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編譯這篇文章】

香港回歸中國 20 周年,中國外交部表示 1984 年和英國簽訂的《中英聯合協議》只是一紙歷史文件,不具法律效力。代表中國有可能反悔過去一國兩制的基本原則。

本文將帶您了解回歸對香港人民、中國政府分別有什麼意義、中港之間的矛盾、以及香港民主發展可能性。

(編譯者:久容)

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習近平30日檢閱解放軍駐港部 隊,部隊使用了新回語「主席好」,有別於過去的「首 長好」。圖片來源:中央社

20年前的今天,香港隨著末任港督彭定康的卸任回歸中國,結束了英國半個世紀的殖民。如果說 1842 年的香港割讓標誌著西方力量的崛起,香港回歸就暗示了英國霸權的殞落。

在香港回歸20周年紀念典禮這天,共產黨主席習近平首次以黨主席身分踏上香港的土地,並主持特區首長交接儀式,新上任的林鄭月娥女士則是香港首位女性特首。

香港回歸中國時,來自人民的兩派聲浪

1842 年的割讓並沒有經過香港人的同意,無論是香港小憲法的起草、或確保人民自由的基本法都沒有經過討論。出於對未來的不安,人們想盡辦法爭取英國國籍或其他西方國家的護照。然而隨著割讓日期接近,社會上開始出現一些不一樣的聲音。

根據當時香港大學的調查,對於未來抱持樂觀態度的人數在回歸時已超過悲觀者。畢竟當時中國經濟正要起飛,整個亞洲經濟漸上軌道,而身為亞洲四小龍的香港又是其中的佼佼者。時至今日,香港仍是中國最繁榮,同時也最自由的地區。

香港法庭在國際上仍以專業公正聞名,報章雜誌仍有許多對地方政府及中國大陸領袖的評論,遊行也是被允許的。儘管中國大陸的紅籌股湧入香港,香港的商業影響力仍未被明顯削弱。

中國為何願意對香港執行「一國兩制」?

從割讓至今,中國對香港一直視採取一國兩制的政策。時至今日,中港之間的邊界依然存在,兩邊人民無法自由通行,出入仍須通過海關。

中共政府當時願意實行一國兩制其實是看見保留香港獨立性背後的利益。鄧小平希望能藉此鞏固國際對香港的信心,以確保資金的流入。再加上香港回歸當時天安門事件才過去不到10年,人們對政府的不信任尚未褪去,硬是把香港併入中共系統更會引起反彈,因此一國兩制在當時看來的確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為改革鳴槍

然而,近五年來,香港社會上開始出現不滿的聲音。看似成功的一國兩制政策壓不住人民躁動的情緒。

一國兩制說是在於保障香港原有的資本主義經濟、獨立法庭、以及政治自由,但制度與現實仍有很大的出入。例如所謂香港特首並不是由香港人民投票選出,而是由共產黨內提名票選。又如代表中共政府的香港中聯辦近年來在香港逐漸擴大的影響力,正處處挑戰著香港人的底線。

過去 年來,香港本土化的聲浪逐漸壯大,各種爭取自由權益的社會運動不斷在香港上演。香港人民不滿中國政府干涉選舉,操弄媒體及限制言論自由,並擔心司法獨立性將受到侵蝕。

圖為 2014 年香港雨傘革命。來源:Studio Incendo CC licensed

20年來香港人看到了什麼?

一位失去工作的香港立法委員表示她還記得小的時候與父母一起觀看回歸典禮。她問起父母回歸是什麼,父母回答對他們而言一切都是一樣的,飯還是要吃,工作還是要做。

而一切就真的都與回歸前一樣,如同中國政府承諾的一般。然而隨著時間過去,大陸移民的影響力逐漸取代香港本地人,1980年代制定的香港憲法被中國政府重新「詮釋」。

20年來,香港人仍相信法律、公平及民主,但已對由中國政府建立的系統及規則失去信心。對香港人來說,1984 年英國與中國簽的《中英聯合聲明》本應是保護香港,結果卻是一場騙局。為此付出代價的正是香港人民。

香港對中國經濟影響力不再,讓中國干涉香港代價變低

在過去,中國若要干涉香港代價很高。在回歸初期香港僅有 650 萬人口 GDP 卻相當於全中國的 1/5。這可以解釋為什麼當時只要香港沒有踩到中國的政治底線中國都不會進一步干涉。

但現在不一樣了,中國已經不再受到香港經濟的牽制。香港現在的GDP只佔了全中國不到3%,而中國的經濟與世界快速接軌,上海以及深圳的對外貿易量已經超過香港,香港不再是中國的對外窗口。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的角色及挑戰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5屆政府就職典禮1日上午9時舉 行,新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圖)宣誓就任,中國大陸 國家主席習近平監誓。(央視新聞截圖)

新上任的特首林鄭月娥將扮演中國政府及香港人民之間溝通者的角色,但她的出身已引起許多人的不滿。香港中聯辦曾公開遊說香港選舉委員會支持林鄭月娥,有學者認為這也是為什麼林鄭月娥選擇了缺乏行政經驗,但擅長處理與北京政府關係的香港移民局長為她的主任秘書。

此外,中港之間仍有許多矛盾許要解決。

香港的經濟一直是由少數財閥把持,比起政治獨立性,一些親中財閥更支持將政治權力交還給北京政府以換取更多經濟發展空間。而香港本土化陣營內部也存在矛盾,在激進派的壓力下,溫和派更難與政府達成協議。

例如 2014 年香港本可獲得在審核過的候選人中進行選擇的投票權,事情卻在激進派的不願妥協下不了了之。本土化運動也使北京的強硬派將香港視為潛在的政治威脅。這些矛盾都將會是林鄭月娥需要處理的問題。

香港的下一步會怎麼走?

中共政府和香港的親中人士想要的是限制民主,並在選舉時排除有支持香港獨立傾向的候選人。

中共政府也已向林鄭月娥挑明被擱置許久的反分裂法案需要被重新檢視。在爭取自由權益的長期抗戰中香港需要的是一種更靈活的政治形態,但林鄭月娥似乎不是一位會為香港的法治及權益盡力辯護的領導人。不過,她仍必須盡力維持香港與中國大陸公平的經貿合作關係,這樣多少能安撫努力捍衛自由的人民。

參考資料:

Two decades after taking over Hong Kong, China is getting tougher
How China changed Hong Kong: views from the city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is full of contradictions: just look at the Hong Kong-China border

(本文提供合作對象轉載。首圖來源:中央社)

推薦閱讀:

中國片面宣稱白紙黑字的「中英聯合聲明無效」,統派還奢望「一國兩制」能信?
誰搞得懂強國邏輯?原來從五千年前到《中英聲明》,他們沒從天朝上國的夢裡醒來
回歸中國 20 年香港只有更慘——房價超越信義區,窮人排 4 年住國宅
從幼稚園就得忠貞愛國——來自香港青年的悲鳴:「我不想說我是中國人!」