

2017年五月,彰銀被揭露遭兩名地政士,於 2012 至 2014 年間,偽造委託人薪資清單,虛報薪資所得,或提高不動產交易價格,向彰銀各分行詐貸共 11 戶,每戶詐貸逾2000 萬,總計超過 2 億。

由於嫌犯並非針對一間分行詐貸,顯然並非有內鬼,而是彰銀各分行查核機制鬆散,才讓嫌犯輕易得手。

8. 彰銀內鬼盜領客戶存款 1100 萬(彰銀內鬼盜日客千萬 16年後才曝光)

2017年五月,彰銀被揭露蕭姓行員利用職務之便,於 2003 盜領日籍顧客存款 1100 萬,轉到人頭帳戶,再轉到自己名下,並將顧客帳戶註銷,隨即在隔年離職。直至 2014 年該名日籍客戶欲提款後才發現自己帳戶已被註銷。倘若該名客戶至死都未提款,恐怕以彰銀內部查核的品質,大概永遠都不會被發現。

9. 獵雷艦詐貸案,詐貸金額 205 億(獵雷艦詐貸案9銀行踩雷 有缺失金管會將開罰)

2017年八月,慶富公司「獵雷艦」標案爆發造船商涉詐貸弊案,2014 年起慶富公司利用造獵雷艦名目,涉嫌捏造假採購合約文件,開始向銀行詐貸,每筆都高達百萬、千萬元美元。在聯貸部份,有9家銀行共核貸 205 億元,除兆豐以外,其餘公股行庫均有參貸,目前已動撥 150 億元,是公股銀行被詐貸金額近年來最高。

在兆豐案過後的一年內,公股銀行陸續發生九項過失,潛在損失加總起來上百億,其中彰銀出包次數最多,踩雷遭受詐貸次數最多,甚至還盜領客戶存款。倘若再統計兆豐案之前的案件,彰銀出包次數依舊是榜首,除去被裁罰 57 億的兆豐,潛在損失金額最高的還是彰銀,堪稱最爛公股銀行。

這令人不禁擔憂,已有兆豐案如此血淋淋般的教訓,何以公股銀行仍然不斷傳出缺失、弊案?顯然公股銀行沈痾已久,整頓體制已至整頓刻不容緩的地步。

(本文經投稿作者林冠廷授權刊登,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公銀就是狂2!兆豐案週年回顧,公股銀行九大出包紀錄〉。意投稿者可寄至:[email protected],經編輯檯審核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首圖來源:中央社)

推薦閱讀:

【投稿】台灣金融被這票人玩殘──8 間公股銀行,就有六位董事長是官員退休後「空降」
【投稿】官銀就是狂!從一銀盜領到兆豐金案,公股銀行九大出包紀錄
掀翻財團底細的立委!黃國昌追永豐金弊案罵金管會包庇,網友:擋人財路難怪會被罷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